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見的組合: 用NAD M33 綜擴搭配 B&W 802 D3

感謝樓主的經驗分享~
m33 小弟使用上, 並不會覺得低頻量感不夠(但當然還是不比大功率的後級), 不過也有可能我的喇叭比較好推(tannoy turnberry),
drc (dirac live)在我的認知上是除非有嚴重的駐波問題, 或高頻反射太嚴重時用來主動調整,
若空間還算ok , 喇叭也算高階, 開 drc 反會讓低頻的動感量感變少, 泛音或殘響也會削弱.
另外 dirac live 軟體預設的目標頻響曲線, 我試起來感覺會讓喇叭的特質消失, 高低頻若刻意去拉高db 值,
聽久了也不太自然, 目前是沒有套用的.

我也分享一個使用方式, m33 的 pre-out 因為可以調音量, 所以我搭配了 arc ls25 mk2 的
processor input (使用外部調整輸入), 去推鑑聽喇叭 adam s3x-h , 得到以往沒有經驗過的滿意效果, 確定 m33 的帶調整前級輸出是很高的品質, 提供大家參考.
m33 真的是很耐玩的一台機器
apofirst
那我也多試試看不用dirac live 的感覺好了!
記得在以前在台灣, 10A電源開關的舊電源系統, 在一個電源開關內的用電, 新插入使用耗費大電流的電器, 日光燈會驟然變得比較暗,這可能是日光燈被供應的電流減少的關係。

樓主喇叭聽起來動態不足, 也可能是如上, 因為落地喇叭需要更大的電流流量?

若樓主音響所在的電源開關下, 使用的電器不多, 可借一台大瓦數後級接上, 後級另插其它壁插電源, 這樣來自電源的電流流量增加了, 動態可能就可以表現正常了。

若樓主音響所在的電源開關下, 使用的電器很多, 可能要將新增的後級, 另插在其它電源開關的壁插, 才會有足夠的電流, 讓喇叭的動態表現正常。
apofirst
值得嘗試.
Pachilla wrote:
嗯....這不算發燒...(恕刪)


其實不只,還有一台G類放大的
JBL SA750
也是2021的新玩具
Pachilla
我就是靠 H190 搞定我的 ATC 喇叭的。 前後比較了 7 台擴大機 [笑]
z0800024
[讚]
old_ager wrote:
感謝樓主的經驗分享~...(恕刪)


我自己用m33也是遇到峰值夠,但是持續輸出不足的狀況
帳面上對數字都是顯示峰值數據而已,真正要整首歌曲放完非常要求電容,我猜M33應該是稍嫌不足

我剛好也有一對mcintosh前後級可以接,無論加前級還是後級都可以有長足的進步,但這種一體機加東加西就失去一體機的本意了

我個人認為唯一解決方式就是,選一個不要那麼好的喇叭,像是focal你就不要選到sopra, scala以上等級,乖乖用kanta這種細節不要那麼明顯的喇叭,聆聽感受會好很多

802D3,如果要推這對,還是一台串流DAC前級(像是ROSE RS250),加一台後級,應該價錢也不會比M33貴,佔的空間也是

我之前也是很堅持要買一體機想說省事,結果到最後想升級都很麻煩,供你參考
apofirst wrote:
大部分的網友看到用NAD M33 綜擴搭配 B&W 802 D3, 第一個念頭應該是: 這推不動吧! 會好聽嗎?.......
其他關於樂器的定位還是蠻精準的, 聽當鋪爵士時, 每種樂器的擺位都很清楚, 形體感很明顯, 聽到一半往前走甚至會有伸手就能摸到薩克斯風的錯覺.

世事無絕對 只有真情趣 上張圖看看怎樣擺位學習學習
apofirst
其實擺位不複雜, 就皇帝位與兩支喇叭距離約3.5公尺正三角形, toe in 15度, 調整喇叭與後牆的距離, 再加一些吸音與擴散的道具而已.
sam_san
三言兩語看似很簡單 其實隱藏著一定的功力才能做到 還是上張圖給大家學習學習比較實際[口水][口水]
dirac live用過一次就關了,聲音太平淡,泛音消失很多,低頻衝擊也減少
有時候是空間零點造成低頻問題,遇過喇叭位移2公分低頻聽感差很多
M33搬去朋友家現場比較才好確定短板在哪
jackweng wrote:
dirac live用過一次就關了,聲音太平淡,泛音消失很多,低頻衝擊也減少



同意. 別的空間校正程式像Audyssey用在環擴上經過矯正也是把低頻減弱許多, 我自己都還要人工把低音給調高回來.

二聲道綜擴還要空間矯正我覺得是畫蛇添足, 各位也可以看到市售的綜擴或前後級大概99%的機器都不會有付空間矯正程式的. 如果M33有手動頻響的設定, 我建議樓主靠自己的耳朵自己來調整, 因為電腦程式大多數是幫倒忙.

頻響調整的功能我要不然不去動它, 要不然就是用我自己的耳朵調整. 我不管什麼頻率曲線的,因為每個人的聽覺靈敏度不同, 我要的是自己喜歡的聲音, 所以都是靠自己手動調整. 如果是靠電腦程式, 也許理論上頻響曲線平整, 但並不代表那適合你自己個人的聽覺. 同時, 古典, 爵士, 搖滾, 流行不同類型的音樂要好聽也有不同的曲線. 我聽的都是純古典, 所以調整上比較單純一點.
apofirst
M33也可以手動頻響, 只是要花時間慢慢玩了.
每個人的聽覺有多大的不同? 我們家就差很多!

我就是喜歡龐大交響樂低頻帶來的震撼感, 但我們家擁有美麗曲線的大型貓科動物就只能忍受平淡柔順, 高低頻都砍掉的音樂. 所以當每次我在地下室享受管弦樂大合奏時, 就會同時傳來陣陣的獅吼!
謝謝樓主分享,受教了!
Kevin382145 wrote:
謝謝樓主分享,受教了(恕刪)


不客氣, 發這篇還有一個目的是想看有沒有同好也用M33 來越級打怪,
分享它搭配其他高階喇叭的聽後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