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喇叭分類與選購參考:

型號數字部分代表音箱容量,如SCM20就是20公升

ATC喇叭分 "專業(pro)" 和 "民用",民用主要分 "經典" 和 "入門",詳細可參考官網

另一種實用的分法是依低音單體設計,ATC迷人的聲音特色主要在中低音,而中低音音色受低音單體影響很大,低音單體依設計架構不同大概分3類:

1. SL(超線性)低音:
SCM19、20、50、100 .....,SL低音單體最貴聲音也最好,除了19用標準新高音單體,其它型號都用S級新高音單體,50以上為3音路,中音用S級饅頭中音單體

2. 碳紙盆低音:
等級不如SL高,型號只有SCM25、45,25用舊高音,45用新高音,都用標準饅頭中音,都只有主動式pro版且採橫擺,較適合專業用

3. 其它低音:
SCM7、11、40,都屬入門款,都採標準版新高音,40為3音路,中音採標準版饅頭中音

標準版新高音和S級新高音設計架構一樣,音色差不多,都比舊高音好,只是S級的磁路更大音質更好

標準版饅頭中音和S級饅頭中音設計架構一樣,音色差不多,只是S級的磁路更大音質更好

7、11、40因單體等級都是低配且定位是入門款所以定價低,若只看規格會覺得7、11、40相對便宜大碗CP值很高

19比較特別,是入門款中唯一採用SL單體的型號,高音單體和11一樣是標準版新高音,低音尺寸(6吋)也和11一樣,只差在低音單體是SL且音箱較大,價格竟是11的1.7倍,看起來CP值似乎不高,但19和20相比,SL低音單體一模一樣,主要差在20的高音單體是S級、音箱大1公升 ....等,因S級新高音和標準新高音設計架構一樣只是磁路大小不同音色接近,實際比較19和20聲音差異很小不如11和19差異大,但20價格卻是19的1.7倍,這樣比19的CP值似乎又很高

若看規格,專業pro 版似乎高於或等於經典款,但經典款的價格卻遠高於專業pro版(如在荷蘭20ASL pro MK2為5792,90歐元,20ASLT為11.250 歐元),也許因專業版主要為錄音室用屬生財器具所以毛利與定價不可能太高,所以若能接受pro版的黑色、外觀和材質,買pro版(尤其主動式)CP值似乎相對高
ATC SCM50ASL內的 "3音路主動分音+3個後級" 線路長這樣,該怎麼解讀?

OPA採用NE5532AP、NE5534AP

等不到300W的P2,用150W的SPA2-150推SCM40再聽一次,還是覺得太暗、悶、硬,不夠通透鮮活,除了低音比較強,個人覺得其它都不如19、20

換SCM50ASL,雖一樣是3音路3單體且容量只增加10L,但多了低音反射孔,3個單體也完全不一樣(9" SL超線性低音、S級饅頭中音、S級新高音),且是主動式,聲音是另一個境界,但價格也翻倍了。50ASL完全沒有40的暗悶硬問題,聲音高中低頻都清晰通透鮮活音場開闊,1812序曲的砲聲是我聽過最自然、有力且有層次的,音響性絕對沒問題,至於音樂性嘛...... 可能得依個人喜好於前端調整嘍


如前述20、50、100 .... 採用的是ATC最好的單體(SL低音和S級中、高音),屬同一聲音等級,而7、11、25、40、45則不是,所以19/20若要升級只能直接跳到50,但50所需的空間和成本都遠高於20,導致很多空間或預算不夠的19/20玩家很難垂直升級,若20和50之間能多一個聲音等級一樣的形號(如SCM35SL/ASL)就好了....

有沒有前輩可分享19/20在空間不大的情況下如何升級? 或分享50在中小型空間的經驗?
PY8888
最好能這麼簡單區分,眉角在經典12/20專業20入門19都用SL低音而專業12入門40反而用低階低音,因此11升級19/40可以但入門19升級只能選50不能選40,去試聽19/20/40/50就會明白
Kuo21
這照片喇叭的距離 感覺人聲應該還可以吧…器材好但沒空間的搭法..不如有相對空間再搭配器材!這樣實在些才是!
ryang1212 wrote:
有一對ATC SCM12之後再談。

r大,SCM12很特別,能否分享經驗心得?
聊一對ATC SCM12。

這是網路上的圖片。背景不是我現在住的房子,或是另一間現在用來擺音響,以前住的房子。
19年前沒有iphone,我也還沒買第一台數位相機,所以就說說當時的使用感言來好了。

會買這對ATC SCM12,主要是看上了他的6吋中低音單體,和ATC SCM20是一樣的。比起SCM10的5吋單體大一號。而且中間的防塵罩,是軟凸盆中音的變形,今日用上此單體的,就是SCM19 V2與SCM20SL。

第一代的SCM10與SCM20,獲得了很多香港及日本用家的好評。這兩個地方的音響觀很有趣,聆聽空間都很狹窄。除了少數人在小空間塞大喇叭以外,大部分用家都是用很好的擴大機推小喇叭。尤其是香港,大砲大小鳥的情況屢見不鮮,前陣子看到還有人用Gryphon Diablo 300推SCM7的。

可是台灣就對此二對喇叭意見兩極了。用對擴大機,推得好,喜歡的人說他是真正的厚重濃郁,ATC之聲。中頻飽滿,而它大磁鐵的低音單體,據香港那邊的短評:鼓聲狠勁無敵。

不過難推就是個大的難題了。密閉式喇叭效率本來就低,特大號低音單體的磁鐵,造成反電動勢大。再加上分音器構造,簡直是用腳踢才會動。SCM10在音響論壇難倒了一堆後級,最後是出動了Mccormack DNA1,160w/8ohm大電流,當年的名機才擺平,這台後級我用過兩年,清甜快速又大力,1990年代初期,定價台幣8萬,很值得買。至於許多用中等功率擴大機的用家,買入這ATC兩對喇叭都用沒多久就丟出來,太難推了。
再加上當年用的seas單體高音比較暗,推不動的結果,就說是悶葫蘆,沒低音,放不開。願意用比較好的擴大機推的,又覺得在這麼小的喇叭上花這麼多錢,不如直接買大一點,好一點的喇叭。SCM10內容量10公升,比LS3/5a大一點,用前後級大力士推太誇張了吧。

到了大約2000年初期,ATC推出家用版本SCM7及SCM12,外觀簡化,高音單體用便宜一些的Vifa。就是照片上的這種,分音器也稍簡化了,據說高音比較明亮清晰些,也好推了點,不是用腳踢才會動了。我手中還有本2003年的Stereo Sound,很捧場的給了SCM12 在20~40萬元級的喇叭第一名。當時日本售價是30萬日幣。

那時我用Muse 160後級,Stereophile B級推薦(當年B級是很厲害的,沒幾台推薦,不像現在亂推薦一堆),,160W/ch,飽滿推力大。加上人家說新款的SCM12,就是簡化版的SCM20,就買來試試。

搬進門時很興奮,因為這麼小一顆重15kg,此等小小體積這麼重的,我只用過Sonus Faber Electa Amator。。所以更相信他用的低音單體是和SCM20同級的,據說SCM20光低音單體就10kg上下了。的可惜用了沒多久還是請出家門了。

在我這邊,高音還是有些晦暗放不開,和我在音響展聽到的有一些差距。低音量感中等,中音是很飽滿厚重沒錯,不過低音有點遲緩,不夠靈活,細節也不夠。弦樂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溫厚但空氣感不太及格。我想是沒RUN開之故,就把喇叭面對面,其中一隻+-反接,蓋上棉被大力RUN了蠻久,......改善有限。

這些年我一直認為有點錯怪它了,所以後來又買入兩對ATC,看有沒有平反的機會。SCM50 TSL 說過了。至於現在還留在手上的SCM11 V3,就真的是大幅進步了。

好推得多,一般綜合擴大機就可以推得虎虎生風。不只是我照片上的Gryphon Diablo 300,我還用過mbl 7008,burmester 052,都推得很好,三頻勻稱飽滿,音場展開得漂亮。現在搬到舊家去,連Audiolab 8200也一樣推得有模有樣。

最重要的,高音光滑明亮,ATC悶葫蘆個性太溫的問題一掃而空,不只是我,友站ATC家族中也有類似的看法,怕新款ATC自家的高音還是偏暗。結果形容是:有中大獎的感覺,買對了。
PY8888
感謝分享,已停產的經典版SCM12的確很特別,現在12只剩專業版且中低音單體是同11的6" CLD而不是當年經典版12用的SL超線性中低音單體(同19、20)
看了上一篇ATC SCM 12的解說,讓我對ATC喇叭更有興趣了!

知道現在最新入門的是7~11~19系列~還有40落地
現在經典款好像是ATC SCM 20~50~100

原本舊時代出名的好像是ACT SCM 10跟20
除了這兩對以外,20系列好像還有一個小落地版本叫做ATC SCM20T,如下圖(網路照片)示意!



這對~有人擁有過或者聽過可以分享一下嗎~蠻好奇的^^
ATC SCM20T的聲音相當類似SCM20,但不完全相同。
它的內容積還是20公升,和書架式的一樣。箱體並沒有加大,正如我以前用過,落地式鋼琴烤漆的SCM50TSL與一般SCM50SL的關係。
下方那一截就是個木頭的腳架,沒有增加箱體容積,所以低音的量感不像我之前用過的Proac Response D18,比只有上半截的Response D1低音明顯的多。
但是因為整體喇叭共振構造的改變,聲音重心還是偏下盤一些,只是低音沒明顯增加。
我是在音響店請老闆放給我聽的。

ATC SCM20SL的聲音特性,與現在新款的有點不一樣。高音單體不同是原因之一。舊款中頻更加的濃密,高音則比較暗。而低音量感在同體積喇叭當中,不算特別多的,不過相當緊密而彈跳力好。SCM10也一樣是這種聲音。

有一次我在熟識的音響店,聽到有對喇叭在放爵士男聲,飽滿立體到像是人站在室內唱,而鼓聲拳拳到肉,相比之下別的喇叭都輕飄飄的,以為是哪對大喇叭,結果是SCM20。真是嚇一跳。所以我才會請他放SCM20T來比較一下。差異就是我前面描述的。

不過這喇叭也真的是不好搞。下面談的是書架式的SCM20。
1.極難推。密閉式箱體,效率低;低音磁鐵大到和振膜面積差不多,要力道足的後級才控制得好。即使是一般不錯的英國擴大機,Arcam,Creek,Sugden,推起來就是有氣無力的,聲音都悶在箱子裡。當時的說法是:用Mark Levinson 23.5,Krell KSA100以上沒問題。基本門檻是Aaragon 4004(200w/ch 大電流)。
2.高音偏暗,好處是耐聽不刺激,但要聽瑞士ensemble PA silver 那種空靈飄逸的聲音,它不行。部分的用家還幫它加超高音。
3.大音量才好聽。小音量沒高沒低的,聲音不立體,好處都不見了。不像統英國喇叭Spendor,Harbeth,小聲放就很好聽了。

近30年前SCM20定價10萬出頭,SCM20T稍高些,音響店老闆要賣我9萬2,實售價與Sonus Faber 一炮而紅的Electa Amator (EA I)相當。音響論壇早期曾將這兩對喇叭相比,認為完全可以匹敵,選擇就是魚與熊掌。

Sonus Faber EA I 我擁有了4年多,SCM20則只有試聽過多次,但沒買入。之後陸續買的三對ATC,也是想試試看,能不能找到那種當年讓我驚訝的好聲。

只可惜早期的SCM20的二手行情,到現在只有5~6萬上下,SCM20T也差不多。當年一時瑜亮的Sonus Faber EA I現在則是14萬以上。差這麼多就是因為SCM20難搞,很多人推不好就丟到二手市場。

以前與Rogers LS3/5a齊名,但更貴的小喇叭Celestion SL600,也是因為不好推,如今處境相同。
攸月塵 wrote:
小落地版本叫做ATC SCM20T



新版的標準高音(SH25-76如11、19用) vs SCM20T的舊高音 聽感差異如r大所提: 新的高音真的進步很多、好推得多、高音光滑明亮、ATC悶葫蘆個性太溫的問題一掃而空、有中大獎的感覺 ....

以工程觀點看,新高音是ATC自製,採用獨特的雙懸邊系統 ....,重點是改 "無磁液" 設計可避免多年後磁液老化影響音質甚至漏液(直接壞掉修還好,老化音質慢慢變差不自知繼續聽才冤枉)

新版的19、20和停產的20T都一樣採用6" SL超線性中低音單體

差異: 20的S級新高音 > 19的標準新高音 > 20T的舊版高音

綜上,除非特別喜歡SCM20T的古典外觀,否則若只是為了便宜,建議買二手的弧型新版SCM19可能較20T便宜且有以下相對優點:
1. 高音聲音更好、更好推、品質更穩定(無磁液)
2. 年代較新所以分音器電子零件和單體懸邊剩餘壽命較長
3. 弧形箱體具有更佳的聲學特性,簡約外型更容易融入現代家居或新裝潢

若預算有近10萬可買全新SCM19+灌滿鋼砂的台製4柱腳架,6年保固無品質風險
audience1421
能否私訊SCM19購買渠道及價格?謝謝!


分享一下前陣子帶真空管去燒友家推20
他很驚訝只有10W也有如此美聲
非常推薦ATC使用者有機會都要試試看用管機推看看
非常有味道的聲音
PY8888
小朋友,看清楚再回答,沒人質疑10W"音量"不夠,我意思是管機百百種不是每一台都能推好ATC(無關瓦數),請你推薦是哪一台管機能"推好"ATC? 你卻解讀成百萬管機也推不好..,不要自言自語[嘆氣]
New_One
小朋友自爆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