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關於數位投影機取代電視的可能性如何?

哎呀~

夢狐伙伴的回應,每篇都讓我覺得要給分...

太精闢專業了....

所以這樣說來,還是把他當作高檔消費囉?就看每個人的價值觀吧~可以接受的話,就有不同享受....

當然科技日新月異,這類型的產品將會越來越普及...
【擇你所愛,愛你所選】,吉米丘上的海盜樂園,吉米丘上的部落格,吉米丘上的金銀島、VAG.TW
夢狐兄,上次聚會時您有提到,SONY 的投影機不要買,記得您說是 S 社為了解決偏綠的問題掛了一片濾鏡... 而且還是塑膠的勒


阿~ 還有,忘記在哪裡看到的,說到 LCD 投影機的散熱設計好不好,會影響機子裡面 LCD 的壽命,好像說 LCD 本身怕熱,而 LCD 投影機的原理就是把 LCD 當作是遮罩,放在超強高溫的燈泡前。。。 anyway,意思就是,不要貪小便宜,一分錢一分貨。
真人 Orz...
關於Sony投影機產品的問題。其實是累積多次觀看該廠機種後得出的結論。

Sony在液晶投影機市場上,一直擁有極高的聲望,然而我自SONY VPL-VW10HT、11HT、12HT,到最近引領話題的HS20,發現Sony投影機所呈現的畫面都有偏綠的現象,當然,這也是絕大多數採用KLCD作投影元件之機種的問題,不過,其他廠商都經由內部濾光片或韌體設定解決,可惜Sony卻一直到12HT才意識到問題嚴重性,透過鏡頭外加洋紅濾片修正。

然而,了解攝影的人應該知道,無論濾片的製造技術、或使用材質多好,多多少少都會影響最後呈現的畫質,更何況Sony竟然採用塑膠材質的濾片!!因此近年來看過的Sony投影機表現,都有一種隔紗觀景的感覺。

不過,仍不可否認該廠持續在投影機科技的努力。撇開偏色問題,Sony投影機的「質」其實不錯,目前只能期待該廠能將大部分精神用於改善色彩表現,否則,既有的聲望極可能快速下滑。

至於投影機散熱問題,其實這不僅僅限於LCD,DLP、三槍投影機,其實都需要足夠的散熱,除了過熱容易造成晶片受損,還有一個原因在於投影燈泡。因為整個投影機結構中最熱的組件就是燈泡,所以大部分的散熱結構都針對燈泡設計。至於散熱的方式,除了明顯可見的風扇外,大多透過內部隔間、管路引導等方式處理。不過由於風扇會造成噪音,所以,目前大多數廠商都盡可能利用管路設計先將熱氣導引,提高風扇運作的效率,藉以降低風扇轉速,也有效的降低風扇噪音。
到處留腳印的狐狸 http://mjcffox.pixnet.net/blog
那這個散熱問題,可否引入PC一大堆有的沒有的、千奇百怪的散熱技術,來DIY呢?

【擇你所愛,愛你所選】,吉米丘上的海盜樂園,吉米丘上的部落格,吉米丘上的金銀島、VAG.TW
可否再請夢狐大大
針對市面上比較熱門的機種做一個詳細的介紹
正所謂的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讓我們這些外行的能夠更了解,再選購投影機時應該要注意哪些的重點

感謝再感謝啦
http://md959.blogspot.com 歡迎來坐坐。
是啊是啊~

針對入門級、普通級,甚至只要有就好的等級來個介紹吧~

拜託啦~
【擇你所愛,愛你所選】,吉米丘上的海盜樂園,吉米丘上的部落格,吉米丘上的金銀島、VAG.TW
夢狐大大
我年中採購計劃就看你的了

請你快快現身吧~~!!
救救我們這些敗家症候群的患者吧

http://md959.blogspot.com 歡迎來坐坐。
投影機目前有LCD和DLP兩大陣營。
LCD多是日系廠商。DLP是德儀專賣晶片,國內BenQ、志紅是屬於此陣營。
入門好機推薦:
LCD:Panasonic AE-500、Sanyo Z2
DLP:BenQ PB6100、Optoma H30

我是建議買DLP的,好用耐操免呵護。LCD的很嬌嫩,面板常出狀況。
BenQ PB6100、Optoma H30這兩台很紅喔!
前者約37000,後者49000

ricksu wrote:
螢幕是用木板釘的顏色是黑:白=1:7的灰色


ricksu兄

能請問您這「黑:白=1:7的灰色」的比例是有根據的嗎?
這樣的「灰」是否就跟「灰幕」的灰相似?
又螢幕上的漆是哪種?能推薦一下嗎?
Sorry Sorry 近日公司忙碌,現在才有時間回覆

關於投影機種推薦的問題,從我的角度來看,應該是以每個人不同需求作考量,再行推薦會較好。不過,有幾個關於投影機的迷思,先和大家分享

首先,投影元件,也就LCD、DLP、D-ILA或LCOS等不同晶片,對於最後成像的影響
以目前單槍投影機(單管投影機)的歷史發展來說,LCD是發展最久,目前產品成熟度最高的顯像元件。然後由於採取背光設計,因此LCD面臨無法呈現最深沉的「黑」,以及LCD晶片格子壁甚難消除的問題。

不過,「黑」的部分,由於近幾年晶片和光機結構的改進,因此大多數廠商都已能把LCD投影機成像的「黑」表現的不錯。至於格子壁,目前熱門機種Panasonic AE500則是透過內部的結構設計將之消除,可惜的是,實際成像呈現的結果似乎修正過度,讓整體影像表現略略模糊,解析度好像有些下滑。

至於DLP、D-ILA或LCOS,內部都採用近似的投影方式,利用投影光線投射於晶片上,再由晶片將影像折射,透過鏡頭將影像投映於螢幕。因此,採用這些顯像元件的投影機,最大的優勢就在於「黑」的表現較LCD更好,至於解析度方面,則不相上下。當然,由於採用折射方式成像,也就不會有「穿透式」成像所產生的格子壁問題。再加上這樣的投影結構,光線不會直接穿越晶片,因此晶片本身受熱降低,也因此延長晶片壽命。

這樣說來,DLP似乎全面勝出?其實不然。

因為DLP實際成像的結構中,還需透過一個色輪呈現各種色彩,因此,色輪的轉速以及色輪本身分成幾個色區,都會影響色彩表現,更重要的問題在於色輪轉速的快慢會造成顯像遲滯,所以在播放動態影片時,DLP投影機就較容易產生彩色殘影,也是一般稱為「彩虹現象」的狀況。當然,這是單槍DLP投影機才會產生的問題。

其次,雖說DLP能夠呈現較真實的「黑」,但,目前也只有高價型機種才能確定贏過LCD,因此,以10萬元作價位帶區隔,LCD與DLP只有顯像元件的區別,卻無畫質表現好壞的絕對因素。

此外,目前許多投影機廠商都在廣告中強調高亮度、高輸出流明,特別是商務簡報機種,更有高達2000流明以上的機型,然而,正如我先前所說,高流明所帶來的通常就是「黑」不夠沉,最直接的影響就是DVD影片暗部的表現較差。當然,低流明輸出所帶來的困擾就是觀賞時無法開燈,因此,到底你需要怎樣的機種,真的必須因人因地仔細考量。

如果純粹就畫質優先推薦,10萬元以內LCD機種,我認為NEC的產品、Sanyo z2、Epson TW200、Epson TW10、Hitachi PJ-TX10等,都可考慮。至於DLP,Optoma H30該是較為值得選擇的機種。為何不推薦BenQ?純粹以我所看過的該廠製品,目前定價過高是主因,其次,BenQ在光機部分表現欠佳,大多數低價機種都有畫面外緣漏光的問題,嚴重影響觀賞時的感受,另外,該廠投影機製品所提供的設定參數不夠實用,若需徹底修正畫質,在BenQ機種上不容易。

至於有人討論到利用「灰」牆充作螢幕,以7:1方式調和白/黑,我想,大概是以百分之18灰度,也就是攝影用的灰卡灰度作準吧。這樣對於影像的黑確實有幫助,不過,請務必使用霧面漆,若用光面漆,則會產生反光的情況,對畫質損傷較大。

到處留腳印的狐狸 http://mjcffox.pixnet.net/blo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