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youtube上看到三段影片
發現一樣都是1920*1080的訊號源
畫質不用說是一樣的好
不過色彩卻差很多
想請問一下色彩是跟數位電視技術裡哪個有關?
還是說是因數位電視傳播的技術部一樣所導致的?
以下是我找的三段影片
分別是韓國ATSC技術的KBS
日本ISDB技術的NHK
台灣DVB技術的HI-H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hMR_3b2ZfQ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p-39kqACo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_dzHMYTGnw&playnext=1&list=PL847416E2C4353833
感覺色彩鮮豔度是NHK>KBS>HI-HD
蠻煩各位前輩解答了...
文章關鍵字

馬克司威爾 wrote:
剛剛在youtube...(恕刪)


youtube上的1080p影片是低碼率的
低碼率的影片的色彩鮮艷度會下降
影片的顏色/色調
其實跟原始剪接時想表達情境比較有關係

至於低碼率不是顏色鮮豔與否的主因
低碼率會導致"色彩失真"跟"格狀(畫面破裂)"

然後跟顏色有關的數位視訊技術有
顯色色域
取樣域(RGB/YCbCr/...)
色度抽樣
還有上面的碼率
(不過碼率還是跟編碼標準有關)

------------------------
從結果論來看
您提供的HiHD連結
感覺是...失真的很嚴重
因為至少我自己收看HiHD時這段預告顏色不是這樣...

kevinciou wrote:
影片的顏色/色調其實...(恕刪)

剛剛重新開電視收HI-HD訊號時發現其實色彩真的有比我提供的好
不過仍跟NHK的色彩差很多
我在想是不是因為NHK是用MPEG2格式壓縮
而HI-HD和KBS是用H.264格式壓縮的原因
因此造成顏色的失真?
馬克司威爾 wrote:
剛剛重新開電視收HI...(恕刪)


以我的認知而言
這種情況應該是不可能
H.264應該在相同的碼率下提供比MPEG2更佳的品質
或在更低的碼率下提供與MPEG2相同的品質
不然新標準就沒必要制定了

其實環節很多
錄影的軟體/硬體
相關的參數調整
甚至YOUTUBE對上傳影像的處理機制
(YOUTUBE提供可變畫面尺寸的功能來適應各種網路/顯示器環境)
表示可能有解開重壓

YOUTUBE部分因為我都只負責看別人貼的
沒啥研究
UTUBE本身流量很低
不是真正的高畫質
不要拿轉成UTUBE的影片來做比較

kevinciou wrote:
以我的認知而言這種情...(恕刪)

原來如此,那請問既然H.264比較好那位啥日本還要堅持使用MPEG2?
是因為MPEG2有H.264無法取代的優點嘛?
因為我看日本的BS-hi就是使用H.264的
但地上波和1-seg卻是使用MPEG2?

三角鐵 wrote:
UTUBE本身流量很...(恕刪)

原來流量也會影響色彩,不過既然都是在同一傳輸介面(youtube)上為什麼卻有不一樣的結果?
BS hi 開始放送時,世界上還沒有 H.264 這種東西,我很好奇您說的 BS hi 是 H.264 的來源是什麼...

至於為什麼不換成 H.264? 您想一想,全日本有多少台電視和接收器需要更換,大概就知道原因了。 XD
tenz wrote:
BS hi 開始放送...(恕刪)

對!!原來最簡單的利益問題被我遺忘...
BS-hi不就是衛星訊號嗎?
我記得衛星訊號就是用H.264的?
我記錯也有可能,請多多指教!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