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nQ W1200 是款支援 1920 X 1080p 原生解析度的投影機產品,從外箱就可以看到這款投影機的主要特色。

由於外箱設計較為樸實,所以直接來看看外箱的產品貼紙,製造產地為中國、製造日期則是熱騰騰的 2011 年 5 月,不過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 1080p 是產品的特色,還有必要在標籤上再印上大大的 1080P 嗎?


打開外箱來看看內容物,除了機身本體外、還附上電源線、產品保固卡、使用說明書、光碟與紅外線遙控器,配件確認無誤!

W1200 附上的遙控器跟機身設計一樣同為白色配色,看起來很有整體性,不過眼尖的網友應該看出來上方的文字是顯示英文,是讓小編覺得有點可惜的地方。

遙控器上方橘色框框是各影像輸入源的按鍵,這樣的設計在選擇的時候會來得比較方便。

中央部分則有四方調整按鍵,也可以用來進行梯形修正與音量大小調整。

最下方則是關於影像畫質設定的按鍵配置,按鍵的敲擊反應率還算不錯,整體來說除了英文字要適應之外,整體來說還算順手。

遙控器的電池是採用 2 顆 3 號鹼性電池。

遙控器的型號為 TSFP-IR01,前方黑色部分則是紅外線發射器。

主機本體機殼的部分採用白色鋼琴鏡面烤漆設計,但因為投影機並非長時間攜帶的產品,所以平常只要勤於擦拭即可。

產品右上方則印有產品特色德州儀器提供的 DLP 短焦投影技術、SRS 環繞音效技術與 Full HD 1080P 畫面解析度都是 W1200 主打的賣點。

對焦環與遠近調整環則是使用銀色配色,前方為對焦環後方為遠近調整環,均可獨立操作使用。

機身上方也有簡易的操作按鍵,如果臨時找不到遙控器也可以利用這個操作面板進行操作設定。

機身的左右兩側均為散熱孔的配置,並無搭載任何 I/O 端子,兩邊各有一個不小的散熱風扇配置,讓產品散熱性加強不少,內建的喇叭也配置在此處。


機身前方飾板則採用霧面質感的鐵灰色設計,搭配白色的機殼看起來還算有質感。

鏡頭前方的鏡頭蓋則為透明壓克力材質打造而成,上方印有 BENQ 品牌字樣,不過開了兩個開啟孔,還是會有灰塵跑入鏡頭處,因此平常在使用時也可以保持隨時擦拭鏡頭的習慣。

搭載 230W 投影燈泡,在一般模式下能使用約 2,500 小時、而在經濟模式下則可使用約 4,000 小時。

鏡頭右方則有第一組紅外線接收器,如果使用者是在投影機前方時,請將遙控器瞄準此處。

W1200 的前方也有內建可調整高度的底腳架。

按下上方的 PUSH 按鍵後腳架即可拉出使用,圖中為腳架最高的使用狀態。

產品的 I/O 配置均設計在產品後方,相當清楚明瞭。

首先先來看到防盜鎖孔。

接著是三孔式的設計的電源輸入端子。

還搭載有 RS-232 連接埠、15-pin 電腦影像輸入或輸出端子。

這邊則有 COMPONENT 色差端子、S-VIDEO 端子、AV 端子、音源端子、USB 控制端子等 I/O 配置。

後側最右方則有 2 組 HDMI 端子、紅外線接收器、DC 12V 輸出端子,其中 HDMI 版本為 1.3 版本,因為 W1200 有內建 10W X 2 的喇叭,因此如果想要外接音響系統的朋友,就需要藉由別的方式另外進行音訊傳輸。

機身底部則有大大小小的螺絲孔,看起來不是那麼美觀,但還算可以接受的範圍。

機身底部的產品標籤就沒有再印上 Full HD 1080P 的字樣,不然實在是太 Over 了!製造日期和產地則與外箱標籤相同,再次確認無誤!

直接進入 W1200 投影機的選單來瞧瞧,在首次開機時系統會自動詢問使用的語言,直接選擇繁體中文顯示即可,或是到設定畫面進行調整。先看到的是影像設定選單,這也是小編常用的選單之一,包含關於亮度、對比、色彩等影像調整選單,整體來說還算豐富,小編下方也會有詳細介紹。

接著是進階影像選單,在基本的影像設定完成後,使用者可以到這個選單中進行影像細部的調整,包含清晰度、色溫、3D 色彩管理等選項。

投影機顯示設定選單中,則是針對投影畫面等進行調整,包括常見的螢幕比例、梯型修正等選項都可以在這邊找得到。

由於 W1200 有內建喇叭,因此在選單中也添加了音訊設定的選單,可以開啟或關閉內建的 SRS 環繞音效,並且進行音量調整與細部高、低音的調整,雖然不像一般電視對於音訊調整的項目來得完整,但對於投影機產品來說還算夠用。

系統設定其實也是小編常用的選單之一,關於產品系統等等的設定都在此處,其中比較特別的還有高海拔模式,如果有機會帶這款投影機到西藏或是相關高海拔地區,小編或許可以開啟這個模式來看看有甚麼特別之處,另外,當然也提供重新設定的選項。

最後的選單則是關於產品的各項資訊,可以看到目前使用的影像來源、圖片模式、投影解析度、平均燈泡使用小時與韌體版本等各項資訊。

接著小編用 HDMI 接上筆電來進行投影螢幕畫面的測試,並將投影畫面解析度調整為 1920 X 1080p,使用的測試軟體是 Display X。首先是對比度細節亮度控制測試畫面,下方測試的照片小編僅有進行裁切的處理,提供給各位網友們參考參考囉!

下圖也是針對對比度測試的畫面。

這是灰階測試的畫面,看到的顏色過渡越平滑越好。

256 級灰階測試畫面,主要是測試灰階還原能力。

幾何形狀測試主要是看周圍的線條有沒有產生變形的情況。

拉近到角落的幾何圖形來看看,並沒有發生變形的情形。

白底黑色的幾何圖形測試畫面。

同樣拉近到右上角的來看一下幾何圖形,也沒有嚴重的變形情況。

聚焦能力測試中,如果畫面上各個位置的文字越清晰越好。

小編同樣拉近到畫面左上角的畫面來看看,文字除了有毛邊的情況外,並沒有閱讀上不清晰的情形產生。

下圖為色彩測試畫面,色彩當然是越艷麗越好囉!

純色測試原本是用來測試 LCD 螢幕是否有亮暗點的情況發生,大家還是可以參考看看,首先是黑色純色測試畫面。

紅色純色測試畫面。

綠色純色測試畫面。

藍色純色測試畫面。

白色純色測試畫面。

測試畫面中的交錯圖形線條,主要是用來測試大尺寸的畫面,如果每一條線條都能清晰的辨別,表示是好的顯示器。

拉近到右上角的測試畫面來看看,圖形內的交錯線條算是清晰可以清楚辨識。

這是另外一個交錯線條銳利度測試畫面。

同樣拉到右上角的畫面來看看,圖形內的交錯線條一樣算是清晰好分辨。

看完簡單的畫面測試後,小編先來試播幾張 HD 高畫質的照片來觀賞一下,順便讓各位網友休閒一下喘喘氣。第一張照片為【刺客教條】的宣傳海報。

小編實在忘記這邊到底是世界上哪一個角落,但整體照片的畫質還算不錯!

身材姣好的國際名模,照片上黑色與彩色的對比相當強烈。

小編一直還滿喜歡這張照片的意境,但先說明小編並沒有偏好哪一個品牌,只是單純喜歡這張照片的設計感。

最後則是小編最愛的海賊王海報,小編實在不太懂為何換了個出版社就要把書名更換的意義,不過不論叫甚麼名字,這部漫畫還是非常好看。

接著小編進入影像設定選單,先帶各位網友來看看圖片模式,其實就是影像播放模式,原廠的預設值為標準模式。

劇院模式中其實增加了些許的對比度,讓人物臉部細節變得比較立體。

眼尖的朋友應該可以看得出來,剛剛小編設定的播放模式因為都是原廠設定值,因此在下方的細部影像調整均無法調整,不過 BenQ 在機器中提供 3 組使用者自訂模式,讓使用者可以自行設定影像細節,但小編還是要不厭其煩的告訴各位朋友,影像設定值沒有絕對的標準,只要自己看得舒服就是最好的設定。

其實在 3 組使用者設定模式下,BenQ 也提供了參考設定值給使用者進行設定,而這些設定值就是原廠預設的標準 / 劇院 / 動態 3 種模式。


最後的動態模式可以發現畫面的亮度提高不少,但銳利度也相對提高,適合用來觀賞運動等畫面高速移動之節目。

接著小編就使用使用者 1 模式,帶各位朋友來看看各個影像細部調整項目,同時小編也將參考值設置在標準模式,首先是亮度部分原廠的預設值是 45。

將亮度調整到最高的 100 時,其實就有點模糊不清的情形發生。

亮度為 0 時還保留一些亮部細節,但整體還是很難觀看。

對比度的原廠預設值為中央值 0。

對比度最大值為 50,可以發現畫面亮部大幅提升,畫面變得相當朦朧。

對比度的最小值則為 -50,整個變成黑畫面的狀態。

色彩的原廠預設值也是中央值 0。

調整至最大值 50 的時候,可以看到潤娥的臉帶有橘紅色的效果,看起來不是很舒服。

色彩的最小值也為 -50,畫面會呈現灰階的情況,看起來很有復古片的 FU~~


色調調整的原廠預設值為中央值 0。

切換至最大值 50 時,整個畫面會偏像藍色色調,看起來還真是詭異。(來人啊!妳把我們家潤娥怎麼了?


切換至最小值 -50 的時候,就會像圖中所示偏綠色色調,這可不是在看鬼片啊!


撇開剛剛畫面帶來的衝擊性,趕緊來看銳利度的調整,在標準模式下的銳利度預設值是偏高的 13。

調整到最大值 15 時,除了邊緣更加細緻外,同時也可以發現連亮度也有所提升。

而調整到最小值 0 的時候,可以看到臉部細節會變得比較模糊。

W1200 的膚色調整也是小編覺得比較特別的選項,標準模式下的預設值為 1。

調整至最大值 3 可以看到膚色變得紅潤許多。

而最小值 0 則是稍稍減低紅潤的程度,和原廠預設值並沒有多大的差異。

換個畫面同時進入進階影像選單,這個選單中也有許多細項可以進行調整,首先看到的是清晰度控制設定。

點選入內之後可以看到雜訊降低與細節增強兩個選項,期時就很像液晶電視中的雜訊抑制等功能,可以看到標準模式下的原廠預設值分別為 8 與 3。

首先先將雜訊降低調整至最大值 15 來看看,其實可以看到畫面的顆粒減少一些,但沒有說很明顯。

再來看到細節增強的部分,同樣也將這個選項調整至最大值 10,說實在小編的眼睛只有感受到邊緣有一點銳利化,其餘的部分並沒有甚麼改變。

小編卯起來將兩個選項都調整到最大值,整體的畫面是變得清晰沒有錯,但實際上還是沒有太大的差別。

將兩個選項調整到最小值 0,也僅稍稍感覺臉部的部分有點模糊,但還不至於到不清楚的情況。

這邊要跟各位朋友提醒一下,從色溫以下的調整選項,也是要在使用者自訂模式下才能進行調整,使用原廠預設的模式是無法進行調整。色溫的原廠預設值為正常,不過可以感受出偏向冷色調的設定。

冷色溫則有兩種設定選擇分別為冷色 / 較冷,下方提供畫面給各位參考。


暖色溫的設定選單也有暖色 / 較暖兩種設定選擇,同樣提供設定畫面給各位參考。


進階影像選單中還提供了色溫控制的選單,如果有玩家級的影像調整達人,可以到這個選項中針對色彩 RGB 三種顏色進行細部的調整。


另外,下方的白平衡選項中,則有紅綠藍三色增益選項可供調整。

而投影機產品一定要有的 Gamma 選擇,W1200 則提供了預設值及 1.6 - 2.8 共 7 級調整給使用者,下方也提供各級 Gamma 設定畫面。
(預設)

(1.6)

(1.8)

(2.0)

(2.2)

(2.4)

(2.6)

(2.8)

W1200 也內建德州儀器 Brilliant Color 色彩技術,在進階影像選擇中可以選擇開啟或關閉,主要的差別則是在色彩的飽和度與對比度有所不同。
(開啟)

(關閉)

獨立的白色峰值調整功能,是市面上許多中高階投影機皆擁有的功能之一,主要是在黑色/灰色亮度不變的條件下增加白色峰值的亮度,例如在會議室環境下就可以將數值調高,以增加畫面的銳利度;而在家庭觀賞電影時,則可以調低數值,讓畫面看起來更加柔和。
(最大值 3)

(最小值 1)

而 3D 色彩管理則是提供使用者針對各投影機原色的調整選單,能夠獨立調整可讓畫面顏色更加細緻,不過要認真調整起來可要花上不少功夫啊!

(主色 R)

(主色 G)

(主色 B)

(主色 C)

(主色 M)

(主色 Y)

歡迎來到海底世界,今天透明蝦哥要來為大家介紹螢幕畫面比例的調整,原廠的預設值為 16:9 的寬螢幕模式。

這是 4 : 3 的螢幕比例模式,我發現我變窈窕了喔!

還提供放大模式,讓各位朋友可以靠近我一點喔!

這個真實模式其實就是接近 16 : 9 的螢幕比例。

而自動模式下就讓系統自己決定你們要怎麼看我吧!

讓我們謝謝透明蝦哥為我們帶來的介紹,小編接著來跟各位介紹梯形修正的設定,這也是投影機一定要有的功能之一。

使用者可以選擇自動梯形校正或手動進行,圖中為調整至最大值 20 的畫面。

其實梯形校正主要是針對投影布幕或環境的不同要進行的調整,有時候在投影環境較差的情況之下,這個功能就要常使用啦!圖中為最小值 -20 的畫面情況。

W1200 還提供了一個數位變焦的功能,也就是說使用者如果想看一個畫面中的細節,可以先將畫面暫停後進行數位變焦,就好像相機中瀏覽照片時可以放大縮小的功能一樣,也算是這款產品滿特別的功能。

點入數位變焦選單中,就會發現選單不見了!不過定下心一看才發現在畫面的右下方有類似數位相機變焦的捲軸,這個選單設計得有點小到很難發現它的存在,原廠預設值當然是 1.0X。

而最大的數位變焦可以到 2.0X,可以清楚的看到透明蝦哥的臉部表情...(誰知道牠是笑還是哭啊!


產品也提供測試畫面供使用者進行投影畫面的調整,主要是看投影畫面有沒有超出投影布幕、邊緣是否有變形的情況,算是滿貼心的功能設計。

PIP 則是 Picture In Picture 子母畫面的縮寫,很難得看到投影機也有子母畫面的功能,小編同時使用 RGB 連接筆電、HDMI 連接藍光播放機,並將 PIP 功能開啟,就會像畫面呈現的結果一樣。

使用者可以設定子畫面擺放的位置還有大小,但子畫面最大的顯示範圍就是這個大小,大約佔整個畫面的 1/9,像小編想要多功作業的夢想,就在此完全破滅


子畫面最小的顯示範圍,大約佔整個畫面的 1/30,說實在的還是用在觀賞兩部電影的時後使用會來得好一些。

使用者也可以自行切換子母畫面。

最後這個 Frame Interpolation 也就是動態畫面插補技術,也可以說是動態畫面增益技術,也是這款 W1200 特別的功能之一,共有低/中/高/自動/Demo 等模式選擇,下方小編則有錄製一段 Demo 模式給各位朋友參考。

針對投影機不同的投影方式,使用者也可以在投影機位置進行調整,咱們一般使用的投影方式為正放前投。

這是正放後投的投影畫面。

投影機倒吊後投的投影畫面。

最後則是倒吊前投的投影畫面。

最後小編先播放【青蜂俠】 DVD 影片透過 HDMI 投影到大畫面上,供各位朋友參考一下畫面的表現。



接著是 BD 藍光影片紀念 Michael Jackson 的【This is it】藍光影片。

流行之王 MJ 的殞落到現在小編還是很難相信說...真是太可惜了!


這是少女時代為 Intel 拍攝的廣告片,是 1080P 的高畫質影片。



小編也向遊戲編輯借來 PS3 來測試一下遊戲的畫面表現,第一款小編玩的是最新的【空戰奇兵 : 突擊地平線】,因為有動態畫面插補技術,因此在玩這種高速移動的遊戲時,畫面延遲的情況就不會那麼嚴重。




【刺客教條】系列也是小編很喜歡的動作遊戲之一,這種鳥瞰的畫面可堪稱是這款遊戲的經典畫面啊!



最後就用到現在還是為人津津樂道的【阿凡達】遊戲跟大家說聲感謝賞文囉!




測試完這款 BenQ W1200 1080P 家庭劇院投影機後,還是要來說說這款產品的優缺點:
優點:
1. DLP 短焦投影加上高流明,讓原本較受侷限的投影環境確實改善許多。
2. 1080P 的高解析度讓投影的畫面更加細緻與清晰。
3. 內建 20W 的喇叭搭配 SRS 環繞音效技術,雖然對於發燒友來說可能還不夠完美,但可不用另外外接音響設備,也節省不少擺放空間。
4. Frame Interpolation 動態畫面插補技術,在觀賞高速動作的影片時能改善一些畫面殘影的情況。
缺點:
1. 雖然開機關機速度很快,但在運轉時還是會有較大的噪音,對於聲音較敏感的人來說,還是會有些許的影響。
2. 子母畫面的構想雖然很不錯,但子畫面顯示的最大範圍卻還是過小,還是有值得改進的地方。
3. 雖然有內建喇叭,但對於聲音的細部調教還是有值得加強的地方,又或許能在選單中針對更多細部音效的選項進行增設,會來得更好一些。
註:本篇分享文所有的音樂、圖片、影音版權皆屬原公司或是原持有人所有。
小編又重新翻攝投影畫面提供給各位大大欣賞,如有任何批評指教請不吝提出,再次感謝各位仔細賞文!



















看討論區有認真的大大提到 W1200 有內建 ISF 影像調校的功能,小編也特別花了一點時間進行這項功能的測試,並將測試結果補上,希望能對各位網友有所幫助。要開啟 ISF 選單同樣要在主選單中選擇使用者自訂模式才能開啟,進入選單前要先輸入密碼,原廠預設的密碼為【上下上下左右】,對照螢幕上的對應數字就是【131342】。

進入選單後可以看到選單的顯示文字是英文,即便主選單選擇繁體中文顯示,ISF 影像調校選單還是採用英文顯示,而第一個選項則為重設影像設定。

要進行 ISF 影像調校設定,要先在選單最下方的 ISF Enable 中將功能開啟。

開啟後小編就直接進入 Picture Asjustment 圖片調整選單中,圖中可見各個選項的原廠預設值,其實這個選單就很像主選單的影像調整模式,只是能調整的項目多了色溫、白平衡與藍畫面三個選項。

第一個選項是亮度的調整,小編也分別將數值調整到最大(100)與最小值(0)的畫面供各位參考。


第二個選項則是對比度的調整,同樣也提供最大值(50)與最小值(-50)的畫面效果。


第三個則為色彩的調整,提供預設值(0)、最大值(50)與最小值(-50)的畫面變化。



接著則是色調調整選項,下圖為預設值(0)、最大值(50)及最小值(-50)的畫面。



而銳利度的調整選單,在預設值是與標準圖像模式相同的 13,最大值為 15、最小值則為 0。



Color Temperature 也就是色溫選項,其實和進階影像選單中的色溫選項是相同的。

冷色溫也有冷色及較冷兩種選擇。


暖色溫當然也有暖色及較暖兩個選項。


在進階影像選單中也有出現的白平衡選項,在 ISF 影像調校選單中也有搭載,下方小編也提供各個顏色的白平衡調整畫面給各位朋友參考。

Red Gain 紅色增益最大值 50、最小值 -50。


Green Gain 綠色增益。


Blue Gain 藍色增益。


Red Offset 紅色偏移。


Green Offset 綠色偏移。


Blue Offset 藍色偏移。


接著是 Gamma Selection 也就是 Gamma 值調整,原廠的預設值則為 2.2,可調整的範圍從 1.6 - 2.8 共 7 級可供調整。

(Gamma 2.4)

(Gamma 2.6)

(Gamma 2.8)

(Gamma 1.6)

(Gamma 1.8)

(Gamma 2.0)

在 System Setup 選單中,並非一般常見的系統設定,而是針對畫面進行調整,這個選單也是在主選單的圖像調整選項中所沒有的,第一個選項為 BrilliantColor 智慧色彩,可以選擇開啟或關閉。
(開啟)

(關閉)

Black Level 黑色等級,主要是調整畫面中暗部部位,共有 0 IRE 及 7.5 IRE 兩個選項可供選擇,可以很明顯的看出 7.5 IRE 開啟時,畫面會變得比較有層次。
(0 IRE)

(7.5 IRE)

Lamp Mode 燈泡使用模式,則有 Normal(普通)及 Economic(節能)兩種模式可選,主要是針對畫面的兩度有所改變,並延長燈泡使用壽命,如果家中投影環境不錯的話,可以選擇節能模式使用。


Menu Transparency 選單透明度則是小編覺得相當雞肋的選項,對畫面調整並未有任何影響。
(最小值 0)

(最大值 10)

CCA 色彩管理工具也是比較特別的設定選單,能針對不同色域圖進行 X、Y 座標的調整,讓畫面色彩更加精準。
(Desired R)

(Desired G)

(Desired B)

(Measured W)

(Measured BC1)

(Measured BC2)

Color Wheel Sequence 色輪序列共有 5 種可以選擇,標準參考模式下的預設值為 4。

(色輪序列 5)

(色輪序列 1)

(色輪序列 2)

(色輪序列 3)

Save Setting 儲存設定則有 ISF Day 與 ISF Night 兩種選擇,同一個參考模式下的預設值為前者。
(ISF Day)

(ISF Night)

基本上 ISF 影像調校選單中,從 System Setup 系統設定選單之後的選單調整選項可以進行更加細部的畫面顏色調整,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可以到 ISF 選單中自己動手調整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