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1001 wrote:
這條可以入歐,CP值...(恕刪)


其實中階就不太夠用了....少了最後那一點情感 平平的.........除非你系統本來就染色很重 或反應遲鈍...

插上去就是答案 拔下來是選擇.................



先說常識是常識 定義是定義

名詞可以不一樣型態表達 或者說相同型態 可以用不同名詞表述

但不能說 我以前發燒 那只是發燒 沒說老手 所以我啥時說過老手 那這樣是挑語病 你不能又嘴人又笑人嘴

在討論線的樓 到處說線沒差看的開心就好

了解你系統後 別人跟你討論 你又說其實你知道線有差 差沒那麼多 太累了 玩了兩大箱線後 覺得開心就好 懶得再發燒腦.....

你這是假清高 搞雙標...............抱歉 我直白點.................. 當然你也可以說你爽就好

簡單來說 別人要表達的是 根據你系統與描述來看

可以稱你做 發燒友 資深發燒友 老手 老玩家 中階玩家 或中高階玩家 都還在合理範圍

算是對你的恭維客套 你拿來挑語病

網友想說的應該是說 你這樣的音響愛好與使用者 不應該犯基本音響常識的錯誤 或是想說啥就說啥 只根據自己喜好 在線的樓 避重就輕 純粹主觀言論 有時還說變就變

你卻轉換概念 聽音樂開心好 我系統也不是我想PO的 都是應觀眾要求 ...........是你們想吵得喔

可是你到處在討論線的樓留 你是聽不出差異 美觀就好.................這就可怪矣 至少分享了偏頗的言論
FallenGundam
大概是想求認同,看能不能找到線材沒差論的同好
李奕文 wrote:
先說常識是常識 定義...(恕刪)


認真就輸了!
沒在專心聽的心得也要來說嘴?擺明就是來⋯
上課沒在聽,當考比其他專心上課的人差,只知道抱怨老師沒教⋯⋯
nike6453
別人吃麵你喊燙真有趣
recyko
無聊當有趣….[鬼]
李奕文 wrote:
先說常識是常識 定義...(恕刪)

在ㄧ個相信鬼的地方說自己不相信,我認了自己找麻煩,但我還是尊重相信的人。
李奕文
[鬱卒]
nike6453
我覺得樓上討論USB線材有沒有差的更精彩,不說了我先來享受以前看不起的監聽喇叭了
如果 跟AudioQuest Pearl 系列 USB A to B 線材 相比,差異在那~
李奕文
是鍍銀喔 SUPRA 一般版一樣聲音很悶 聲音都是悶 厚重 但密度是鬆的 速度會更慢
FallenGundam
因為這條真的便宜後來還是入手來玩玩了,這條聲音解析度比pearl更高 高音更亮細節多一些聲音也比較細膩,pearl中低頻比較多 厚厚的 但也不會太差啦 就是那個解析度差了點
USB線材, 種類繁多, 相同用途線材, 一般與發燒, 可能價差百倍千倍…
我從沒買過發燒USB線材, 都是器材隨機附帶的, 見大大們在本樓討論熱絡, 颱風天宅家, 清點一下, 沒在用的USB線材竟然超過30條…30條堆成一座小山
電腦’ 平板’ 手機充電器’ 外接DAC’ 耳擴’ 主動式音箱’ 串流機’ HUB’ 燒錄機’ 錄音介面’ 隨身碟’ 電玩把手’ 開關電源’ 照相機’ 咖啡壺保溫墊’ 微風電扇…原來USB線材無所不在, 功能多元…( 3C 音響產品花了多少銀子? 可怕 )
有些線材包裝都沒拆, 能用不能用, 過期的落塵的, 整理一下午, 大該清出頭緒
手邊線材主要是分USB 2.0 / 3.0 ( 包括3.1’ 3.2’ 閃電 ) / 4.0三種主要規格
但從目視插頭型式, 加上包裝說明, 又區分為Type A / Type B / Type C三大型式, 而二端插頭型狀不同又有Type A-A / TypeA- B / TypeA- C / Type B-C / TypeC-C…
然後又有USB Mini A、B / Micro A、B見之於行動碟, 照相機, 舊款手機…
藉著手邊包裝上文字, 加上網路介紹, 理出一些相關資訊 :
針腳數量 : USB 2.0 接口有4個針腳, USB 3.0 有9個針腳( 二排 ), 新款USB 4.0 連接器有24個針腳…
標誌:: USB 3.0 接口上通常會有"SS" 標誌,表示Super Speed。
傳輸速度:: USB 2.0 的’’理論’’傳輸速度為480 Mbps
而USB 3.0 的’’理論’’傳輸速度為5 Gbps, USB 3.2為20 Gbps
今年協會推廣USB 4.0, 傳輸速度高達40 Gbps
注意 : USB 3.1版本中, 開始引入了支援正反面均可插入的USB Type C接口,而目前3.2 / 4.0版本及雷電接口, 已全面支援USB Type C接口
至於與電腦’ 平板’ 手機設備上的USB埠有不同顏色:USB規格中並沒有規定介面必須使用什麼顏色,不同顏色只是為了更直覺的與2.0介面作區分,主要與傳輸速度與充電性能相關
USB 1.0 / 2.0白色 / 黑色, 充電速度較慢, 最大電流2A或3A
USB 3.0藍色, USB 3.1淺藍綠色,傳輸速度在640 Mbps - 1280 Mbps。
其他與充電相關顏色:紫色 : 支援快充, 最大電流5A, 橘色 : 快充, 最大電流6A, ( 以上顏色大多廠商遵守, 但未能全面一致 ), 各位可看手邊充電豆腐頭…

延伸討論 : 在發燒音響USB線材討論裡都避開一個話題: 為何音響用USB發燒線材多為USB 2.0規格? 不是20年演進至今協會已公布了最新傳輸速度更高的USB 4.0 ? 而端子也從Type A-B大多轉為Type A-C或Type C-C…
大哉問與答 因為USB 2.0已經能滿足大部分音訊傳輸的需求, 且技術成熟, 成本也較低. 雖然USB 4.0 有更高的傳輸速度, 但在音響領域, 傳輸速度並非唯一考量, 音質的提升主要取決於DAC、傳統線材用料、以及主要的電路設計…

個人見解 : 線材係跟著音響主機走, 各大音響主機使用的USB端子多為4針USB 2.0規格, 所以音響USB發燒線材產品, 不管10幾萬的Nordost Valhalla 2, 或近萬元等級的Furutech GT2, 或200元大眾化的寶利威爾, 或音響主機附送的數位線, 大多仍是以USB 2.0規格製作為主…
對串流音樂玩家來說, 下載’ 儲存或當伺服器用的外接式SSD固態硬碟, 多是使用USB 3.0及4.0的雙介面連結端子, 而洞察商機的線材廠商, 也有在製作研發對應的發燒USB線材, 相對於音響燒友而言, 不致斷了連結, 不過別買錯了…
最近也是aq黑珍珠 想升級看看就有考慮這條咖哩棒
但是賣得人蠻多的 感覺不是好跡象...
另一條考慮的是aq carbon 不知道這樣比下來如何?
李奕文
收了就好好聽音樂吧 我這剛好都有這兩條 現在插的是OYAIDE Continental 5S V2 不同的東西 價錢差了兩倍多 如果系統有到在換就好
FallenGundam
李奕文 其實系統有到,只是我不希望USB線染色過重 目前先用supra頂著,未來應該會優先升級其他地方
朋友家裡也有這條,印象相當好
感謝樓主分享,列入口袋名單來試玩看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