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文]Panasonic Neo PDP TH-P42G10W

小建 wrote:
感覺您是不是誤會我的...(恕刪)

回小建大~

大大誤會了~
小弟並非懷疑大大質疑小弟什麼~
小弟也了解大大專注的事項~
但現階段影像重現的規範標準就是如此...


小弟還是一句話...
標準就是標準...有其規範存在...
而個人喜好是主觀的感覺...小弟也無法去談什麼...
每台機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完美的產品並不存在於人間~因為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旋轉木馬 wrote:
謝謝光大的說明. 我...(恕刪)

回旋轉木馬大...

老實說...
如果是PDP套用數據或許差異性還不會很大...
而LCD似乎有個體差異性問題...這方面小弟還在做測試中...
但投影機...真的是無法套用參數的...因為投影機的燈泡問題...
所以導致為求色彩精準度的話...就必須兩百小時校正一次...
每台機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完美的產品並不存在於人間~因為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光之白翼 wrote:
但前提是...必須有站友願意提供該機種...
~...(恕刪)


光大, 如果不嫌棄的話, 我可以提供.

不過寒舍遠在新竹.....

光之白翼 wrote:
回sautiller大~

THX模式只是提供較為接近影像重現標準的設定~
但不代表每台擁有THX/ISF認證的設定模式~都已經是極為精準的狀態~
因為最終還是需要依照播放的訊號類別之規範~
再去量測播放器與顯示器相互配合之下所呈現的影像~做最終的校正~



死光

想說你怎都都沒上psn一起尋寶,原來在搞這些,抓出去海k一頓

你在線但沒上msn嗎?

話說THX並不 一定代表是影像或聲音是正確的

但是是盧卡斯工作室他針對劇院設備達到他想要呈現的效果

他的效果絕對是一流且震撼的,但和正確是兩碼事



話說現在很少廠商和觀眾是要看正確的,效果好比較重要

打個比方: 包括我在內在看有明和暗場並存的畫面時都希望黑的地方清楚,但亮的地方不要過曝

但是這樣的處理就已經違背"正確"了

看電視不是只看正確而是看喜歡的

光這片文是在說純當顯示器的發色能力
windsky2008 wrote:
話說現在很少廠商和觀眾是要看正確的,效果好比較重要
打個比方: 包括我在內在看有明和暗場並存的畫面時都希望黑的地方清楚,但亮的地方不要過曝
但是這樣的處理就已經違背"正確"了
看電視不是只看正確而是看喜歡的
光這片文是在說純當顯示器的發色能力

嗯~認同,所以我才說正確並不一定是人眼喜歡或是能接受的,雖然說我還是搞不懂為何白色變黃色是正確的?
所以在這個前提下,電視只要能達到使用者可調整至「喜歡」的顏色,
正不正確只是個標準,但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畢竟家用電視並不是要拿來做專業校色用顯示器,在各種訊源下都能呈現用戶想要的畫面才是最重要的,對吧?
windsky2008 wrote:
死光想說你怎都都沒上...(恕刪)

回windsky2008大~

麥啦...就饒小弟一命吧...
小弟上現尋寶都只有被殘殺的份...所以還是搞些自身興趣...
小弟如果在家都有開即時通居多...


其實在顯示器中的THX認證還是有其色彩還原精準水準存在...
只是舊小弟現階段的觀察各國影音網站的測試數據下...
似乎是ISF認證的...在色彩還原精準度有比較高的現象...
當然這還是得親身去做驗證...所以還不能給個正確答案...


其實現在廠商已經慢慢重視影像重現的標準性了...
例如...
日系的先鋒PDP/松下擁有THX認證的Neo PDP/Victor.JVC的Xiview系列等等很多~
韓系的三星可調性極佳的機種/LG的ISF認證機種~

其實這種手法...是很多廠商使用的小手段...
小弟舉個自己熟析的廠牌之機種做例子...
動態背光這個先不講...它採用的手法是動態對比與動態Gamma...
依照影像的數據用特殊的手法去達成同時擁有較佳明/暗細節...
但是這種處理方式...真的是有違正確的影像重現規範...
每台機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完美的產品並不存在於人間~因為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光之白翼 wrote:

而42G10W的偏紅~色溫約落在6200k左右~
所以偏紅會稍微暖了點~但相較於標準與偏藍~它已經算是比較接近D65的設定了~
因為標準與偏藍的誤差值更大...


可以請教您用CALMAN 這個程式校正白色白平衡的時候,使用哪一種方式與訊號源.
與HCFR方式是一樣嗎?

用電腦接HDMI端子還是由DVD測試片產生訊號來測量?
色彩校正基準是 6500度沒錯, 但是看的習慣的使用者恐怕不多,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日系電視的預設值(冷色)多半設在 1萬度以上, 甚至一萬6千度以上的都有, 從CRT TV時代就是如此, 對大部份從小看CRT電視長大的人來說, 根深蒂固的印象必然會造成大腦視覺上的混淆, 覺得怪.

但是歐美系的電視, 就不吃日本人那一套冷色較好看的說法慣例, 所以預設色溫都是偏暖色居多.

PC Monitor有提供許多色溫供選擇, 也是為了滿足不同成長背景下使用者的市場 ( 例如 : 6500, 7500, 9300 ), 但 PC Monitor 是不會設到 1萬度以上的, 與 CRT TV 的一萬四千度以上差很多, 所以我們在看 PC Monitor看影片時, 總會覺得黃黃的, 那是與 CRT印象比較後的觀感.

一般 LCD Monitor 用 Panel, CCFL背燈管色溫是 7500度, 但是 TV用 LCD Panel, 背燈管色溫是 9000度, 會弄成 9000度而不使用 7500度, 就是為了要遷就日系市場上的慣例, 這樣使用R/G/B可調增益配製 7500與 12000度色溫選項時, 會較好處理, 不會有單一顏色增益值修正過多的問題, 簡單的說, 原始光源取個範圍中間值就是了.

我雖然自己很瞭解這個差別, 也有校色工程的實務經驗, 但說實在的....我個人的"偏好"還是約 九千度左右的色溫, 就只是因為長年看習慣了, 積非成是了.

earl258 wrote:
可以請教您用CALM...(恕刪)

回earl258大~

其實校正的流程/手法差異性不大~
小弟是先採用PS3播放測試片:AVSHD將對比與亮度做出適當的修正~
以不損失最低輝度為基礎~調整亮度將灰階暗部拉至最明顯情況~
而測試環境屬於低光害場所~所以將最高輝度訂在35 fL(125cd/m2)~
接著就是處理42G10W的自然色(Tint)與彩色(Color)~就是調整畫質(銳利度)~
緊接著色溫了~但無奈台規G10W並沒有提供白平衡校正的數據調整設定~
所以只能挑三個選單中...挑選相較之下最接近規範D65的偏紅...
至於色彩管理與Gamma也都是42G10W沒有的...所以量測起來的數據就是如此...


白平衡的校正~
使用的依舊是AVSHD~播放器材當然也依舊是PS3~
因為就是在校正42G10W與PS3相互配合之下播放BD所呈現影像重現度~


是的~
但必須記得測試片有DVD/BD的分別...
而AVSHD屬於Rec.709也就是BD測試片...
這兩種都有各自規範...之間也有些差異性存在...
每台機種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完美的產品並不存在於人間~因為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

Ryan1171 wrote:
色彩校正基準是 6500度沒錯, 但是看的習慣的使用者恐怕不多,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原來如此,這或許就能解釋為何我習慣較高色溫的畫面,調成偏低反而覺得黃黃的了…
難怪電視機預設的標準色溫比較高啊~調成偏紅反而覺得怪,
這也難怪那些老美的設定值色溫一定都是選warm的原因了…受教受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