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雅瑟Diamond Mini 系列的喇叭都是用什麼擴大機呢?


DennisChen2003 wrote:
做個台灣人好像也不錯啦!


最重要的是吃的又便宜又好。在美國二十~三十鎂吃的仍然是不達不七,在台灣300台幣就可以有大餐了!

另外台灣每年都有TAS,美國Amazon雖然也有,但很貴。下次回台要多蒐購幾片。
這讓我想起當年在念書時若是想吃道地的排骨飯要開四個多小時的車到亞特蘭大,還要到港式燒臘店外帶一些叉燒肉,最重要的是要去大華採買,很多東西都是Wall Mart買不到的!

小弟其實對吃的不挑惕,20~30美元的大餐偶爾吃一下,平時嘴饞就到福州人開的Chinese Buffet去,午餐6~7塊可以解決,晚餐端出海鮮10塊以內也可以打發的了。如果是吃速食的話很喜歡Taco Bell 的Taco Salad,什麼時候台灣也開一家可以讓我解解饞!

TAS所選的曲目真的不錯,在PC Home網購就可以買到了,滿額還24小時內送到家,真是方便啊!

DennisChen2003 wrote:
這讓我想起當年在念書...(恕刪)

在美國買音響真的便宜太多了...我大學在荒涼的ohio
可惜大學時期對音響是初哥...結果是買cerwin vega,infinity,mtx和jbl...以前覺得單體大就好
住台灣的好處是熱鬧啊 晚上不像北美這邊只能在家看看球賽聽聽音樂

最近把前面客廳整理了一下 前半放我的2聲道系統 後半變成小孩的讀書間

目前器材還有擺位調整的差不多了 接下來下個月要來做room treatment

justthinking wrote:
住台灣的好處是熱鬧...(恕刪)


805D還有管機耶!

不過後面還有兩對喇叭擺著沒有用,是不是有點可惜?

我現在中央兩邊用的是主喇叭, 外側兩邊則是多出的一對當成副喇叭. 若是用環擴推,這對是設定成Wide speakers, 若是用來做二聲道,則主副喇叭一起發聲. 由於主副喇叭都是B&W,所以音色算是很一致,而且兩對喇叭一起發聲,真的是有對氣勢有很不錯的加分作用,好像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更何況這兩對喇叭可不是臭皮匠!

justhinking大大也許也可試試看喔,這麼好的小喇叭放在後面不用蠻可惜的.
Monte920 wrote:

我的意見跟wllee大大一樣,你問題的癥結是在聆聽環境,不是在器材. 你目前的器材(PM8005, Diamond Mini)已經算是很不錯了,而你的局限空間讓你目前的器材連一半的實力都還發揮不到.

換了更高檔的器材又怎麼樣? 也許細節增加一點點,但你的聆聽環境就是無法讓音樂的氣勢發揮出來,年紀輕輕的就已經衝那麼高檔的器材,換來的若只是氣餒,聽交響曲竟然還要常常調整音量,恐怕再幾年後只是澆熄你對聆聽音樂的興趣! ..(恕刪)


就是這樣,空間不夠,音量太小,就完全無法展現音樂的動態與氣勢,音場,層次與定位也不會出來,再高檔的器材都沒有用, 當然器材更高檔在低音量就可以推出低音或是超低音是沒錯的,但是動態就沒法展現出來
小弟第一次聽到自己的音響展現大動態,以動若脫兔速度推出有層次的低音與超低音,真的感動到快哭出來

每個人都繳過學費,小弟也是如此, 空間不夠音量不足的時候,幾十萬的學費都是白繳的

wllee9918 wrote:
就是這樣,空間不夠...(恕刪)


感謝wllee大的薦言,小弟目前的問題應該就是在空間方面,音響設備雖不算高檔,但也能滿足大部分的人了,目前Diamond Mini-x與PM-8005都是放在不到四坪的臥房,聆聽位置距離喇叭僅有1.5m,請問wllee大以小弟目前的設備大約需要多大的空間才能發揮他的實力呢?

前輩走過的路所得到的經驗願意和小弟分享真的十分感激,就如同您所說,玩音響如同求學,是需要繳學費的,學費繳了就要好好的學習,而不是一直丟錢進去,小弟會把升級音響設備的錢存起來,以備將來不時之需,畢竟將來有老婆小孩要照顧才是真的要花大錢的時候。

若小弟將來在音響這條路上有疑問,也希望各位前輩能提供指引讓小弟走在對的方向!

版主對器材、空間…等等疑惑的求解,我個人認為,版主要不要先釐清版主自己對音樂的認知和需求是什麼

版主學過鋼琴,試想若把那台鋼琴(我猜是直立式鋼琴!?)放在版主現在四坪的聆聽空間裡彈下面網頁莫札特的小星星,會是怎樣的音響效果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YSk2r9YqeU&spfreload=10

我說一定嫌太吵,所以要踩鋼琴的弱音踏板以求降音量。但用了弱音踏板後就一定會發現所有音域的音色都會黯淡無光:高音少了通透的明亮,中音像是戴了口罩在說話,低音更是沒了向下延伸的低沈微振

雖說聲音的傳遞都是希望清楚不失真,但不同的音樂類型是需要不同的表演空間,所以不同的喜好也跟音響器材和空間有著絕對的關係

曾經有朋友邀我去聽他花了幾十萬新買的音響器材,結果發現全都夾板牆面、摟空地板和天花板的五坪空間竟讓所有的聲音都變了調(因為聲音穿透,反射太少了),而朋友擺在聆聽沙發後面新買給小孩近二十萬的河合直立式鋼琴竟也有高音亮不起來的問題(不確定是鋼琴或空間導致,也考慮到友人的心境,所以沒說),我很清楚在朋友那樣的空間裡開音響聽音樂或彈琴一定都不會好聽

自己雖是學理工,但從學習音樂和對音樂的研究和接觸發現,空間確實是影響聲音的第一關鍵,而樂器或音響器材雖不像空間影響那麼大,但也別忘了為何很多音樂家會為了找到滿意的好樂器而費盡心思了,而這個滿意更是無法用科技量測的數字找到答案

曾經把兩把價差有50倍的小提琴給也會拉琴、自稱有絕對音感來家裡的鋼琴調音師試拉和選擇,結果調音師選了便宜的那把。我心裡知道便宜的那把本來就是聲音很開又超值的學生練習琴,但卻缺乏泛音的共振,和更多音色的變化,是當天太潮濕的天氣讓貴的那把琴悶住而受了冤屈,好天氣拉貴的那把琴,是會感受到整把琴的全身振動(連琴把都會,而練習琴則沒有)

還有,在我十坪的聆聽空間假日也用來教琴,只要把所有提琴的音準都調準,拉琴時常常可以聽到閒置提琴所發出的共振泛音(倒是沒聽見過家裡鋼琴和提琴共鳴的泛音)

音樂的重播牽涉了太多的如:收音Mic器材、位置、演奏空間、混音技術、器材設備、播放空間、播放器材...等等複雜因素,所以說了些故事,希望對版主有所幫助。而這些故事還是得親身投入、思索、用功、機緣和時間的累積才有這些心得

Mobile 01真是個有趣的地方,年前買新電視的資訊也是受惠於Mobile 01
所以只要時間許可,分享自己在音樂和音響方面的一些經驗和心得,也是一種榮幸和快樂

iping507 wrote:
版主對器材、空間…...(恕刪)


感謝iping大給的建議,小弟也感覺到我目前的問題是太專注於音響器材而忽略掉其他對好聽音樂更重要的元素。

小弟也同樣是工學院畢業的,可能是工程師的背景使然,什麼器材都是先從spec看起,喇叭靈敏度高就認為他好推,響應頻率廣就認有漂亮的高音與下沉的低頻,一般人所能聽到的頻率範圍大約就是在20~20kHz之間,超出這個範圍對音響性多少有點幫助,但影響力已經不大了。

有去過音響店是聽過一些器材,但是每次要進門都要鼓起勇氣,畢竟店家是要賺錢的,他們也會打量一下你買不買的起這些音響設備。但是有些音響店真的很會看人,看你是新手就好像看到一隻肥羊一樣用高價賣給你,不然就是根本不太想理你。

小弟雖然學過幾年鋼琴,但是目前最常聽的音樂卻是弦樂,大提琴與弦樂四重奏這種小編制的室內
樂更是我最喜歡的類型,偶爾也會聽聽爵士樂在睡前放鬆一下。

就如您所述,音響牽扯到的元素真的是非常的廣泛,我也一直是處於學習的狀態,邊爬文邊聽音樂也是一大享受!
請問樓主後來換了那台擴大機?這些年來的心得如何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