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貼牆Toe-in的角度要怎麼擺比較好

靠牆那顆只能旁邊放點吸音裝置
或是塞一下低音孔
理論上靠牆不是更要增加toe in
單體對準耳朵嗎?還是我記錯了
離軸的響應是重點,離軸響應就變差了,還有靠牆跟不靠牆響應反射差很多,怎解?
借Kenai Tier 3兄圖
樓主若就是一般hi-fi stereo用家,就是如2樓miumiukuo 所言沒有絕對,反正靠牆就一定有某些頻率受到牆面反射影響增強或減弱, 自己憑經驗聆聽各類熟悉音樂調整角度,通常不會與非靠牆面一樣Toe-in角度.和是否用所謂鑑聽喇叭無關.

如果是要拿來錄音製作用,當然前提是用"鑑聽喇叭",遵照使用手冊上的擺設方式使用. 錄音時如此,後製混音時也一樣. Abbey Road Studio一直使用B&W作鑑聽喇叭也是如此,連放置在高位的喇叭也是有向下頃角向著人耳,軸線上的訊號是最明確的,越偏離軸線某些頻率衰減越嚴重,所有鑑聽喇叭都會要求正對使用者,甚至高度也會有建議, 這點在 Kenai Tier 3 提供的原廠使用說明相當明確,無庸置疑. (非常感謝Kenai Tier 3 大提供的資訊)

幾十年前買的3/5a 同樣有建議, 圖說上明確也是呈現正三角形聽法,還有喇叭間距及與人耳間距(好像是1.2m吧),所以3/5a 標示 近場監聽喇叭.

至於為何不少人會建議用三角形擺法?通常軸線距離人耳最近,聽到的是最直接的"原始音",原始音排開反射音因素,幾乎決定你的聽到感受(音色,音質,細節)如何,剩下的什麼音場等等都是擺位後聲音和空間互相作用的結果了.

有些喇叭標稱 monitor 大概就是廣告成分居多,當然也有的很優秀,只是原廠並未設計供給錄音室當作鑑聽喇叭吧.
hbdnoct3 wrote:
空間的關係 導致我左...(恕刪)


左邊的喇叭只能接近牆壁(有上腳架) 右邊可以拉開至150公分以上」

看不太懂。
右邊離牆150公分?

還是二喇叭距150公分?

畫張平面圖最清楚。
樓主喇叭側牆距離一邊0另一邊150﹙背牆距離未知﹚,想擺Toe-in角度拉回來,這到底跟「鑑聽喇叭」、「離軸」有什麼關係?愈看愈覺得應該是在和幾個音響神人談喇叭擺位!
miumiukuo wrote:
您認為樓主喇叭是Studio monitor or Home audio monitor ?他所想要Toe-in….專業監聽一般我認知的是主動式美金5000元以上….

樓主的喇叭如果原廠就放在Pro audio產品線裡那就算是專業監聽,反之如果原廠沒有特別標示那就歸類成家用喇叭。

專業監聽跟價格沒有正相關,這裡有17篇日本知名頂尖專業錄音師與音樂工作者談論他們私人或工作上使用的喇叭,
那些專業錄音師 / 音樂工作者所用的喇叭價格很少到5000美元:
[轉譯] 日本專業錄混音師等職業用戶談監聽喇叭 (目前共17篇)
miumiukuo
所以 您還是認為樓主購入的是上述的喇叭後,來這個地方問toe-in這個問題?
upsir wrote:
還有靠牆跟不靠牆響應反射差很多,怎解?

如果是用電腦撥放音樂,但不想換喇叭就是使用:
Sonarworks SoundID Reference或IK Multimedia ARC System 3以軟體校正,
缺點是撥放音樂時校正軟體必須開著,然後校準用的專屬收音麥克風可能買來就只用那麼一次。

如果可以接受換喇叭,
那就是買Genelec GLM或Neumann KH D系列+MA1...等有搭配喇叭校正麥克風系統的組合,
看了許多文章都說校正之後很精準,對沒有辦法做空間處理的業餘玩家來說是個非常棒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就連日本許多職業錄音師無論私人或工作這幾年都陸續導入校正系統,其中以Genelec占大宗。

但老實說如果不是音樂製作者,有沒有必要為了聽個音樂這麼大費周章...我個人是持保留意見。
所以樓主最簡單的做法就像tt_koupe板友說的:
tt_koupe wrote:
反正靠牆就一定有某些頻率受到牆面反射影響增強或減弱, 自己憑經驗聆聽各類熟悉音樂調整角度

音場中心與左右音量聽起來沒有問題就好,不用去煩惱太多,
一般人聽個音樂是要放鬆、而非自尋煩惱;
需要煩惱的是那些得靠這些喇叭掙錢或製作樂曲的人。
miumiukuo
很淺顯易懂!請問我要如何產生表格、如何判讀?實際耳感如何對照?謝謝您!
miumiukuo
還有結像、寬度、深度的表格與耳朵聽感對照?另請po文開示!謝謝您!
Kenai Tier 3 wrote:
音場中心與左右音量聽起來沒有問題就好,不用去煩惱太多


的確,一般家庭客廳放置音響,喇叭很多都是單邊靠側牆角,另一邊是空的不靠牆.

也有碰到雖然左右對稱,但是單邊有窗的情況,又是大型喇叭,怎麼擺位都是同一單邊音量稍大,確定排除器材可能性後,另行尋找皇帝位,最終退後一些解決,但是那單邊較大聲的喇叭Toe-in角度仍然稍大些.
長期觀察01,這裡一直存在幾個音響魔人,查看他們的「文章」會發現他們跟本沒玩過音響,就憑沒頭沒尾的「剪貼」搖身一變成了發燒友!﹙←心有所感,請勿對號入座,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無論家用喇叭、鑑聽喇叭,「喇叭」特性都差不多﹙鑑聽喇叭的確音染較低﹚,只是用途不同而已,基本上沒太大差異,不信的話買對來擺不就知道!?總比「想像」實際。
製造商都已經明白的寫在官網上,還是硬要說「它」不同,那真幫不了你了!網站是改版,但內容差不了多少,帶「思考」看問題不要只會剪貼
▶「Home Audio」分類蠻奇怪,「無線」、「小型劇院」就不是家用?看到「Home Audio」就此論定不是鑑聽喇叭?


▶進入內容,應該不必多加註解了吧!


與主題無關,對樓主真是感到不好意思!!!
miumiukuo
對了…我是Pmc Home audio的用戶,導致我對monitor 的認知能力不同。真是抱歉讓蘋果生氣了!
miumiukuo
您買的喇叭試有縱向和橫向、站或倒放置過?
樓主的問題樓上tt_koupe板友已經以他自身的經驗在兩篇回覆中提供了很適當的意見,
為避免離題太遠、恕我回覆下面板友的留言後就不再參與討論。
感謝各位板友的指教與見解,受益良多。

至於B&W要怎麼分類旗下產品是屬於該公司的市場戰略規劃,
但ATC、PMC、JBL…等家用與專業市場兩邊皆長期耕耘的廠商絕大部分都很清楚地區分出Home Audio與Pro Audio的產品線,
或者可以反過來說沒有區分產品線的廠商才是屈指可數。

miumiukuo wrote:
所以 您還是認為樓主購入的是上述的喇叭後,來這個地方問toe-in這個問題?

我前面已有表達我的見解,要怎麼調整擺放是看樓主使用何種用途的喇叭來決定:
若他的是家用音響或多媒體喇叭,擺放方式就是他聽起來沒問題即可;
反之、他要是使用廠商歸類在Pro Audio內的喇叭就是按照說明書規範在使用正三角擺放的前提下以調音材或軟體後製來處理音場失衡的問題。

miumiukuo wrote:
很淺顯易懂!請問我要如何產生表格、如何判讀?實際耳感如何對照?謝謝您!

miumiukuo wrote:
還有結像、寬度、深度的表格與耳朵聽感對照?另請po文開示!謝謝您!

無論是Sonarworks SoundID Reference、IK Multimedia ARC System 3等軟體、或是Genelec GLM、Neumann等有搭配喇叭校正麥克風系統的組合都沒有所謂的表格及對照表,
上述器材用專屬麥克風測定一次環境音場後就會自動算出修正的EQ參數,
Sonarworks SoundID Reference、IK Multimedia ARC System 3等是要軟體開著才會有作用,
Genelec GLM我沒搞錯的話可以寫進喇叭內常駐。





但上述工具校正後的聲音是不是符合一般人對音色的預期這就見仁見智了,
畢竟這些東西原本設計的目的是提供正確的聆聽音色好讓錄混音作業有個不受環境影響的前/後製基準來調整聲音。
miumiukuo
網路上有個audio club網站還不錯,寫的簡單不會追究字義問題,您也可以看看!
miumiukuo
可以21天免費!沒有麥克風好像沒有效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