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如何改善人聲的聽感(Dynaudio X32)?

TiiiT wrote:
1. 以晶體機或較大功率管機推您的87db喇叭,音量調至適合試聽音效(過癮好聽但不至於音壓大到聽幾分鐘就不舒服),撥放含人聲與低音樂器的音樂,後級輸出接示波器CH1,記錄人聲最大時的Vpeak或Vrms? 和低音樂器最大聲時的Vpeak或Vrms? 若有電流鉤表請接示波器CH2同步觀察記錄輸出電壓與電流,或於輸出(-)端串一個0.0?~0.1ohm的功率電阻當current shunt接CH2。以音壓計(或手機音壓App)量距離喇叭1M&2M(或4M)的音壓,此可驗證喇叭效率規格,和驗證距離2倍時音壓是衰減3db或6db(有兩派說法)
2. 換成低功率單端管機,重複以上實驗,但示波器CH1接擴大機輸入端CH2接輸出端,把CH1和CH2波形調到顯示重疊,此可觀察輸出電壓超多大時輸出開始限流(CH2波形低於CH1或不再重疊)

以上實驗可供大家選擇擴大機功率參考,同時驗證您說的小功率管機的實用範圍,感恩~
(恕刪)

音壓是 3db 或 6db 跳一倍,我也常常搞錯,隔行如隔山,電路學跟聲學完全不同,我電路熟,聲學不懂,所以聲學實驗,還是給聲學專家去做,我現在 示波器收起來了,因為過年後,把二台 70w mono EL84並聯推挽機,改回雙聲道 35w 推挽機, 現在收工了,得到兩台 35W el84 推挽機,其中一台有維修過, 底燥特別大,修不好,放棄治療,過幾天,也許會用這一堆沒用的 el84, 12at7 做一個單端管機試聽看看,到時示波器再拿出來,有空再量量看。一直想買 el84試試看,但對這種管子沒好感,覺得很難調,5極小管子,音色就比較亮,管味比較少,需要的偏壓小,前級管就沒調音空間,所以一直沒花錢買,現在現成管子多,改一個試試再說。

小管機的的實用範圍,要看人,有的人聽的習慣,有的人聽不慣。
所以我幫朋友組裝,或送人,通常不會用太小的管子,最通用的差不多是 6L6, 差不多4-5W。沒辦法送 2A3/300B,又貴又難設計。4-5W的管機,應付大部分人的需求,是足夠了。
1-2W 的小管機,缺點是聲音不開闊,音域推不開,聲音比較黏在一起,而不是低頻不足,當然低頻也是比較軟一點,但聽感並不差。
底下我找找看一個小管機玩家的一段話,我覺得很有意思,我把它貼上來,他說的,跟我的体會幾乎是一樣的。

其實你發的這種文,常常有人問,我大部分都不會回應,你剛好問到人聲,而且又有一對丹麥喇叭,我去過幾次北歐,對丹麥印象非常好,我是主觀認為 他們的音響產品,應該不會太差(人文素養問題),所以才特別回覆。我相信找對擴大機,你的喇叭也許很出色。會不會難推,這跟本難用規格斷定,不是靈敏度低就難推。最好的辦法還是試聽,什麼樣的規格,要搭什麼樣的擴,這說不準的。

底下是管機小有名氣的玩家 colin 寫的,他的賣場露天有,不是建議你買,而是建議你看他的問題與回答,看完對小管機, 功率,認識會多一點。他賣的迷你管機,好不好,我也不知道,因為沒用過,我自已動手搭就好了,頂多看看他是玩那一個小功率管,什麼架構。
功率提高一倍增加3db(當然需要喇吧有效承受功率內)

距離增加一倍衰減6db...
喇叭輸入功率提高一倍(或電壓提高為1.41倍)則音壓增加3db,這無爭議

但距離增加一倍時,一般聆聽空間理論上應是衰減3db不是6db,且若不是在無響室(有反射和共振),則衰減可能更少,我用function generator App播放放1KHz正玄波,用手機分貝計App(僅供參考)分別於1M、2M、4M處測量db-A,結果大概是距離增加1倍衰減2~3db-A

網路資訊:
理論上,一個無限長的陣列才能形成圓柱形波陣面(即柱面波),對於通常僅有幾米長的線陣列揚聲器系統的聲輻射不可能形成完整的、理想的柱面波。所以,在近距離理想情況下,距離增加一倍,線陣列音箱聲壓級衰減3dB;但在距離達到一定長度時,距離增加一倍,理想情況下,線陣列音箱的聲壓級還是會衰減6dB。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oaaylq5.html
在不考慮反射的情形下

球面波:距離增加一倍,聲壓級衰減6dB

一般喇叭是點音源是球面波所以還是衰減6dB....

陣列喇叭是線音源,柱面波近場才是衰減3dB但遠場還是衰減6dB...
MiPiace wrote:
音壓是 3db 或 6db...(恕刪)


前天在光華商廠佑昇買了四隻15W 2K 的繞線電阻(拉高陰極電壓用),回來把1.3W 小管機改版。細節不多談,把電源所有降壓電阻拿掉,前後級改成直耦,拿掉交連電容,功率管Q 點改成data sheet 建議的數值,就這樣,改完整個低頻量感全提升,今天聽了一個早上,聽起來滿意。

我用iphone DB 計隨便量一下音壓,3坪大的空間,量測距離就坐在帝王位距喇叭約1.5M+,A型音量鈕從6點轉到 9-10 點之間,放底下這首 sweet dreams ,DB 讀數在 85-95 之間,低音鼓出聲時,讀數很容易就破 105DB

就這麼奇怪, 1.3W 的小管擴,音量還沒調到最大,87db 的喇叭, 要發出 105DB 的低頻音量,好像很容易。為什麼? 我也不知。留給你們去慢慢研究。
有空再拿示波器量量看。這種改變用電錶量直流偏壓,工作點,對不對而已。


MiPiace wrote:
前天在光華商廠佑昇買(恕刪)

真好聽的MV.
隨手可得的音樂,簡單的設備,省電,環保不佔空間, 心情好,聽一個早上聽不累。
聽看看,誰說youtube 音質不好?


MiPiace wrote:
真好聽的MV.隨手可(恕刪)

把小管機拿到客廳測試,順便介紹我的系統。
應該算是省錢方案,Mac Mini + MDAC + 不同的擴大機+ 喇叭。
唯一會變的是擴大機。
Mac + DAC, 不到六萬,MAC 約可以用十年升級,DAC 可以用到壞,也許超過20年。
我會寫不同的擴大機,原因是很難找到滿足各種需求萬能的擴大機,不同的擴大機有不同的特色缺點,加上有些擴也不貴,所以我覺得可以慎選買一台以上,交換聽我覺得有意思,比較能體會自己的喜好和發現新的聼感。
照片右下方兩台管擴,下面大台的是 35W 並聯推挽機,上面是 1.3w小單端管機。那一台好也不好比較,各有特色,我庫存的管機,還有很多台,就交換聽。

我會建議能夠用電腦盡量就用電腦,便宜彈性大,可以看網路電視、新聞、Netflix, Spotify, YouTube, 網路影音等各種功能。
DAC 買音質最好的純DAC, 錢花在音質,而不是規格,規格交給pc.
我下次升級,應該是螢幕,直升70吋以上,省下規格先進的DAC, 買超大螢幕還有找。
如果沒辦法用電腦或不習慣,那就比較辛苦了。

接電表觀察喇叭輸入最高電壓,粗略估算足7W的擴大機應已夠我用,本有考慮8~15W的單端直熱A類管機,但考量數位電表反應慢應未讀到瞬間最大值,為求慎重,打算先買台簡單的示波器來測量實際最大V-rms和V-peak再來考慮擴大機,反正不急

電視升級建議由 "大尺寸" 和 "曲面" 下手是最有感和CP直最高的升級法,至於面板規格等級除非擺在一起比否則差異不大,不建議花大錢追求最新最好的面板技術,電視降價很快,8年前花將近20萬入手Samsung頂規65" 覺得不值得,4年多前花將近30萬買Samsung停產庫存「中等規格78"曲面」,看得很過癮很有升級感,現在Samsung 65"曲面電視只要3萬多元,CP值很高很值得推薦!「曲面」真的很有感,不只增加皇帝位的視覺包圍感,坐旁邊斜看效果也比平面電視好很多! 不知為何曲面電視未能成為主流,反而訊源仍不普及4K規格早已是標配?
TiiiT wrote:
接電表觀察喇叭輸入最(恕刪)


光這幾年就花了50萬買電視,我會建議擴大機等音響可以分配多一點預算。

音響量要量一系列的數據,像我會覺得Slew Rate就很重要,另外上來後會不會overshoot多少,這不是簡單說幾瓦夠不夠的問題。

你的環擴去量瓦數一定夠,再怎樣100W 一定有,但是你也想升級不是嗎?
TiiiT wrote:
接電表觀察喇叭輸入最(恕刪)

三星電視會優先考慮,如果價差不大的話,買有 airplay 的三星划得來。
直接airplay 到電視,電視光千輸出到 DAC, 這路徑真省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