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nQ 在上個月發表旗下首款曲面大型液晶 RU 系列,雖然僅推出 55 吋單一尺寸電視機種,但親民的售價也獲得不少消費者熱烈的討論。如果各位沒有看過先前的報導,筆者在此也為各位整理一下這款電視的相關特色,BenQ 55RU6600 採用成名已久的獨家超絢彩黑湛屏面板,電視顯示螢幕解析度則為 Full HD 1920 X 1080。55 吋電視的曲面角度,經過精算後的彎曲率為 5000R,據官方表示是最適人眼視角需求所計算出的數值。雖然沒有智慧電視的連網功能或支援 3D 影像,55RU6600 搭載了 Senseye 真色彩技術、120Hz 影片流暢增益技術與 24P 真實電影播放模式等功能,搭配 USB 2.0 傳輸埠、低藍光護眼模式與內建兩顆重低音喇叭,這款 BenQ 55RU6600 曲面電視,期望在視覺與聽覺上,給予消費者更為優異的體驗。
開箱機身介紹 |

以先前測試過的 55 吋電視來說,筆者認為這款 55RU6600 的外箱實在厚重到不行,如果想要自行購買回去安裝定位的朋友,可能要稍微考慮一下,除非有大車可以載以及兩位以上的幫手,再考慮自行回家安裝。

外箱上介紹了這款曲面電視完整的功能特色,包含低藍光功能與支援 DTS TruSurround 環繞音效技術。

超絢彩黑湛屏面板、USB 多媒體播放、3 年全機保固,台灣本島到府維修及 PVR 錄影功能。

最後看到的是 120Hz 影片流暢增益技術,另外還可以看到外箱上也印有螢幕面的指示,讓運送人員可以清楚的知道那一面不能朝下,但希望測試的這款電視,不要像圖示一樣有一條大大的裂痕啊...

講了很久的外箱包裝形式,在這款 55RU6600 上終於看到改變,外箱下方的塑膠鎖定裝置,在開啟之後就可以開啟外箱上蓋。

55RU6600 外箱會如此厚實的原因,有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原廠已經將底座安裝在電視本體上,這樣的設計能增加電視本體在箱內的穩定性,也可以避免安裝底座時,造成電視本體的損傷。

將電視本體拿出後就可以進行定位的動作,如果要壁掛的使用者,則需要把底座拆卸下來才能進行。

從機身側面或上方比較容易看出曲面的角度,雖然與筆者這次在 IFA 大展上看到的曲面電視,在機身厚度上還是有些差距,但不難看出 BenQ 花了許多心思在設計這款曲面電視。


電視底座採用不規則圓弧造形設計,與曲面電視正好呈現一種一正一反的視覺差異,這樣的設計帶來的美觀感受,是筆者給予設計團隊肯定的地方。


近年來 BenQ 一直提倡的窄邊框設計,在這款電視上也可以看到類似的設計,另外顯示螢幕上也有防眩光塗層,可以降低螢幕的反光程度。

電視本體背側則是常見的美背式設計。

後方的功能操作按鍵,採用幾何圖形的特別機械式按鍵設計,提供頻道選擇、音量大小選擇、輸入訊號源選擇與主選單功能按鍵。

電源輸入插座為側插式設計。

另外一個特別的設計則在於靠近機身底部的兩顆內建重低音喇叭,提供共 24W 總輸出功率。

為了因應壁掛使用者,機身上的壁掛孔則是使用稍微突出的設計。

節省空間的側插式 I/O 端子配置,側邊提供三組 HDMI 端子與 USB 2.0 連接埠,這組 USB 2.0 連接埠則為 1A 電壓連接埠,簡單的說支援充電功能。

下側 I/O 端子則包含聲音輸出、PC 輸入、AV 端子、色差/視訊輸入端子、L/R 聲音輸入、耳機音源插座、USB 2.0 連接埠與光纖輸出端子。

隨機附上的配件則有使用說明書、產品保證書、3.5mm 轉 L/R 連接線、電源線與專用紅外線遙控器。

紅外線遙控器與先前測試過的 BenQ 電視遙控器相同。

遙控器上半部為各式專用功能按鍵,中央為數字按鍵與頻道選擇、音量調整等功能按鍵。

遙控器下半部則是四方操作按鍵及確認按鍵,最下方則有目錄、資訊、回前頁以及播放功能按鍵。

電池插槽則位於遙控器後方,將電池蓋推開後就可以放置電池。
USB 多媒體播放 |

第一階段的電視試用,先來看到 USB 多媒體影播放功能,使用一般的隨身碟就可以使用,當然支援 1A 電壓的 USB 2.0 連接埠,還可以使用 2.5 吋或 3.5 吋的隨身硬碟,同時也支援鍵盤滑鼠使用,但這款電視並沒有智慧連網功能,因此外接鍵盤滑鼠的機會不大。

在輸入源選單中可以看到兩個 USB 多媒體選項,但這款電視並不支援自動訊號源偵測,因此在連接各個訊號源時,使用者需要自行進行選擇,算是比較麻煩的地方。

USB 多媒體選單則包含圖片、音樂、電影與文字四種媒體播放。

點選圖片之後就會出現 C 槽圖項選項,為何會用 C 槽筆者也覺得很奇妙,因為隨身碟的標籤根本不是 C 槽,一開始使用的時候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採用圖像式資料夾顯示方式,在閱讀上相當簡單明瞭。

點入圖片資料夾後,就可以看到預覽的圖片圖示,如果是不支援的檔案格式,就不會出現預覽圖示,下方選項則有出現亮點,最左方的取消全部選擇似乎是個好用的功能,但沒有全部選擇的功能按鍵,為何要用一個取消全部選擇,實在令人玩味。

不管如何只要按下選擇播放按鍵後就可以開始進行照片播放,有點類似幻燈片播放。



















在 Canon 5DII 單眼相機 ISO 800、曝光度 1/30 秒及 f/5.6 光圈的設定下,焦距固定在 50mm,使用手動對焦與腳架進行拍攝。筆者認為這款 55RU6600 在畫質的表現僅可算是中規中矩,並沒有預期中來得細緻,色彩表現部分,除了某些藍色可能有些色偏的情況發生,其它如綠色、紅色、黃色等顏色顯示都算正常。不過各位應該可以發現,55RU6600 畫面的層次感並不是那麼足夠,主要原因就在於黑色色階表現並不是那麼明顯,另外畫面亮部層次感也不算突出,才會造成這樣的情形。但值得稱讚的是這款電視的對比度表現相當突出,讓亮暗間所造成的立體感相當明顯。

在照片播放時,使用者可以按下遙控器下方的資訊按鍵,用以喚出操作功能選項,包含暫停、前後選擇、停止、全部循環等。

訊息功能可以看到照片解析度、檔案大小、日期與時間等資訊。

另外還可以查閱播放列表中的檔案。

最後還可以看到正負 90 度的圖片旋轉、放大縮小以及移動預覽功能選項。



放大功能則是從 2 倍縮放到 8 倍縮放,對於需要大螢幕查閱圖片的使用者來說也是相當方便的功能。

實際測試 1A 電壓的 USB 2.0 連接埠,確實可以進行行動裝置的充電,不過因為筆者並非使用原廠傳輸線,因此出現慢速充電的圖示,另外就是要慶祝湖人拿下本季第二場勝利...(被揍!

數位電視節目播放 |

此外隨機還會付上電視專用的數位視訊盒,型號為 DT-143T,請先確認型號是否正確再進行安裝。

盒內的包裝包含安裝與使用說明書與產品本體。

數位視訊盒則包含數位與類比訊號。

安裝時先將側邊 USB 2.0 連接埠下方的保護蓋打開。

接著依照說明書指示裝入,並使用螺絲鎖緊即可。

這邊有個貼心小提醒,當連接數位或類比訊號後,使用者需要先按下遙控器上數位/類比電視按鍵後,才能去主選單的頻道選單進行頻道掃描,這個部分比較不直覺,是比較可惜的地方。因為小惡魔測試區並沒有類比電視訊號,因此在測試時都是使用數位天線進行連接,在頻道節目按下資訊按鍵,就可以看到節目相關訊息,並且可以查閱頻道節目表。

(電視畫面來源:民視 HD 台)

(電視畫面來源:民視 HD 台)

(電視畫面來源:民視 HD 台)

(電視畫面來源:公視 HD 台)

(電視畫面來源:公視 HD 台)

(電視畫面來源:公視 HD 台)

(電視畫面來源:公視 2 台)

(電視畫面來源:公視 2 台)

(電視畫面來源:公視 2 台)
台灣數位頻道節目的畫質差距頗大,雖然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但筆者還是忍不住要吐槽一下,在測試時翻拍的畫面幾乎都是 1080i 畫質的頻道節目,僅有最後一個公視 2 台為 MPEG 480i 畫質,各位應該可以明顯看出畫質上的差異。基本上使用 1080i 或以上畫質,在這款電視上都呈現相當不錯的畫質,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擁有 120Hz 動態影像技術功能,在觀賞運動節目時,是可以感受到些許的差異,即便與市售的高階電視相比,還是有所差距,但可以肯定這項功能存在的必要性。
選單功能介紹 |

55RU6600 主選單採用文字分層式的設計,選單設計相當清楚明瞭,共分為影像、聲音、頻道、時間與設定五大選單。影像選單中包含影像模式、背光、亮度、對比、色彩、色溫、Senseye 設定等功能選項,另外也提供影像重設給使用者使用,影像模式則有標準、劇院、用戶與鮮明四種,各種訊號源均使用同一種影像模式設定,如果有需要的話要在每個訊號源播放時,再進行相關影像設定,算是比較入門的影像功能設定。

Senseye 設定選單中,則提供自動對比增強、動態背光調整、黑階延伸、雜訊抑制等進階影像選項,不過都只是效果程度上的調整,更細部的選項則是沒有提供。

色彩模式功能選項中,則可以調整膚色色調與膚色濃度。





色溫功能則有標準、暖色、用戶、冷色 1 及冷色 2 五種模式,僅有在用戶模式下,可以針對紅色、綠色與藍色增益調整。

動態流暢增益功能則有關閉、低、中及高四種不同程度調整。

聲音功能選單中,則有聲音模式、平衡、自動音量、內建揚聲器、聲音輸出、DTS TruSurround 及數位聲音輸出等功能選項。

▲ 用實際錄影的方式,讓各位來聽聽看內建的聲音模式差異,共有標準、音樂、電影、演說與用戶設定五種模式,其中在用戶設定時,也調整高低音的效果讓各位聽聽看其中的差異。

▲ 另外一段影片則是 DTS TruSurround 環繞音場效果的啟閉差異,這兩段影片都請各位戴上耳機來聽聽看,比較可以感受到其中不同的地方。

頻道功能選單中,則有自動搜尋、頻道編輯、字幕啟閉與數位訊號資訊等選項。

時間選單中則有預約關機及預約開機,最後則是時鐘與時區的設定選項。

設定選單中,則包含語言、低藍光模式、快速啟動模式、無訊號關機模式、省電模式、數位錄影設定等功能選項。

低藍光模式是這款 55RU6600 的主要賣點與特色,原廠預設的低藍光模式為關閉。

這邊也提供電視畫面讓各位看看不同程度的低藍光模式,在畫面上會有甚麼樣的差距,影像模式設定在標準模式,其他的影像設定均為原廠設定。


在效果弱低藍光模式中,可以看到畫面的色溫偏黃一點,與關閉時的差距並不大,且螢幕亮度有稍微變暗。


在低藍光效果一般的模式下,各位可以發現畫面變黃的更為明顯,且亮度也變暗不少。


低藍光效果強模式下,畫面偏黃的狀況又更為明顯,且螢幕亮度幾乎少了快 1/3。


最後看到低藍光效果強模式下,畫面的色溫已經接近暖色溫,但沒有暖色溫來得那麼黃,且螢幕亮度也比關閉時降低不少,從上方電視畫面的變化來看,低藍光模式主要是在降低螢幕背光亮度,並且將色溫調整至偏向暖色溫,依照這樣的方式來降低對眼睛的傷害。

第二個要來測試的功能則是省電模式,原廠預設為關閉模式。

在測試各個省電模式前,先來測量在待機模式實的電量為 0 Watt,相當符合近年來 0 耗電待機的設計。

在省電模式關閉的情況下,使用 HDMI 連接 MOD 來播放 HD 畫質的頻道節目,音量大小設定在 25、影像模式則為標準,電視的耗電量最高為 98Watt。


在相同的電視畫面設訂下,將省電模式開啟至低模式,耗電量則下降至最高 87Watt。


在省電模式高的設定下,電視最高耗電量則為 76Watt。


將省電模式設定在螢幕關閉時,系統會詢問是否將螢幕關閉,此時電視的耗電量則降低至 21Watt。
MOD 電視節目播放 with HDMI |

(畫面影像來源:MOD 三立綜合台)

(畫面影像來源:MOD 三立綜合台)

(畫面影像來源:MOD 三立綜合台)

(畫面影像來源:MOD Discovery HD World)

(畫面影像來源:MOD Discovery HD World)

(畫面影像來源:MOD Discovery HD World)

(畫面影像來源:MOD Turbo HD)

(畫面影像來源:MOD Turbo HD)

(畫面影像來源:MOD Turbo HD)

(畫面影像來源:MOD ELTA 體育 HD)

(畫面影像來源:MOD ELTA 體育 HD)

(畫面影像來源:MOD ELTA 體育 HD)

(畫面影像來源:MOD FOX 3 HD)

(畫面影像來源:MOD FOX 3 HD)

(畫面影像來源:MOD FOX 3 HD)

(畫面影像來源:MOD NAT GEO WILD HD)

(畫面影像來源:MOD NAT GEO WILD HD)

(畫面影像來源:MOD NAT GEO WILD HD)

(畫面影像來源:MOD ELTA 影劇 HD)

(畫面影像來源:MOD ELTA 影劇 HD)

(畫面影像來源:MOD ELTA 影劇 HD)

(畫面影像來源:MOD 壹綜合 NEXT TV)

(畫面影像來源:MOD 壹綜合 NEXT TV)

(畫面影像來源:MOD 壹綜合 NEXT TV)
使用 HDMI 連接 MOD 機上盒來進行電視畫面體驗,筆者在這個部分選擇的都是 HD 頻道的節目來進行畫面翻拍,至於畫質較低的頻道節目就不進行拍攝。可以看到在高畫質訊號源的加持下,55RU6600 確實可以充分發揮 Full HD 解析度的優勢,畫質表現可以說比上方測試靜態高畫質圖片要來得優異,色彩的飽和度與對比度也有一定的發揮,這幾個部分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不過在暗部細節與亮部細節部分,可以說是這款電視比較可惜的地方,從上方的電視畫面就可以明顯看出,黑階部分的層次感並沒有很明顯,亮部的畫面也往往給人一種太過平面的感覺。動態影像部分,筆者特別在觀賞棒球比賽時,將動態影像增益開啟至最高以進行觀賞,實際觀賞時會發現在這部分的優化處理算是不錯,降低殘影的產生算是有一定的效果。
4K 影片播放 with HDMI |

(畫面影像來源:4K TimeLapseHD.com)

(畫面影像來源:4K TimeLapseHD.com)

(畫面影像來源:4K TimeLapseHD.com)

(畫面影像來源:4K HD.Club 精研視務所)

(畫面影像來源:4K HD.Club 精研視務所)

(畫面影像來源:4K HD.Club 精研視務所)

(畫面影像來源:4K TimeLapseHD.com)

(畫面影像來源:4K TimeLapseHD.com)

(畫面影像來源:4K TimeLapseHD.com)
由於本次測試手邊沒有藍光播放機,就借用電腦版編輯 Dennis 借測的 ASUSTOR NAS 來進行 4K 影片的播放,在優異的訊號源加持下,55RU6600 確實可以發揮其優異畫質的表現,即便亮暗部細節還是沒有期待中來得好,但用來進行藍光影片或 4K 影片播放,還是能夠享受到高畫質的體驗。
總結與心得 |
BenQ 會推出曲面電視,基本上並不太令人意外,擁有一定水準的面板製造技術,與電視研發能力,會推出曲面電視產品只是時間快慢的問題,甚至是 2015 年預計推出的 4K 電視,其實都是預料中的事情。對 BenQ 來說,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台灣電視市場衝出一條路,一直以來都是其面臨最大的課題,從近幾年針對電視外觀的設計風格,例如極窄邊框、特殊造型的底座設計,不難看出其越來越重視產品美感的呈現。以這次這款 55RU6600 曲面電視來說,5000R 的彎曲率是如何計算出來,或許稍嫌複雜一點,但這款曲面電視搭配不對稱的弧形底座,還是讓筆者看到 BenQ 確實有在外形美感上花了不少心力,唯一讓人比較可惜的是電視的厚度部分,比起市售的曲面電視還是稍嫌厚實許多,這點或許是 BenQ 未來可以持續進步的地方。
多了兩顆內建重低音喇叭,讓電視的聲音體驗多了不同的感覺,整體的環繞音場效果也明顯不少,或許是 BenQ 對於這款電視想要帶給使用這更多娛樂效果的設計,畢竟 55RU6600 不像智慧型電視擁有許多眼花撩亂的功能,不錯的聲音表現則是少數極具代表性的賣點之一。少了智慧連網功能、3D 影像顯示等,55RU6600 還可以帶給使用者甚麼?那就是先前已經推出的低藍光模式,這項可以算是 BenQ 首先提出的功能特色,主要的用途還是在降低電視帶給觀賞者眼睛的傷害程度,這項功能在實際使用上,則需要注意亮度變暗與畫面顏色偏黃兩個狀況,建議如果要開啟的話,可以設定在中央值偏高的模式下,這樣才不會對畫面顏色造成太大的影響。
除了上述的功能特色外,55RU6600 可以說是回歸電視本質,也就是畫質呈現來吸引消費者,在目前 4K 影片來源不足的情況下,推出 Full HD 1920 X 1080 的機種,可以說是維持市場主流的配置設計,但如果能同步發表 4K 超高畫質機種,即便只是概念機,或許也能讓消費者對品牌產品更有信心。回過頭來談到 55RU6600 的畫質表現,對大多數的高畫質電視來說,訊號源影片的品質來源,對於整體畫質表現的影響相當具大,因此可以說是目前所有電視的最基本的要求,至於在低畫質訊號源播放時,是否能夠呈現較佳畫質的影像處理,才是體現一台電視價值的所在,但 55RU6600 在這個部分的表現,僅能算是中規中矩,在目前台灣電視節目畫質普遍還未提升的情況,這款電視對於常觀賞第四台節目的消費者來說,吸引力明顯的就不太足夠。此外,在高畫質影片播放中,還可以看到對於亮暗部細節處理並沒有那麼細膩,也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不過動態影像增益效果突出,與黑湛屏面板針對顏色部分處理還算精細的情況下,算是對整體畫質有加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