當初買RX350時,因喜歡它的流線造型,但RX一向偏軟的懸吊實在相當擔心,果然!

第一次跑山路(去日月潭橫渡)就被後座女兒complain說會頭暈,接下來的幾次出遊

都被迫慢慢開(很慢,真的很慢 orz),之後在八大討論區看到前輩們有提到改短彈簧可

改善此狀況,讓我的"船"變成車,完全沒考慮就直接殺去換了,還好效果不錯!算是改善

RX350懸吊最經濟的花費!

H&R短彈簧
[分享]RX350也能有操控哦!?

上面是網路上找的圖,下面是愛駒
[分享]RX350也能有操控哦!?
改後懸吊Q很多,且車身降約3.5cm,側頃狀況好多了!
雖然跟X5(試駕過!女王不給買)比還差的遠(底盤!?),但個人覺得蠻接近XC90(也試駕過)的
文章關鍵字
只光換彈簧對原廠避震器聽說會比較傷?

我也不是很清楚,請大大指教
短彈簧久了會軟掉 (進口的也會)
然後變更低

注意一下車上的減震筒,有可能壽命會縮短
宏39 wrote:
只光換彈簧對原廠避震...(恕刪)

我之前也想換短彈簧,所以我有搜尋了相關資料
但是礙於車子是老媽出錢買的.....她說不能改~~那我也不敢改
先把名詞講一下~~避震筒跟彈簧各有不同用處,彈簧用來支撐車子,避震筒用來吸收能量
使用短彈簧的意義在於降低重心,所以操控性和傾側都會變好
而一般人的問題有幾項:
1.避震筒容易掛
短彈簧的問題在於總避震行程的縮短,使得避震器觸底的機會大增,所以可能會漏油損壞
如何避免這個問題??只要不讓避震器觸底就好了
如何不讓她觸底??加硬即可~~但是單純加硬又會延伸出第二個問題:避震筒抓不住
於是乎~~不能"每一段行程"都加硬,但是可以再快壓到底的時候加硬
這個從開版大的圖可以看到,H&R的短彈簧的彈簧間距是不一樣的
代表他是有不同的彈性係數,比較密的那端是比較軟的,比較疏的那端是比較硬的
軟的那部分跟原彈簧差不多,避免避震筒抓不住
硬的那部分單純只是為了停止整個避震行程,所以會很硬避免避震筒觸底

2.彈簧變硬,避震筒抓不住:
這個在上面有講了~~所以~~請看第一項
其實沒"全部"變硬,傾側變小不是因為彈簧變硬而是因為重心降低

3.短彈簧會變軟
其實不管是原廠的還是改裝的,只要是彈簧都會變軟....變軟會變矮
誰軟的快??其實應該是原廠的,只是感覺不出來
彈簧分熱捲跟冷捲兩種,
熱捲的是一邊加熱一邊成型,所以內部殘留應力較小,在事後容易變形;但是因為比較好捲,用於大量生產方便,所以一般量產車大部分都是用熱捲彈簧
冷捲的是先熱處理後在室溫成型,內部殘留應力大,所以比較不會因為使用而變形;但是缺點就是難生產
H&R的彈簧標榜的是冷捲,所以是比原廠好一點

大概是這些......但是我還是不能改,繼續開我的搖搖頭又大......
原來短彈簧還那麼多學問,感謝ariete大指導
請問減震筒本身有彈力嗎? 還是只有阻尼?
如果有彈力,改成短彈簧後,不是已經疲乏了(永遠被壓著!)
如果沒彈力,減震筒應該就只是吸收瞬間震動用的,側頃抑制還是以彈簧為主,對嗎?
抱歉到現在才回覆這篇文章呀
一般來說車用的減震筒都只有吸收能量的功能,沒有彈性
而像機車的前叉(下圖紅圈處)就是把彈黃換成油壓彈簧而不是圈狀彈簧

避震筒也是有所謂的"原廠交換型"可以改的,在"汽車技術網"有討論過很長一串
簡單的說,避震器跟短彈簧都可以改
單改短彈簧(複合係數的):視覺系車主,花小錢降車身,不想影響舒適性
單改避震筒(加大阻尼20~30%):將避震系統的阻尼值提升到接近臨界阻尼,此時避震系統反應最好且不會降車身,不會被發現有改裝;但是車身跟原廠一樣~~抑制傾側的能力改善有限,但是車子比較不會晃


沒開過 350 ,但"聽說"採用歐規的避震設定,
所以開起來比 330 來的硬...

小弟有點難想像把 350 改得更硬一點是啥情況?
輪胎是不是也要換成性能胎才會更相得益彰?
應該說RX330=非常軟,RX350=還是軟
改完後有接近XC90的感覺
PS:試駕過X5(略硬),XC90(Q適中)的比較
當初女王說要買一台小車,
我二話不說馬上建議買 C2,
後來 C2 變成我的玩具車...

Mon - Fri 自己開 C2,
假日全家出動開 330,
上了 330 突然覺得好舒服...

我想 FireGL 大你應該弄一台法國車來玩,
一家老小在車上可不要太熱血哩...
littlek wrote:
一家老小在車上可不要太熱血哩...(恕刪)

全家出遊當然相當安份啊! 不過除此外都一個人開,熱血些比較不會開到睡覺
女王已經有另一台SUV-CRV3,再買車庫就停不下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