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在天上的大X wrote:台灣沒人在高清的吧,都是高解析啊 比你想像的多很多喔!!!!!!!!!光是"立馬"就幾乎全台灣都在講了(立馬)也是大陸過來的現在很多人都講 "視頻"以前台灣沒有 "視頻" 這個說法大部分都說 影片 影像 錄影片段 等
唬唬生瘋 wrote:高清還算可以接受一些(恕刪) 十幾年前,sony ps2剛出來的時候,一堆人跑去買杜比多聲道擴大機,然後在那邊拼點燈,有點燈才有杜比5.1聲道,沒點燈浪費錢點燈的意思就是杜比5.1標誌有沒有亮的意思,或是杜比pro logic標誌亮燈。
GDC1 wrote:嘴巴說一邊一國,但文化早就「被」統一了同樣的東西,台灣明明叫引擎,大陸叫發動機。結果,我們英勇的國軍,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也跟著叫發動機了F-5E 戰機失事墜海 空軍:甫起飛即反應右發動機失效 蔣介石非但無法入土為安看到這樣的局面,應該是死不瞑目吧⋯⋯
kmpop wrote:聽說的,那個國的人,他們才是錯用了"視頻"這個詞,video frequency (視頻) 本來就不是 video,或 video clips,明明眼睛只能看到的是影片,是影像的東西,怎會是頻率方面的,奇怪了 這個頻,並非指「頻率」,而較像是「頻道」,可以看到影片的頻道。以前只有無線電視台時,有三家無線電台(現在有近20台)現在的有電視台,可以多到幾百台,你要看哪一台節目,哪個節目,就得在其播放該節目時段,轉至該台觀看。而影片,當然有影像有聲音。而現在進入網路時代,我們可以在一個開放的網路平台註冊自己的帳號,不僅可貼上影片,也可現場直撥給有興趣的人觀看,所以單用「影片」,已不足以表達這個“東西”.(我也詞窮了)
【高清】就是我們的【高解析】啊....我對於自己的要求是只要有自己的用語就不會去用大陸用語,但別人我沒辦法強制他,當看到連用語必須嚴謹的新聞台主播都在用大陸用語時,心想大概是無力可回天了.....語言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被取代掉的,自己語言的用詞不用,就是只能去用別人的,久而久之自己的語言用詞反而變成日語中所謂的【死語】了。
大陸用語就像很多外來語,在交流頻繁的兩岸會用上幾句也是很平常,只不過兩岸政治上尚有敵意,所以用起來會稍稍敏感,其實很多用語都已經透過台商、台幹、台眷、陸劇...悄悄的已經入侵你的生活,只是你還不自知而已。
是對岸用語,臺灣最近也開始跟風,但是粉多都錯用了(因為對岸的「歐改中規式PAL/SECAM」規格,與台灣傳統電視的「美規NTSC」或舊的的數位電視臺灣特規「DVB-T」新的歐規「DVB-T2」標示轉換並不完全一致)。對岸的中文標示裏,「標清」其實是指VHS錄影帶(SECAM 310x576)或VCD(PAL 352x288、陸規352x576)畫質。「高清」是指DVD畫像質量(SECAM 720x576) ……就是這裡臺灣人經常搞錯(跟HD高清晰搞錯,因為對岸是24i交錯掃描模式,臺灣是29p線性掃描模式,所以對岸只需一半頻寬,即可達成相似臺灣的畫質表現,所以多數人都將對岸的高清誤以為臺灣的高清晰,但是其實不一樣,臺灣的HD高清晰《1280x720》指的其實是720p的數位訊號,對岸的高清指的是陸規DVD的720x576或SVCD《PAL 480x576》)「超清」其實這個才是真正臺灣認為的HD 720p高清晰畫質(1280x720),臺灣人多將對岸的超清與高清搞錯(我自己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