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kkk wrote:
現在只能沉靜下來享受音樂給我的孤寂及快樂
而不是一昧去追求架在金錢上而遙不可及的聲音....


貝多芬不是用貝森朵夫鋼琴譜出月光
我彈貝森朵夫也不會變成貝多芬

快樂點!
要做的只不過是努力工作,多賺點錢而已

器材,十年後你看到現在HIEND
也是古董了



enjoy yourself!
ulimie wrote:
有某個不是很知名牌的...(恕刪)


從台灣製作的沒有品牌的東西,變成了國外知名品牌的東西,
除了變成「舶來品」需要課徵關稅,
這個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印象,也是一種價格添加。

另外,台灣不少的所謂音響代理實在做得很糟糕,
但是歐美日本一些有水準的音響,他們的售後服務是國際都可以的,
這種售後服務的成本,也必須反映出來。

更重要的是,這個台灣做的機器,有許多因素讓他無法進入比較有規模的音響店,
但是換了知名品牌之後,音響店就比較放心把它陳列出來,
可以走入實體且相對有形象的通路的費用,也是把售價墊高的原因。

說真的,這裡許多人都因為有經驗而得以享受diyer所生產的貨物,
這些貨物也確實物美價廉,但是請問,萬一你是個沒有太多經驗的玩家,
想要買音響,你會買哪種東西?
而這些其實品質很好的diyer的貨物,如果要走入音響店接觸到這樣的消費者,
他所需要花在宣傳,通路以及客服的成本,又會有多高?

我還是要承認,台灣的外國音響價格實在有點偏高,
但是並不是說外國的東西就是物不美又高價的東西。
jefkkk wrote:
以前常去同事家聽 h...(恕刪)



我自己覺得每個人有享受的方式,
有些人可以沒有其他負擔,把很多金錢投資在音響設備上面,
我們當然羨慕。

可是以您所說的來看,雅瑟前後級也不是什麼很差的搭配,
只要您喜歡,一段時間之後,您還是很容易就根據自己的口味調整搭配,
一樣可以聽到很好聽的音樂。

可以負擔百萬或千萬音響的人,有他自己的苦惱,
音樂給所有人的好處,都是放鬆壓力跟忘卻苦惱,
不管你是億萬富翁,還是一萬富翁,這種享受都是一樣的。

我以前還曾經很生氣身邊有朋友堅持要聽mp3,
還硬說那糊得根本無法忍受的低音叫做「震撼」,
不過現在我也換了想法,對於他來說,那就是他的享受。
或許有朝一日他也會開始聆聽cd,找尋cdp而不是什麼mp3,
但是至少在目前,他聽著mp3就很快樂,那有什麼不好?

我很恭喜您,雅瑟西裝穿整套,聲音一樣可以很好聽,
每天可以舒舒服服聽音樂,享受樂趣,還可以想著將來可以更換哪些器材找更喜歡的音樂,
這不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嗎?
K鍵 wrote:
如果不用花錢 送你一套音響 台灣音響 國外音響 你選哪一個??
我選國外音響......


到音響室,把燈全關了
二個放來聽
我才知道要選哪一組...
ulimie wrote:
有某個不是很知名牌的台製品管機, 售價 $45,000.-

結果, 該廠商為某國外知名品牌代工, 外型幾乎相同, 就是貼的 MARK 不一樣, 內臟完全相同.
過了鹹水回售台灣, 價錢翻了幾翻變成是 $130,000.-

這個要怎麼說?


音響店裡那些泡茶喝咖啡的
也要用錢養啊...
很好奇耶想問一下是哪各品牌??幫哪個大廠代工?
Isle of Skye wrote:
貝多芬不是用貝森朵夫...(恕刪)


joetliu wrote:
我自己覺得每個人有享受的方式,...(恕刪)


嗯嗯....
老實說,我是很滿意現有的設備,
音樂也帶給我前所未有的感受,

雖然她沒有管機的溫馴,高頻又稍顯銳利,
但中低音域的紥實,快速又流暢的音頻反應,
很適合喜愛爵士及藍調的我,
Vocal 的表現也很出色,
在沒有其它'誘惑'下,我倒是挺能蔽帚自珍...
聽自己能力所及的就可以了, 管它是台灣音響還是國外音響, 隨著自己能力的提升, 跟著升級享受每一階段的快樂是一件幸福的事, 某甲從5000元的音響升級到5萬元, 某乙從20萬元升級到200萬元, 誰比較快樂呢? 如果甲和乙都從中獲得了升級的快樂, 那麼甲和乙是相同的. A君買台灣音響認為用比較少的代價買到和幾倍價格的國外音響同樣的聲音, 他因此超快樂, 那是好事, B君感覺自己買了一個知名進口品牌, 播出來的聲音真的有比較好, 設計真的比較有品味, 或是單純的比較體面, 他也因此超快樂, 這也是好事. 如果A君要去嘲笑B君是傻B, B君嘲笑A君上不了檯面, 那麼A,B兩君都不會快樂了.

我個人很享受努力創造, 努力消費所帶來的喜悅, 當我30多年前從11路私家車換成腳踏車時候很幸福, 之後買了第一輛新生代50CC機車, 也很幸福, 快20年前換了300SEL還是同樣的幸福, 現在如果要獲得同樣的幸福感覺, 估計會回到小折, 甚至是11路私家車, 不用再為生活奔波, 能快快樂樂騎小折, 能走路跑步養生也很幸福. 音響也是個過程, 當我唸書的時候, 看班上的僑生拿著那種左右兩個大大喇叭的Sony錄音機手提音響, 很拉風地開舞會, 那個羨慕的感覺想起來猶如昨日, 真的是只要擁有一台就死而無憾了, 10多年前當我從雅瑟喇叭換成Spendor G1000, 從那喇叭播出來的實在是天籟之音啊, 真他媽的爽, 人生至此, 夫復何憾? 去年換了Lumen White White Light, 原來這才是臨場感, 陶醉得快忘了自己姓啥, 再回去聽G1000, 低頻够力但總是有點不對勁, 中音Vocal被低頻壓著有點盎盎的, 高音那就差遠了, 原來過去還有很多聲音沒有聽到, 那麼下次換什麼機呢? 也許會DIY吧, 不管換什麼機, 只要願意總能找到幸福的感覺, 不是嗎?
mark1008 wrote:
聽自己能力所及的就可...(恕刪)


同意

但能活在當下的人不多
而對活在當下心領神會的人也不多

不少人認為,活在當下,就是不求真善美
誤解可大了

但這種生活態度很難說明白
就看個人造化了
jefkkk wrote:
以前常去同事家聽 h...(恕刪)


這個才是該有的境界,把心思放在聽音樂上,而不是器材的追求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