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玩音響的人幾乎都聽交響樂?

整篇文看下來才知道....
原來很多人都對發燒友的印象都不太好阿...
應該很多人都認為玩音響的都是傻子凱子跟神經病吧...
.
.
話說回來,不管哪個領域都一樣,玩攝影的,騎自行車的,釣魚的,跑步的...
買了台10幾萬的公路車卻騎不完100公里,
拿著大三元鏡頭加全幅機身卻連光圈快門都搞不清楚,
這類的人還少嗎??
但更有許多人樂在其中,並且不斷在這個領域鑽研,並且有著豐富的成果與收獲...
.
像我朋友櫃子裡收一堆看來烏漆媽黑的普洱茶餅,
他就笑說他放茶餅的櫃子就像ATM,想買車的時候就賣一塊,想買房時就多賣幾塊,
泡給我喝的時候雖然不一定喝的出門道,
但我從來不認為他是傻子或凱子,而且對他鑽研這些東西的精神感到佩服....
.
隔行如隔山,有許多東西是我們不懂的,
在沒有了解那個領域之前就隨意臆測並且發表高論,
在內行人眼中看起來就像是則笑話..
就像這篇文裡,許多認為"玩音響應該OOXX"的人一樣..
有多少人曾經親耳聽到調整很好的音響系統所發出來的聲音??
又有多少人曾經親身拜訪過認真玩音響又認真聽音樂的用家??
許多人的印象,或許多半都是道聽塗說,網路傳言,或者是一知半解而已..
.
人啊..對於自己不熟悉甚至不知的領域,還是謙虛一點的好...
我的常常更新部落格:http://myrmidomphotomusic.blogspot.com/

ar3a wrote:
很多人都是為了買音響...(恕刪)


我是因為玩音響才有接觸到古典樂
雖然不常聽,事實上,覺得還不錯
一些平易近人的曲目確實值得聆賞
所以不管是否因為玩音響而去聽音樂
只要有達到多聽音樂的目的,都是對自己有好處的

jknk wrote:
我認為這個標題下的不太好,標題應該改成「為什麼玩音響的人幾乎都聽錄音好的音樂」比較恰當,而古典樂的錄音品質,一般而言是要比時下的流行樂優秀多了,所以才造成玩音響的人都聽古典樂的錯覺。當然,流行樂也是有優秀的錄音,但若與古典樂相比,確實是要少很多,像是dire straits與pink floyd這兩個團體,向來就十分注重錄音,所以,他們所出的每張專輯,大都有著不錯的錄音效果。


ai_0301 wrote:
看到一些網友提及 Dire Strait, Pink Floyd.)


看到91F 宅爸所提關鍵字,回頭找到這樓


關於Dire Straits ,15-20年前曾經在重慶南路那家唱片行找過love over gold,老闆娘說沒有,然後說加入會員有片可以通知,我印象中好像花300, 500, 700 加入會員留了資料,然後就再也沒有收到任何通知了. 後來路過唱片行還開著,看有空去唱片行問看看會員資格,如真還查的到,再來大書特書.

話說Brothers in Arms 真的是一張極致的專輯,從各方面來說.

ju5888 wrote:
我是因為玩音響才有接觸到古典樂...(恕刪)


最大的差異應該是錄音跟音樂本質的重播困難度

就像有個大大說的, 要重播交響樂的設備, 不貴一點還真的有難度


我聽過高級音響不是自己的是借同學的店來聽的

他店內空間算大, 音響也多破百萬, 有次進個喇叭比我還高, 聽說是100萬
(那次我覺得有趣的是, 這200公斤的喇叭搬運時只需一個人背者走)


說實在的, 聽所謂的"發燒片" 交響樂, 聲音的氣勢跟解析, 的確是棒

鼓聲可以讓你的身體感受到震動


我拿來放台版的櫻桃小丸子, 聖鬥士星矢等歌曲

不錯是不錯, 但音質上差異跟隨身設備沒差很多, 主要是"變得很大聲" 而已


所以高級音響放交響樂其實也是因為錄音品質跟撥放難度較能呈現音響貴在哪裡

聽爛錄音的歌曲也不錯啦, 但只是變大聲而已 (我那時候都還是拿來聽爛錄音...)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地獄貓 wrote:
整篇文看下來才知道....(恕刪)
玩幾千萬超跑的也是傻子
宙王 wrote:
玩幾千萬超跑的也是傻...(恕刪)


玩車也有多種玩法,這種黑手天王是個人比較佩服的
這樣的玩法一定比較不闊氣,但論深度.....各位心裡有數

ar3a wrote:
最大的差異應該是錄音...(恕刪)


所以凡事都有不同角度
反過來說平價音響(例如耳機系統)就不能聽交響樂嗎?
我不這樣認為
只要視野角度適當,還有"腦補(此時非負面詞)",一樣可以開心聽
地獄貓 wrote:
隔行如隔山,有許多東西是我們不懂的,
在沒有了解那個領域之前就隨意臆測並且發表高論,
在內行人眼中看起來就像是則笑話

就像這篇文裡,許多認為"玩音響應該OOXX"的人一樣..
有多少人曾經親耳聽到調整很好的音響系統所發出來的聲音??
又有多少人曾經親身拜訪過認真玩音響又認真聽音樂的用家??
許多人的印象,或許多半都是道聽塗說,網路傳言,或者是一知半解而已..
.
人啊..對於自己不熟悉甚至不知的領域,還是謙虛一點的好




有人真的連電腦都不會用

但是對音響和音樂卻無比痴迷

有位事業有成的前輩就是如此

研究(玩)音響有40幾年

孫女彈鋼琴彈錯音都被他糾正

耳力之敏銳令小弟相當佩服

在他的音響室聽交響樂

真的有如身在國家音樂廳(前文小弟有提及)

CD+LP也有近萬張

光是貝多芬的全套交響曲錄音

就有10多種不同的指揮和樂團版本
這討論串看著看著覺得很有趣,
每個人對於自己所喜好的東西都有一種執著,
所以常常以自己喜好程度來看待別人的喜好是好是壞.

比如我很愛音樂, 所以我願意花較多的錢在音響上,
但我對愛車的人就很不能理解, 車子不就是交通工具而已嗎?
買音響聽音樂是自己的一種享受, 車子呢? 是真的為了享受開車?
那怎麼不去當司機就好? 還是開好車大部份的比例只是為了炫耀?
這答案自然只有自己心裡清楚.
(當然, 我是真的不懂車.)

但換個角度想, 音響這種東西也是,
有人是可以聽就好, 有人對聲音的要求可說是吹毛求疵.

所謂的 CP 值高低, 本來應該是可以做一個科學的量化來表現的.
假設現在有個訊源和一個理論上完美無失真的錄音設備,
把這訊源用待測的喇叭播放出來, 再經由麥克風錄音,
然後比較訊源和錄音下來的訊號波形,
看失真程度為何, 然後做個紀錄,
用價格及其失真程度來畫出曲線圖.

我想正常的情況, 以人耳所能聽的到的範圍,
可能五千以上的音響 CP 值就開始陡降了,
因為五千的系統播出來的聲音, 應該可以有原始訊號的 90% 以上了,
而到了一萬的系統, 應該可以達到 95%, 十萬可能 97%, 一百萬可能 98%...依此類推.
到最後, 為了追求那少 1% 的失真, 可能都得多花上幾百萬.
(以上數字都只是個人的一個粗估值)

那麼為什麼有人就是錢砸得下去?
除了有人就是有錢或是有人只是一種炫耀的心態外,
音樂(或音響)對該使用者可能是極其重要的一部份,
所以為了追求好那麼一點點, 花再多錢都不覺得可惜.

只是有點想法, 匆促的寫下, 希望大家看得懂我在說什麼~~ XD
(簡單講就是用儀器去量測響應頻率, 再跟價格做一個對照啦~)

好像離題了喔~@@

順便推一個最近聽到的好聲, 喜愛人聲的朋友一定要聽聽看喔~

Paul Byro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WX3z-CHERw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u7539iV4BU



ar3a wrote:
話說很多人說愛"人聲"

我猜所謂的人聲大概也就是固定那幾個, 爵士, 女伶, 聲樂家

這也是所謂的發燒片玩家


高級音響 到頭來也算是虛榮的"品味"跟"身分"的象徵了

很少有人單純把高級音響當作"撥放工具"

比如花比聽音樂更多的時間去擦他,擺放,試墊材,換線,換配備等等

東弄西弄得時間比專心聽音樂更久.(恕刪)


這也是人聲,好聽的人聲加上好聽的音樂性,人聲的定義很廣。
我喜歡聽音樂,聽音樂對我而言是一種心靈上的享受,隨著音樂讓身心沈澱,就像是做心靈SPA般的舒服。

我接觸音樂的時間很晚,近四十歲才開始聽音樂,以前沒有買過一張唱片,年輕時個性浮動很難可以坐在椅子上聽完一片CD。隨著年齡的增長才開始體會音樂的美好,剛開始時我連古典音樂是什麼都搞不懂,學人家買了一套5.1的音響來看電影,但DVD沒有每天都有,空閒時就播放CD來聽,剛開始聽聽人聲,慢慢喜歡晚上躺在沙發上放片CD來放鬆心情,也開始爬文鑽研有什麼音樂更好聽,於是音樂的種類也開始增加不同的類型Jazz,古典也漸漸的開始接觸,尤其是一些漏漏長的交響樂,剛開始要聽完還真是不容易,但隨著音樂聆聽的時間增多了,彷彿音樂接受度也提高了,剛開始聽半個小時,思緒就開始紛亂,老想著什麼事沒做、等下要去幹嗎之類的瑣事,但漸漸的演變為心寧會隨著音樂旋律而轉動,沈溺於音樂中。

當然,聽音樂的喜好也就升級為音響的嗜好,喇叭、擴大機、CDP都陸續更換為十幾萬的器材,或許有人會覺得是不是腦子有問題,喜歡聽音樂不一定要用這麼貴的器材,一開始我也這樣覺得,但是隨著音樂聆聽的時間增多,你的耳力其實也不斷的進步,你會覺得高音是否圓滑?低音下沈的Q度?中頻豐厚還是只有骨感?音響器材播放出來的差異性,很快的就讓你不得不花大錢去追求更高的享受,我相信沒人是傻子,一條線賣幾萬元還有人買,我認為沒差別,對我而言可能是耳朵不夠利、器材不夠好。但在別人的耳及器材中,可能就會有不同的表現。去除田僑仔、土豪之類的,還是有很多跟我一樣的小氣上班族,存錢買貴松松的音響器材,目的只是追求聽音樂時帶來更高的享受感。

沒有什麼興趣是不花錢的,慢跑久了也會學人家拋棄腳上哪雙不到千元慢跑鞋,去買幾千元功能特異的鞋,大賣場的寬鬆籃球褲也晉升為幾千元的窄窄壓縮褲。單車幾千元在河濱就騎的嚇嚇叫,但是跟車隊一起去爬風貴嘴,回來很難不換台幾萬元起跳的公路車吧?

當你對某項東西感到興趣且入迷後,金錢或許就隨著你入迷的深淺,慢慢的演變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