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各廠都有一個週期,有一台代表作,再2-3次小改款(多半是COST DOWN或改一些問題),然後競爭力下滑,再出新技術以前PRO晶片是當家招牌,後來下放到中階機種,但是不是原來的PRO實力就不一定了,但會讓消費者感覺很爽就是而且SONY一直以來都有面板的適性問題,東芝、夏普的面板就幾乎都是固定科技線上去有的人會說規格都一樣,但是畫面差很多我想有可能1.觀賞的主觀因素(環境、片源、血輪眼),別人家的電視都比較好看2.晶片的資料庫參數不同,像汽車改晶片參數3.用的面板等級或組裝,有可能名稱一樣,但年頭、年尾的機子內容有變(尤其是台灣半殘的官網,有的規格能一堆空白,或是原廠給你,你就乖乖照填)
Sony電視部門慘虧很多年,這兩年大量改用低價 LGD IPS面板,或許這樣做,這兩年終於轉虧為盈.據說Sony明年採用低價 IPS的比重又更高了.面板表面AG/AR鍍膜好壞影響成本,現在很多使用便宜高反光鏡面,放在明亮的室內燈光下,畫質和色飽和馬上大打折扣,必須關燈才能好好看電影.樓主那兩台都是2016 IPS面板,或許試著把 背光調高到9成,對比調高到9成,亮度調到中間值,色濃度調高些,銳利度調高些,看看有沒有改善些?一般1080P面板的背光透光率只有7% 左右, 4K面板的背光透光率更只有一半,廠商要增加很多LED背光成本,廠商為了costdown也許會少加一些.
dean1688 wrote:SONY IPS面...(恕刪) 我比較後覺得差別最多的應該是邊緣的處理,就拿人來說,我原本的55W800C看人的臉,鼻子邊緣都很清楚,但用55X7000D就會覺得有點柔化,就好像是比較細的馬賽克。
jenchi wrote:可以外加升頻器(upscaler...(恕刪) DVDO SCAN Mini跟DVDO SCAN Micro之前試用過一段時間,都是號稱可把2K轉成4K輸出,但我覺得效果沒廣告說的這麼神,有些狀況畫質反而變得更差,尤其是後者。像第四台這種的就算轉成4K,以我自己的比較,仍無法與高階電視晶片的優化處理相比,我目前用Faroudja DVP3000的倍頻器效果就非常不錯,有效去除噪訊但保留細節,唯一的缺點就是必須以色差方式接。就實際用途上,個人以為DVDO SCAN的東西比較適合用在投影機上,可提升某程度的銳度,若是在電視上個人是覺得還好,不用太過相信它會有很大的成效
Goodsbee wrote:我比較後覺得差別最...(恕刪) 55X7000D用IPS面板,樓主應該也可以發現55X7000D的發色與您的55W800C相比,應該是更濃郁許多,視角偏色也比較不像55W800C這麼明顯,這是面板特性的不同。至於邊緣處理的部分,我猜這應該是55X7000D少了X1這顆處理器造成的畫質差異,X1對低解析度訊源的改善很強,這顆是SONY特別開發的處理器,與X Reality Pro搭配其效果並不會比Toshiba的Regza Engine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