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說Toyota Alphard是近年最受政商名流喜愛的乘用座駕,那麼Lexus LM就是大老闆們展現豐厚財力的象徵!2019年,Lexus在當年四月份舉行的上海車展中,帶來品牌前所未有的全新車系「LM」,定義為「Luxury Mover」,看準的正是中國地區蓬勃發展的豪華MPV市場。儘管與Alphard系出同源,LM在經過Lexus的一番升級改造之下,營造出更高人一等的豪華體驗,毫不意外地成為大型旗艦房車之外的後座買家首選。眼見LM的出道獲得成功迴響,原廠很快地在四年後,再一次選定上海車展,發表全新第二代LM。有趣的是,基於Alphard衍生而來的LM居然搶先一步大改款,重要性不言而喻。
延伸閱讀:【採訪】攜手晶華酒店!Taste by Lexus 推出聯名午茶組,品嘗日法揉合好滋味!

那麼,為什麼會說LM是大老闆們展現豐厚財力的象徵?因為早先於六月在台上市的新一代Alphard,定價已經來到315萬元。而昨日(8/22)才剛正式登台的新一代LM,最「入門」的LM 350h 七人座就要價429萬元,足足比配置相仿的Alphard再多出114萬元,這價差要買輛Camry或RAV4都還有找。事實上,LM車系在Lexus家族中的價格定位幾乎與旗艦房車LS平起平坐,尤其是兩款專為後座買家而生的LM 350h/500h 四人座車型,售價分別為565萬元及595萬元,再算上請司機的費用(應該沒有人會想買來自駕吧),不難想像要比Alphard付出多少白花花的鈔票才能入主LM當作代步工具了。

話又說回來,雖然LM的定價比Alphard還高出不少,但在國內依然是大老闆們眼中的搶手貨,今年配額如大改款Alphard一樣已被搶購一空,接單至今有超過兩千張以上的訂單要消化。而過去販售的上一代Alphard及LM在銷售數據上也沒有太大落差。以2022年來看,Alphard全年掛牌數為504輛,LM也有446輛。就現階段的接單狀況看來,要超越以往的銷售成績並不是難事。

上一代LM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外觀設計莫過於那佔據車頭一半以上面積的大型水箱護罩,大改款後的新LM依然承襲這項特點,導入與RX相同的「Spindle Body」新世代家族語彙,將特色十足的紡錘型水箱護罩融入車身當中,並將頭燈修飾得更為細長俐落,線條變得銳利許多,侵略性更強也更現代化,辨識度又更勝以往,風格也與Alphard大不相同。此外,原廠表示新LM的大面積進氣壩及前保桿無縫設計,還可有效降低行進間的阻力。

全車系都採三眼式LED頭燈,上方燈眉即是身兼方向燈的LED日行燈,下方則還有轉向輔助燈。該組頭燈也搭載AHS智慧型遠光燈自動遮蔽系統,除了會隨車速自動調整光源及照明範圍外,也會針對對向或同向來車部分遮蔽遠光燈,減少產生眩光的機會。

有別於舊世代的LM與Alphard於車側共享相同的車窗輪廓,新一代LM改採懸浮式車頂造型,並在車身處加入一道上揚的腰線,簡潔有力的設計呈現出不同於新Alphard的內斂與穩重,也讓兩者有了更明顯的區隔與差異。另一方面,新LM於外觀塗裝提供星熠黑、極光白、極光鈦及曜焰棕共四種車色,比起舊款多了更多選擇。

建構於GA-K模組化平台之上的新LM,車身尺碼也進一步放大,並透過加長前後懸及寬度等改變,讓新LM看起來更有氣勢。車長一口氣拉長90mm來到5,130mm,1,890mm的車款也比舊款多出40mm,車高則再增加50mm,達到1,940mm(LM 500h為1,955mm),軸距則維持3,000mm的水準。照片中也可看到在窗框及側裙等處,大量採用鍍鉻飾條點綴,額外增添更多貴氣感。

告別舊世代LM標配的17吋鋁圈,新LM同大改款Alphard一舉將鋁圈尺碼升等至19吋,總算比較能襯托龐大車身的霸氣;輪胎規格則為225/55R19。

貫穿式LED尾燈儼然已成為Lexus的家族特徵之一,設計也較上一代再簡化,並將車尾廠徽改以英文字母呈現,吸睛度倒是不減。細看後擋風玻璃中央下方有個突起的區塊,即是車內電子後視鏡的鏡頭位置。

和大改款Alphard一樣,新LM在車尾兩側都新增了電動尾門的啟閉按鍵。於停車時後方空間所剩無幾的狀態下,即可從側邊操作尾門開啟,不用將整片尾門打開就可從旁「鑽」進底下拿取或放置行李,是增進便利性的實用功能。

如同外觀迎來的巨大轉變,新LM於內裝鋪陳及配備等各方面的表現也跟著大躍進。首先是中控台架構不再是以Alphard為基礎而衍生修改(畢竟比較早發表),而是以家族新世代車款所採「TAZUNA全環繞駕駛座艙」為理念而打造,並且大幅簡化按鍵數量,將絕大部分的功能及資訊都集中於多媒體系統當中。再者,面積超大的前擋風玻璃及A柱三角窗,都讓前方及左右視野都再提升,換來更開闊的乘坐感受。
- 飾板-1
- 飾板-2
- 方向盤-1
- 方向盤-2
- 方向盤-3
- 方向盤-4

集團最新開發的12.3吋數位儀錶終於出現在Lexus車系上,操作邏輯大致上與Toyota部分新世代車款搭載的數位儀錶沒有太大差別,功能性與資訊量都比現有其他車系來得多元化。然而,HUD多功能抬頭顯示器只有在六/七人座車型才有搭載。
- 儀錶-1
- 儀錶-2
- 儀錶-3
- 儀錶-4
- 儀錶-5
- 儀錶-6
- 空白
- 油耗
- EV
- 輔助
- 導航
- 音訊
- 訊息
- 能源
- 主題-1
- 主題-2
- 主題-3
- 主題-4

中央配置的觸控螢幕達14吋,內建Lexus最新世代的多媒體系統。螢幕下半部分區域為恆溫空調介面,另保留溫度控制旋鈕及音量旋鈕等快捷鍵,兼具實用性及科技性的設計頗受我們好評。
- 多媒體-1
- 多媒體-2
- 多媒體-3
- 輔助-1
- 輔助-2

360度環景影像輔助系統也是LM全車系的標配,另結合ICS智慧停車輔助系統及AP自動停車輔助系統,讓司機在路邊停車或倒車入庫時都更有保障。
- 控制區
- 電子後視鏡

駕駛座左側區域同樣也設有電動滑門啟閉的控制鍵,個人認為設置在此處會比較直覺就手,但反正習不習慣也是司機的問題...。

中央鞍座的最前方設有一組可開闔的置物區,容積並不算大,要放下iPhone 13 Mini已有些緊繃,裡頭另有兩組USB-C充電孔可使用。一旁是控制私密隔屏升降以及玻璃霧化開關,待進入到後艙區域時會再多作介紹。

改採線傳排檔座之後讓中央鞍座變得相對簡潔,此處設有Auto Hold、EV Mode及循跡防滑系統開關,其餘駕駛模式必須從多媒體系統的選單內點選才能套用。不過對LM這類以後座買家為重的車款而言,舒適模式大概就是常設狀態,所以沒有獨立可調的駕駛模式按鍵尚能接受。

容量不小的中央扶手採左右雙開設計,充足的深度可放下不少瓶裝水,內部還有另一組USB-C充電孔及HDMI插孔可以利用。
- 前座-1
- 前座-2
- 踏板-1
- 踏板-2
- 踏板-3

- 後座-1
- 後座-2
- 後座-3
- 後座-4

這兩張座椅並沒有滑軌的設置,所以前後距離是固定的。但這一點也不打緊,畢竟在捨棄第三排之後,後排基本上即是坐在C柱之後,加上長軸距還有方正車體等先天條件,就算你是身高超過180公分的彪形大漢,一樣可以舒舒服服地乘坐其中,享受寬敞無虞的私人空間,這可不是一般旗艦房車或豪華大休旅能夠比擬的。
- 斜躺-1
- 斜躺-2
- 隔屏-1
- 隔屏-2
- 隔屏-3
- 螢幕
- 控制面板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模式-1
- 模式-2
- 模式-3

車門鎖、車側窗戶及隔屏升降等功能仍是以實體按鍵控制,上一代車型採手動方式操作的側窗遮陽簾,於新LM上理所當然升級為電動升降,也可從控制面板中調整。
- 螢幕-1
- 螢幕-2
- 螢幕-3
- 螢幕-4
- 螢幕-5
- 音響-1
- 音響-2

使用Android手機的話,即可透過Miracast將手機螢幕的內容直接投影在大螢幕上,這麼一來就能使用影音串流平台撥放喜歡的影片或追劇。若是像我一樣拿iPhone的話,就只能走HDMI連接一途囉。
- 雙
- 單
- 影院
- 全螢幕
- 設定

打開中央扶手可找到兩組USB-C充電孔、兩組HDMI插孔及110V插座,扶手內的容積非常充足,且還有一組移動式托盤;扶手上蓋本身也是左右雙開設計。

位在座椅旁的兩側門板另設有耳機孔、手機無線充電板及另外兩組USB-C充電孔,加總起來光是後艙就有多達六組USB-C充電孔,相信應該不會有乘客抱怨手機或平板沒得充電了吧!
- 冷藏櫃
- 置物櫃-1
- 置物櫃-2
- 置物櫃-3
- 溫度
- 控制
- 化妝鏡
- 眼鏡盒
- 氣流-1
- 氣流-2
- 行李廂
- 插座

過去LM在排放法規的限制下,於國內未能使用3.5升V6自然進氣引擎作為動力來源,而是採用綜效輸出僅163hp的2.5升油電系統(LM 300h),百公里加速尚需12.1秒才能完成。縱然性能不是本車強調的訴求,但看到這帳面數據再對應到其身價,總會讓人覺得難以匹配。
而新一代LM一改舊款單一規格的設定,提供350h及500h兩種油電動力,本次試駕的LM 350h採與大改款Alphard相同的2.5升油電系統,搭載代號A25A-FXS的Dynamic Force自然進氣單元,擁有190hp/24.4kgm最大出力,光是燃油引擎的輸出就已超越舊款。再結合前後軸的電動馬達組之後,LM 350h的綜效輸出可達到250hp,足足比舊款多出約90hp,還能繳出16.2km/L的平均油耗(能源局測試數據),比兄弟車Alphard(15.5km/L)還要省油!百公里加速也只要8.7秒,相較於舊款可是有極大的進步。
至於LM 500h即是搭載和RX 500h同一套2.4升渦輪油電系統,引擎部分出力達275hp/46.9kgm,外加電動馬達的輔助讓綜效輸出來到371hp,標配Direct Shift六速手自排變速箱及DIRECT4 AWD電子式四驅系統,百公里加速僅需6.9秒,已小有性能姿色,待日後有機會的話再為各位進行試駕。

駕駛模式在常見的Eco、Normal和Sport之外,另還有特別為後座買家開發的「Rear Comfort」模式。原廠表示該設定參數可以讓車身在行駛途中,盡可能維持一致的水平動態,以增加乘坐舒適性。不過新LM依然沒有配備旗艦房車或高階休旅車必備的氣壓懸吊,而是僅有AVS可變阻尼避震系統的輔助,如何實現「一致平穩」的車身動態,非常考驗原廠的調校功力。

雖說舊款LM 300h的輸出不大,在電動馬達的助力下,於起步還是可以獲得輕盈的加速感。但隨著車速提高,或是要再加速時,就會突顯舊世代油電系統的弱勢。新款LM 350h在新世代油電系統的加持下,可以察覺起步加速更為輕快,中高速域的推進力道變得更飽滿充沛,要應付爬坡或超車等高負載的場合就顯得較為從容,但動力輸出依舊維持平穩線性的調性。特別是在Rear Comfort模式下,論加速或煞車都不會引起車身過度晃動,可以讓司機開得順暢,也能讓老闆坐得舒服。

Sport模式就能感受到油門響應變得靈敏許多,整套油電系統的出力更加直接,全力推動重達2,360公斤的LM 350h還能帶來些許衝勁,但就比較建議司機們在後座沒有載著老闆的時候再服用,否則職位可能就不保了...。除此之外,選用Sport模式也會讓引擎介入的時機更加頻繁,多多少少也會影響整個座艙的靜肅性。趁此機會我們也來趟加速實測,在大雨滂沱的溼地環境下,搭載E-Four電子式四驅系統的LM 350h於循跡系統關閉、全油門起跑時,前輪仍有打滑現象發生,最終僅以9.73秒完成百公里加速,雖與原廠數據有一段差距(再次強調是溼地),但論整體性能表現絕對比上一代車型有感提升。

採用GA-K模組化平台意味著新一代LM的車體剛性經過全面強化,對動態操駕及乘坐品質都有所助益。前麥花臣、後雙A臂的懸吊架構無異於上一代車型,AVS可變阻尼避震系統則有Normal、Sport及Rear Comfort三段可選,但大致上都不脫離舒適範疇,且確實可以感受到底盤回饋更顯紮實,顯現此價位高級車該有的風範。對駕駛來說,Sport模式的阻尼設定對駕駛而言較容易掌握車身動態,支撐性最佳又不失舒適性。然而若是換到後排當乘客的話,行經路面不平處所產生的彈跳震動就相對易於察覺,比較適合司機獨自駕車時再選擇。

當然,LM要討好的客群從來就不是手握方向盤的司機們,而是坐在頭等艙座椅上的老闆、闆娘或貴賓。換做是Normal或Rear Comfort模式下的阻尼濾震性又更好,對後排乘客而言自然更是加分;就算轉向手感不是那麼俐落,側傾比一般房車來得明顯,那都得靠司機們的駕駛技術來彌補。再者,以這類兩廂車款來說,LM的座艙隔音可以說是模範生等級,內部大量鋪陳吸音材質以及隔音玻璃的採用,將來自車內外的噪音皆有效地吸收隔絕。尤其是行進時最容易從後軸處傳來的滾動胎噪,或是塞車時從旁呼嘯而過的機車聲,於LM上都顯得微乎其微,讓乘客們可以盡情享受不受打擾的休憩時光。

和問世僅四年的初代LM相比,第二代LM脫胎換骨般的進化淺而易見,不只與Alphard有了更顯著的差異,也將過去美中不足的小缺憾都一一補齊,再次立下頂級豪華MPV的新標竿。儘管四人座的價格帶已經直逼雙B旗艦,但我想大老闆們只要坐進LM的後排頭等艙裡,對於口袋裡的錢該怎麼花,馬上就會有答案了。
▋回文抽獎活動
活動規則:看完本篇文章後,回覆文章留下你對本篇 Lexus LM 350h 四人座 的看法,就符合抽獎資格喔!但複製貼上別人的回覆內容,會直接喪失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獎品為Lexus電動開瓶器套組,共1個名額並採隨機寄出方式。
抽獎回文活動截止時間至2023年8月30日中午12:00止,之後會抽出得獎人並在本篇文章內文更新得獎名單,請把握時機參加!
- Lexus-1
- Lexus-2


▍Lexus LM 350h 四人座 規格諸元表
引擎型式:直列四缸DOHC 16V Hybrid排氣量:2,487c.c.
綜效輸出:250hp
驅動方式:四輪驅動
變速箱型式:E-CVT電子無段變速系統
煞車結構:四輪碟煞
前懸吊結構:麥花臣
後懸吊結構:雙A臂
輪胎規格:225/55R19
車身尺寸:5,130mm x 1,890mm x 1,940mm
軸距:3,000mm
車重:2,360公斤
國內售價:565萬元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Lexus電動開瓶器套組 | Buzz光年 |
◆抽獎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