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試播無線4K頻道之兩大疑問?

現在是2017-6-15,晚了南韓快5年,很高興公視終於即將開始試播無線4K頻道,但有兩大疑問:

1. 頻寬只有 14.9Mbps 想試播 59.94p 的 H.265 HEVC 4K UHD,應該又是靜態OK動態糊的4K,可否請公視未來能提升至 20~30Mbps 試播?

2. 月初南韓無線三台已領先全球正式開播4K頻道(地上波),雖然是小失望的 HD 3Mbps + UHD 16Mbps 頻寬(行動+固定收視),不知台灣公視計畫何時正式開播無線4K頻道?


感謝大家在先。

cbmtvb wrote:
1. 頻寬只有 14.9Mbps 想播 59.94p 的 H.265 HEVC 4K UHD,應該又是靜態OK動態糊的4K,可否請公視未來能提升至 20~30Mbps 試播?
2. 月初南韓無線三台已領先全球正式開播4K頻道(地上波),雖然是小失望的 HD 3Mbps + UHD 16Mbps 頻寬(行動+固定收視),不知台灣公視計畫何時正式開播無線4K頻道?


如果你已經知道南韓UHD是16Mbps而已,又為何認為公視的14Mbps會比較糊?


cbmtvb wrote:
公視試播無線4K頻...(恕刪)


你在這建議公視又看不到...
cbmtvb wrote:
公視試播無線4K頻道...(恕刪)


首先提一下試播的契機
公視是受到文化部補助「超高畫質電視示範中心及創新應用計畫(105年-108年)」才開始執行4K的相關作業的,原本在計畫中是提到預計將在108年才開始試播

如今早了2年開放全民測試其實也別有用意,這是公視為了測試壓縮極限才特別趕在世大運前開放測試。在先前的討論上,公視也提到先前國外文獻的測試下,18M是極限。但隨著時代進步,在使用新的器材下是否能壓在14M,這是本次實驗的重點。

簡單來說,這次的測試像是在寫結案報告一樣,單純只是測試可行性而已,由公視所篩選的200位受測者來驗證可行性。

----

接下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1. 正如前面所說,14.9M是測試壓縮極限,此次測試是測試「無線數位電視」為主,因為6Mhz頻寬的限制,才會測試壓縮極限,在原先的「超高畫質計畫」中,是以MOD為主要平台,因此大可不用擔心流量問題,有MOD在,流量要多少有多少

2. 雖說現在已經要測試4K頻道,但正式開播目前仍是遙遙無期。不管七八月的測試如何,一定都得更換機上盒才能收看,在新一代機上盒規格尚未確認前,4K頻道就無法正式開播。但可以期待公視4K在MOD上開播。


----

順便附上兩篇有關DVB-T2的相關研究文獻,雖然有點年份了...
數位無線電視電臺新技術規範委託研究案期末報告(2014)
DVB-T2 模擬量測應用分析
snaker38 wrote:
如果你已經知道南韓UHD是16Mbps而已,又為何認為公視的14Mbps會比較糊?
先感謝三位網友前輩熱心回應。

所以才說南韓開播無線UHD 僅 16Mbps 是小失望啊,因為原本傳出將可以達到24或27Mbps的流量。

為何說 15~16Mbps 很可能是 靜態OK動態糊 的4K,眾所皆知,H.265 HEVC 的壓縮能力大約是 H.264 AVC 的兩倍(x2),4K UHD 的畫素是 FHD 的四倍(x4),故 4K UHD 是 FHD 流量的兩倍(x4/2 = x2)。

而根據個人及許多網友的實看經驗,要達到 靜態OK/動態不太糊 的最低標準之頻寬流量約在:
H.264 AVC FHD 60i = 12~15Mbps

故 流量的兩倍(x4/2 = x2) 為
H.265 HEVC 4K UHD 60i = 24~30Mbps

因全球 4K/8K UHD 不再有 50i 60i 等 交錯(非循序) 掃描的視訊規格
只剩 24p 30p 50p 60p 等 循序(非交錯) 掃描的視訊規格
故採 60p 理論上還要比 60i 多幾成的流量
我們忍痛再降低標準(或許目前有神奇壓縮機器可保持標準),只要求跟 60i 一樣的流量
H.265 HEVC 4K UHD 60p = 24~30Mbps


所以說 24~30Mbps 已是一再降低標準的「4K 60p 動態不糊」的最低流量,個人真的不太相信有什麼更神奇的機器能再壓縮到 15~16Mbps。

cbmtvb wrote:
但我們忍痛再降低標準(或許目前有神奇壓縮機器可保持標準),只要求跟 60i 一樣的流量
H.265 HEVC 4K UHD 60p = 24~30Mbps
所以說 24~30Mbps 已是一再降低標準的「4K 60p 動態不糊」的最低流量,個人真的不太相信有什麼更神奇的機器能再壓縮到 15~16Mbps。


如果你不相信台灣人的神奇機器,韓國人在4K頻道採用ATSC3.0的新技術下,仍只將一個4K頻道用16Mbps的資料量來傳送,應該足以證明這樣的畫質下應該也可滿足一般人的需求。
我想4K頻道若都要用到35Mbps~100Mbps來傳送才能滿足大家的眼睛,那我想這技術將不適合用廣播的方式,即便是OTT或MOD都會因為大資料串流而壓垮整個傳輸架構。
水軒 wrote:
首先提一下試播的契機
...(恕刪)

接下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
1. 正如前面所說,14.9M是測試壓縮極限,此次測試是測試「無線數位電視」為主,因為6Mhz頻寬的限制,才會測試壓縮極限,在原先的「超高畫質計畫」中,是以MOD為主要平台,因此大可不用擔心流量問題,有MOD在,流量要多少有多少

2. 雖說現在已經要測試4K頻道,但正式開播目前仍是遙遙無期。不管七八月的測試如何,一定都得更換機上盒才能收看,在新一代機上盒規格尚未確認前,4K頻道就無法正式開播。但可以期待公視4K在MOD上開播

...(恕刪)
感謝前輩熱心回應。

相信前輩應該與公視有所接觸,而 唐鳳 也是近年少數真正有現代專業背景的可影響公視的年輕高層人士,而非對現代技術敏感度低的 LKK 高層人士。

難道連 唐鳳 也不會訝異,目前台灣對 無線電視廣播 竟然仍無升級至4K UHD的任何計畫預估時程表?

無線電視廣播 跟 有線電視/IPTV/MOD/OTT/YouTube/線上影片/下載影片/光碟/燒錄/硬碟拷貝 代表的意義與功能有很大不同,前者對國家及國民很重要這已不用多說(可算是說來話長牽涉廣的專業級常識)。

只舉最基本的,無線電視廣播 我可以 隨時隨地/免費 收看,中華MOD沒辦法,更不要說我根本不會想再申辦中華MOD,因為中華MOD永遠都缺少很多重要的 台灣在地的有線電視頻道 (只有少部分節目會在MOD重播),例如永遠缺少民視新聞台以及我想看的FOX體育台曾公文誠;即使有一些看似一樣的頻道,如無線五台,卻也常常會咔掉某些重要節目,例如 MLB在民視的LIVE、某些球賽在公視的LIVE、某些網路直播如公視「永遠的齊柏林紀念音樂會」、某些偶像劇如台視「波麗士大人」、某些韓劇如台視「請回答1988」、某些陸劇如華視「琅琊榜」、某些卡通如華視「妖怪手錶」、某些綜藝如中視「K歌大明星」、我家的MOD看到的老三台與別人不一樣

還有重要一例,就是日本 NHK 要推展耗費頻寬更更大大的 8K UHD,也堅持要採 無線電視廣播(地上波) 試看看,而不會去想當然爾說因耗費頻寬太大故改採 有線電視/IPTV/MOD/OTT/YouTube 播出8K就好了。

cbmtvb wrote:
公視試播無線4K頻...(恕刪)

把台灣特有的6MHz頻寬提升到8MHz,你的願望或許就有機會部分達成
水軒 wrote:
首先提一下試播的契機...(恕刪)

請問收看 4K 數位電視節目不需要 DVB-T2 機上盒嗎?

公視試播 4K 節目,只提供下列電視機型可以收看:



再加上

大同 55K321UW
奇美 TL-55W800

請問哪一台可以較低價入手但畫質還不錯的?

cbmtvb wrote:
感謝前輩熱心回應。...(恕刪)

中華MOD會少某些頻道主要是廣電三法的關係吧...
沒有規定所有無線頻道必載
中華電信何嘗不想將所有頻道上架
問題是卡在有線電視系統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