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iiT wrote:
人聲可以再「溫暖、鬆厚」一點應會更耐聽(恕刪)
如果就只這些部分,其他都不錯,哪可以假設目前系統上喇叭位置及換括設定上是ok的,之前我有提到換主喇線會有改變,找「溫暖、鬆厚」的喇叭線試試,你的x32是向哪家電買的,應該可以和他商量一下借個cardas喇叭線來,(如果那家是鈦孚或極品的簽約經銷商的話). 但是我不知你用的線是甚麼?
TiiiT wrote:
1. 常聽環擴與綜擴比,音響性較好但音樂性較差,請問音響性和音樂性的聽感與電器特性主要差異為何?
2. 純A類綜擴或後級很少,只因效率低和成本高? 還是當今很多AB類甚至D類的技術已能做出不輸一般A類的音質或音色,所以純A類需求大多已被取代?
3. 前管後晶聽起來似乎是合理且經濟的折衷架構,實際上是噱頭居多還是CP質不錯? 算目前的主流之一嗎?
4. 無情大建議的NuPrime STA-9後級的二次諧波似乎不錯,但有點懷疑同樣120W/8ohm規格,D類STA-9的推力和客觀音質真會比目前的AB類環擴好嗎? 有無網兄比較過或知道哪裡可以試聽呢? (註: STA-9輸入訊號最前端採用JFET晶體管作單端1:1放大,當中特別加強了二次諧波之響應,從而模仿真空管與三極管放大的獨有音色。STA-9 的音效,就像膽擴音機一樣,包含豐富二次諧波響應,因而訊噪比較低(SNR) > 90DB. 但這測量結果不代表STA-9會產生可聞自生噪音,只代表它的音效蘊藏著膽機特有的豐富二次諧波誘人音色)
3. Aries Mini功能符合需求(支援Tidal MQA解碼,可接硬碟直撥CD rip檔),DAC晶片ESS ES9018K2M(32bit with jitter eliminator)看起來也很厲害,但類比輸出線路較簡單(OPA LME49740),若直接用它的RCA類比輸出,不知這樣是否只是缺乏潤色聲音乏味,但仍可由後端擴大機潤色? 還是OPA LME49740會產生後端設備無法彌補的失真或音質破壞?
4. TEAC NT-505和Aries Mini比,主要多了較嚴謹的前級線路和音量控制(採可變增益放大器)可直入後級,不知其類比輸出音色是否明顯比Aries Mini好很多(價差3倍)? 聲底音色差異為何? 有無網兄實際比較過NT-505?
5. NT-505 固定輸出是2V,可調音量輸出卻提高到6V,為什麼? 後級額定輸入大多在1V以下,6Vmax意味著正常聆聽時音量要調到非常小,這樣不會增加失真或雜訊嗎? 為何很多DAC的可調音量輸出設計都要調高到6V? 有何理論或典故嗎?
6. SV-237MK前管後晶綜擴是德國Vincent品牌大陸製(或大陸製貼德國品牌),很冷門,算性價比高? 還是不建議買? 為什麼?
7. Nature Audio有一些國產土炮和一些仿MBL的擴大機,算性價比高? 還是不建議買? 為什麼? 有推薦的機型嗎?
8. 如果您遇到我的狀況(整體還算滿意,但希望人聲再溫暖、鬆厚和有韻味一點,X32不動),會採怎樣的架構? 用那些設備型號? (可分階段改善)(恕刪)
Antus wrote:
請問你有聽過相同的音(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