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獨特迷人的中頻音色總是吸引很多玩家愛上它

此討論區提供ATC相關知識分享入門者提問升級者諮詢老玩家經驗分享

歡迎已有ATC喇叭的網兄分享系統搭配組合列表、相片和心得

小弟我的第一套ATC音響簡單陽春到不行,就一台H190一體機+SCM19喇叭,在此獻醜了

【ATC喇叭】交流討論區

【ATC喇叭】交流討論區
來占沙發
PY8888
沙發區沒有留K大的位置喔,請上舞台區分享吧[笑]
Volf
PY8888 [+1]同時謝謝樓主分享!五分奉上!
去年的照片。ATC SCM11 V3,擴大機Gryphon Diablo 300,訊源Esoteric K07。

不過後來擴大機和訊源都換成burmester,ATC則先搬去另一間房子用。





這是書房的副系統,所以沒像主系統用前後級,比較講究的器材來伺候。

至於主系統用的不是ATC,就不多提了。

以前住舊家用過ATC SCM50 TSL落地式鋼烤版,用mbl 前後級推,照片找到再貼上來。
Volf
[讚][拇指向上][100分]
搬家以前,住在舊家時的照片。10多年前了。

ATC SCM50 TSL。30週年紀念,亂紋胡桃木(burr walnut)鋼烤版。
當時音響室只有5坪,比現在擺ATC SCM11 V3,只有3坪的書房大一些,但比不上現在放主系統15坪的客餐廳。
所以就選ATC 50。面寬約30cm,再寬就有壓迫感了。沒選ATC SCM100。100的12吋低音,此空間也難以消化。
在以前這個空間,放過兩對最寬的喇叭都是30cm寬,還有一對是Wilson Audio Sophia。
SCM50的內容積和標準書架版的SCM50一樣,都是50公升,落地那一截只是當腳架用。

沒有用很久,不到一年。SCM50是ATC 家族最難推的,而當時用的mbl 5010d+8011,個性偏溫暖,與ATC配起來有點太溫吞了,刺激度不夠。
再來就是mbl 8011 的210w/8ohm沒辦法好好推動ATC SCM 50TSL。
那時候先換掉的是ATC,換成Sonus Faber Cremona M。比較輕巧好推。
ATC 沒留下來,當時只有一間房子,如果是現在,這種好東西暫時不聽,也會搬到另一間房子屯起來。
多年前我用過一陣子的Pass X350,可是和ATC SCM50TSL不同時,要不然這對ATC可能會用到5年半前搬新家才換。
我喜歡的牌子是固定的,
Spendor ,Harbeth,ATC, Dynaudio,Sonus Faber,買最少的是ATC,3對,其他都買過4~5對。
擴大機和CD則是用Accuphase,mbl,Audio Research,也用了不少。
有一對ATC SCM12之後再談。
Volf
果然是前輩級的分享!五分奉上![100分]
old_hsiao
SCM50是ATC 家族最難推的。[rock]
ryang1212 wrote:
搬家以前,住在舊家時(恕刪)


看到MBL這樣搭配,有點揪心
大部分人還是認為整套西裝比較搭



呵呵~對不起!這不是ATC,改天有合適的主題再談
ryang1212
不必揪心,以前舊家5坪音響室,配全套mbl 才揪心。如果對這牌子有點了解的話。
lingo1388
5坪空間會搞的應該可能也許可以,君不見日本某音響雜誌主筆,喜歡將大傢伙喇叭滿牆擺置,雖然沒聽過,光看到就膜拜了;想表達:空間、器材要能搞再買,不是買來後悔
說一些ATC以外的題外話。

以前住在舊家,是用主臥當音響室。長時間用mbl 5010d或5011前級,配8011後級。
這空間是沒辦法配mbl喇叭的。
1.寬度只有3.3m,長度5m。喇叭離後牆也只有1m,mbl 的360度喇叭,無論101E或是111f,360度的中音及高音,離牆面太近,尤其側牆在30~40cm,反射音太多。
2.mbl 8011推不動101E,推111f也推不好。1系列喇叭必須用9系列後級,9006,9008,9010,9011兩台來推,9007兩台推101E都不太夠力,這我一些玩mbl 的朋友都知道。
而121太小,不過癮。8011當年是用來配mbl 300D,300E喇叭的,300D就沒甚麼特色了,也停產了。
我當初整套前端mbl1521轉盤+1511DA+5010D前級+8011後級,
配過Elac Spirit of Music。它只有超高音是360度,房間小離側牆近的影響就不明顯,還蠻好聽的。


說到配一套,我還真的有點配成癮了。只是mbl的喇叭必須器材和空間都能搭才行。
新家Accuphase Dp510+C2800+A65 配Dynaudio Sapphire

現況新家Accuphase Dp510+C2800+A65 配Sonus Faber Amati Tradition

新家書房burmester 051+052 配Dynaudio Contour 1.1

新家書房Naim CD5i-2+Nait 5i-2 配KEF LS3/5a

現況舊家重新裝潢後,audiolab 8200cd+8200綜擴


配一套,配到有點強迫症了。其實一套不一定最好聽,以Accuphase CD Player來說,,Esoteric 就做得比他好。我也有一台Esoteric K03x,主系統目前是換上K03x。

不小心多廢話,不好意思。
lingo1388
剛好有全套MBL(如照片)換ATC100PSL(多套系統排列組合,純屬好玩),個人聽感…好比王菲唱三天三夜(不知如此形容恰當否),你說算不算亂點鴛譜???
lingo1388
MBL、ATC聲音表現都非常、非常優秀,會有【有點太溫吞,刺激度不夠】,經本人實證,絕對不是器材問題,而是購買者搭配(或許加上空間),不是嗎???
ryang1212 wrote:
ATC SCM50 TSL。30週年紀念,亂紋胡桃木(burr walnut)鋼烤版。當時音響室只有5坪

感謝分享,我的空間也差不多5坪,對主動版SCM50ASL有興趣但有疑慮,請問:
1. 你的5坪有包含左右高櫃空間(未扣除)嗎?
2. 依相片比例地磚是30*30? 空間寬度約7.5片地磚(不含左右高櫃)約只有2.3M,對嗎?
3. SCM50在此空間會不會太大或有何缺點? 如: 低音無法消化、太轟、3頻不均、需開較大聲否則正常音量低音太弱或動態不足或不活潑或衝擊力不足、聲音或視覺太壓迫.....?
4. 依你SCM11、SCM50的使用經驗,我的升級方向建議是:
a. 保留SCM19,升級前端擴大機驅動力和訊源品質
b. 更換為主動版SCM19A/20A/20A pro + 串流DAC前級一體機(顧慮: 升級感可能不夠大?)
c. SCM50ASL/50ASL pro(顧慮: 喇叭太大空間太小無法正常發揮?)

目前空間:
4.5坪4.2M深3.5M寬(不含: 左邊高櫃、右邊小書房),喇叭正面離窗簾最遠90,若擺SCM50背面離窗簾只剩50....
前度主動100擁有者以心得助推一下:
ATC好喇叭,主動式很值得考慮,尤其當前級用上了808,無法形容的好聽。

入手ATC建議買對大小,如果當時我買的是50而非100的話,這喇叭現在應該還留著。
PY8888
請問你當時空間多大? 意思是你的空間太小擺SCM100A太大產生甚麼問題嗎?
139140F
房間空間不夠大,應該是50比較適合,而且50的三頻比100均衡。
1. 你的5坪有包含左右高櫃空間(未扣除)嗎?---牆到牆。扣除了就不到5坪了。
2. 依相片比例地磚是30*30? 空間寬度約7.5片地磚(不含左右高櫃)約只有2.3M,對嗎?---以前的舊家,是35x35的磁磚。比一舊式磁磚般標準的大了10%以上。所以扣櫃子寬度是260cm。
3. SCM50在此空間會不會太大或有何缺點? 如: 低音無法消化、太轟、3頻不均、需開較大聲否則正常音量低音太弱或動態不足或不活潑或衝擊力不足、聲音或視覺太壓迫.....?---
(1)此房間是原本的主臥室,後來改成音響室。但是座位後方有個很大的衣櫃,用窗簾當衣櫃門,減少反射音,且可以吸收低音。所以雖然只有近5坪,但低音不太容易轟轟作響。
(2)ATC SCM50TSL 低音在此是中規中矩,飽滿不過量,其實ATC喇叭低音最不容易出來的是舊款的SCM10,SCM20,要很大力的後級硬催,而且小聲時聲音扁平不立體。SCM50以上中小音量就蠻均衡的了。
(3)搭配的缺點比較囉嗦,後面分開來講。
4. 依你SCM11、SCM50的使用經驗,我的升級方向建議是:
a. 保留SCM19,升級前端擴大機驅動力和訊源品質---SCM19其實很好,如果想調配出喜歡的音色,比主動式的彈性大。這一代ATC進步最多的就是高音。有人問我SCM7,11,19要買哪一代,我會和它們說,各代最好分的就是新款的是鐵面網的,買這就對了。
b. 更換為主動版SCM19A/20A/20A pro + 串流DAC前級一體機(顧慮: 升級感可能不夠大?)---我聽過主動式的最大好處就是三頻均衡,沒有推不好的疑慮,比相同預算的被動式+外接後級容易用相同的總成本,推得更好。但有些人嫌沒味道,比較理性。
c. SCM50ASL/50ASL pro(顧慮: 喇叭太大空間太小無法正常發揮?)---有可能。
ryang1212
1.我座位後面有個很大的衣櫃,算是低頻陷阱。搬家重新裝潢後拆掉,後來再擺大一點的喇叭,低音駐波就明顯。2.主動式的,低頻很可能驅動得比我被動式的+mbl 8011好。此1.2.點的因素都必須考慮。
PY8888
了解謝謝~
ATC SCM50是他家的創業作,據日本Stereo Sound雜誌的編輯說,他認為這麼多型號中,頻段銜接最自然的就是50。
而這對喇叭因為推得好的話,相當動人,所以Proac 以他為藍圖,有很多的分身和衍伸產品。像是Proac Studio EBS就是ATC 50的另個版本,而落地版本的就是Studio Tower,兩對疊一起就是鼎鼎大名的Proac Response 4。不過Proac 用的是Scanspeak 高音。

50的缺點是難推,只有85db,和他家小喇叭差不多,比起SCM 100的88db不靈敏。也就是相同的音量,輸入電壓要多3db(1.41倍),或是功率要多一倍。一般中大喇叭都在88~90db以上,看到這體積的喇叭只有85db,想也知道不太好推。

在我家是進門時間不是時候,剛好處於器材改朝換代之際。原本我是用dynaudio +mbl 系統的。我長期拿各型號dynaudio 配mbl,就是用mbl 的飽滿溫暖,配dynaudio 的精準快速,mbl 配elac 也很好,不過久了即使沒不滿意,但膩了想換味道,整套打算砍掉重練,就是先換喇叭,或先換擴大機的問題。

這時看到Stereo Sound的封面是ATC SCM50TSL 的30週年紀念款,又得到COTY大獎,就毅然換入。整體來說,聲音沒有多大的不滿意,中音拜他家成名的突盆單體之似,厚實而密度高,勝過Dunaudio Confidence C2一截。低音清晰厚重但不過量。比起後來我這間房間用過的Wilson Audio Sophia,一樣的10吋低音,Sophia 的低音量感就多很多,反覆擺位調整才擺平。只是SCM50TSL高音上端,總覺得稍微不夠熱辣,聽吉他演奏的暫態,以及搖滾樂的嘶吼,以及小提琴的細微擦弦聲未盡完美。當初我還試過買Tannoy 的飛碟超高音來配,想增加一點空氣感。

後來買入的SCM11 V3,即使便宜很多很多,約SCM50TSL 1/10價錢吧,但是新的高音真的進步很多,50TSL如果當初是這高音的話.................可能後來我還是會換掉,換來換去是我的樂趣吧。

音響這事情,即使大部分滿意,但是有時候人偏執起來,會把小缺點放大,一直注意這部分,接下來不滿逐漸累積,所以就打算再整治一下。一是換台功率更大,速度更快的後級,像是我用過的Pass X350(當年X350.5和X350.8還沒出來),再來就是換一對好推點的喇叭。mbl 8011的210w/ch,音質不錯,但推力比不上同樣他牌的200w/ch。

之後先換掉的是喇叭。當時Sonus Faber Cremona剛改款成Cremona M。在媒體一致叫好之餘,我忍不住也去聽看看,聽不到10分鐘就買了。不過這次沒失望,從mbl 8011後級換到Accuphase P7100,一樣好聽。這對喇叭我用了5年。

題外話:其實Sonus Faber 也是我很喜歡的牌子,我買過4對:Cremona M,Amati Tradition,Lumina I,Electa Amator I。每一對都拆箱就好聽,也許是他們在出廠前就Run好了,不像ATC,未充分Run in像個悶葫蘆,(EA I例外我是買二手的,當年沒新品可買了)

這是ATC 的前任,Dynaudio Confidence C2。

這是ATC 的後任,Sonus Faber Cremona M。


搬新家之後,主系統擺在客廳,因美觀之故,老婆不准亂換,所以換來換去都是書房小系統。書房只有3坪,換起來限制太多,樂趣也少很多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