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玩音響的人幾乎都聽交響樂?

我小發燒 但是聽搖滾樂!!!!

Dynaudio sound system Xcite
其實玩音響的重點並不在於花了多少錢,用什麼器材或者聽什麼的音樂,
而是在於追求更好的聲音的精神,
不管是追求原音重現,或者是追求自己喜歡的聲音...
只要有不斷追求完美的聲音的心情,就能算是發燒友了...
至於用什麼方式追求極致,每個人的方式都不一樣...
外人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我的常常更新部落格:http://myrmidomphotomusic.blogspot.com/
說反了!
因為愛聽大編制的音樂(大部分就交響囉)
然後會發現小單體爆不起來
喇吧換大了 單體控制力要更好
AMP也得升級.
大電流AMP.電源要講究了
然後又開始想更上一層喽.
所以訊源也跟著換.
就這樣療下去了吧.
ryanchen0518 wrote:
說反了!
因為愛聽大編制的音樂(大部分就交響囉)
然後會發現小單體爆不起來
喇吧換大了 單體控制力要更好
AMP也得升級.
大電流AMP.電源要講究了
然後又開始想更上一層喽.
所以訊源也跟著換.
就這樣療下去了吧.




閣下內行的

因為喜歡聽交響樂所以音響只有不斷升級

期望與追求達到原音完全重現的完美境界


發燒友就是這樣走進燒錢的大錢坑

各位燒友還是要量力而為
Loompster wrote:
我記得臺灣多數不是都聽New age為主嗎?然後音響的主人還會跟別人說這是古典音樂

兩者差很多吧?

嗯..小弟喜歡Bond_Classified和Born還有Music Of The Grand Canyon這幾張
只有耳機沒有音響
不過器材都爛爛的勉強能出聲啦
沒有語言,不代表沒有意見.
我覺得這道理很簡單~

其實是因為大部份的交響樂的“音質”比較好

所謂“音質”是指錄音與生產的品質, 因為交響樂普遍來說單價都比較高一點

因此出版商一般來說比較願意花錢在錄音品質上面.

而世俗的”流行性“音樂~因為生命週期太短暫,加上利潤考量~肯花錢的公司自然屈指可數~

當然還是有某些很特別的流行性音樂會特別到國外優質錄音室錄音~CD的拷貝過程也會特別處理

在這樣的情況下~音質自然就不會輸給”交響樂“....如蔡琴...等等的經典試聽帶.

同理~~~當我搞了一套很貴的家庭劇院後~我當然不會去抓那些盜版電影下來看~

因為音場效果會讓我選擇正版甚至所謂的國外“鐵殼版”一樣.



宅↘松鼠 wrote:
兩者差很多吧?嗯.....(恕刪)


我知道不一樣啊,可是有些人就是分不出來,他們會以為都一樣...

應該是都聽到跨界組合,跨界組合那種的我也分不出來...
劍神路亞 wrote:
閣下內行的因為喜歡聽...(恕刪)



我也來分享 想法

當然如果有處理空間及大空間 聲音會變的不刺耳 寬鬆
如果有前後級 前級會讓聲音細緻 適當的搭配瓦數擴大機及效率的喇叭(如不高瓦數的擴大機配高效率的喇叭或高瓦數配低效率的喇叭)

因入手了一堆lp 順便亦跟lp老板買了台舊lp player (mm唱頭)
lp放出來的聲音 非常立體 有血有肉
相對的 cd雖然清楚 但非常平面 非常無味
從那一刻起 就不浪費時間撥弄音響了

另外
學習樂器或是聲樂
也會減少浪費時間及金錢在音響上
對音樂以自己的身體去學習 每次了練習 聲音都會不同
重撥的音響就只是重撥的音響聲音

且也可去大廳或小廳
聽聽看看 應該也會不再浪費時間及金錢在音響上
阿pentax wrote:
因入手了一堆lp 順便亦跟lp老板買了台舊lp player (mm唱頭)
lp放出來的聲音 非常立體 有血有肉
相對的 cd雖然清楚 但非常平面 非常無味
從那一刻起 就不浪費時間撥弄音響了 ...(恕刪)


哈哈! 可能要改一下觀念了.

有聽過 DSD64 編碼撥出的音樂嗎? 保證耳目一新, Q 度有了, 低音也比較好.
相對的, LP 要注意的眉眉角角多到數不完, 如果是玩家就算了, 但一般人呢?
唱片業"好像"慢慢想通了, 要拯救事業就得釋出接近母帶的數位載體.
搞數位撥放器的, 也鬆動了, 願意打造撥放高流量數位檔案, 讓一般人可以用中階器材, 撥放出
接近 LP 高階器材的味道, 當然, 有些地方是超越 LP ( 這是 LP 迷知道的 ).


還有, 非常立體這件事, 肯定跟錄音手法強相關. 有血有肉部分是 CD 在早期訂立時,
資料量不夠的關係, 但是 DSD64, DSD128 的資料量就比較夠了, 也都能輕易買到這些高流量
音樂, 以 SACD 形式發行, 也解決了誤差這件事.


管機要被玩家淘汰也是遲早的問題, 就看唱片業要不要做而已. 未來? 我猜測數位音訊是用快閃
記憶體存在, 如 SD 卡, 或用網路販賣下載 ( 指一片專輯 2.5 GB 容量部分 ), 用家將之存在
大容量 SSD, 和解碼器接在一起, 解碼完送給電晶體放大擴大機. 管理, 維護方便, 又有 LP 般 Q 度,
何樂不為?

更甚者, 隨著 DXD 規格的出現 ( 相當於 24bit/ 352.8kHz ), 意味著, 當軟體業欲放棄 LP 的話,
就有這樣的 CD, flash card, 或網路付費下載產品出現.

而這樣的音樂表現是否能 KO LP 呢?
我有幸參加了一次試作 DEMO, 說真的, 相當乾淨, 穩定, 動態佳, 聽起來一點負擔都沒有.


而普通 CD 是否都沒有音響好的? 也未必! 著名的 ShefieldLAB 就是一例, 超級優良的錄音,
搭配多重取樣的 player, 可是迷倒了一堆發燒友, 可惜的是沒有音樂性高的片子. 這也有 LP 版的,
然而, 受限於 LP 先天上的限制, 竟撥放起來某些部分是不如 CD 系統的. 可以想見, 母帶被賣出
以 DXD 發行的話, 音質會有多可怕!


我對聲音的要求是既清晰, 又夠自然, 這點 LP 不能完全滿足我. 就是拜訪好友抽雪茄喝紅酒時,
才會回味一番. LP! 何妨讓它走入歷史?
古典樂的錄音品質確實較為講究,跟流行樂的稍有不同,跟國內的流行音樂品質更是大大不同,但其實還是拿自己常聽的測試最準,不需要太在意旁人眼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