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 Group轉賣給Sound United....

我沒記錯的話~~ELAC也是去年易主的,好像已經不是那兩父子了
還有先歌,山靈也收了很多個不錯的牌子,現在反而獨立的品牌是少數了。
Bear4212 wrote:
這點就是這些HiEn...(恕刪)



您們好像不清楚 apple 買 beats 不是主要為了耳機?
而是他的線上音樂平台
這才是價高的最主要因素

Bear4212 wrote:
這點就是這些HiEn...(恕刪)



沒有人搞錯方向
而是您看的角度有點....


您想一般民眾就算音響再便宜 也不會去買單的!!
因為 一 分不出 二 沒必要 三 非必須 
就舉耳機好了 1000塊耳機一堆
多少人卻只是用隨付的聽?
而且低價化後會不會每台出品聲音都不一樣?
定位要求都不同的
所有產品都是這樣的


不要忘記 小眾永遠是小眾
而且是不是忘記自己處於小眾圈
這其實是很多人會迷失的地方

這沒什麼奇怪的...人的想法、看法如果都相同我相信就不會有今日的社會,但看法是看法...現實是現實這是自己要清楚的,如果您會把論壇哈拉當正經那只是到處跟人筆戰烽火連天而已,想想多少人希望雙B一台50萬、多少人希望房屋一坪20萬,但可能嗎??還是那句話幻想是幻想現實是現實,論壇不是報紙社論~~~認真你就輸了 不管易主沒..不管定價會不會再漲,買到手聽著歌..才是最實在的


continuum wrote:
沒有人搞錯方向而是...(恕刪)

continuum wrote:
不要忘記 小眾永遠是小眾
而且是不是忘記自己處於小眾圈
這其實是很多人會迷失的地方...(恕刪)


專注在二聲道的玩家,本來就是小眾
所以知音難找
忘記、迷失?
沒這麼嚴重啦

行銷是各行各業成功的關鍵
音響界行銷..說實在的只有少數幾家做得好
定價又和行銷成正比
我只覺得可惜

追求音質的人的確是小眾
但潛在需求者,一定更多!

mirthlin wrote:
專注在二聲道的玩家...(恕刪)


其實很多隱性成本是我們在門外看不到的 ....
不然這些看起來高價好賺的音響店老闆怎紛紛易主?
好賺的話怎一些低價音響產品抵不住開始中國製 ?
光說西方的人工以及各種物流成本.....
大概就是我們比較難想像的吧

而且說起成功比起一些成功的中型企業大概連零頭都沒
更何況是大型企業 ....

問題還是小眾吶 ....
潛在需求者感覺不會多 ...因為它不是必需品
就像我最近把自己的耳道給朋友毒一下
聽得出差異...問題是用不到...繼續用他的手機隨附耳機

其實不止兩聲道
其他這種小眾界有一樣的情況
像小弟有在玩筆
差不多啦...多少人只是頂多用用三文堂跟lamy過過癮...
多少人會上幾千破萬的?
少 ~~~~~~~~ 在專業筆店旁耗個幾小時就差不多瞭解了 ..

就算不要說這種小眾產業
大眾化物品也是一樣
低端產品熱銷
同質中端往上後銷量銳減 (看看淘寶的銷售量)
因為很多人覺得 "夠用了"

Bear4212 wrote:
這沒什麼奇怪的.....(恕刪)


說正經倒還好
比較以前不正經多了
以前常筆戰

房屋一坪20萬 -> 這可能喔
雙B一台50萬 -> 這發生的一天 品牌價值也沒了 甚至連品質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