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坑可以很便宜,買一部內置唱頭放大的唱盤,配一對有音量控制的主動喇叭就可。
但是像上面講的,每10-20分鐘就要站起來換面/換片。

個人黑膠和高清串流都有在聽,唱片因為記得小時候父親很喜歡聽,也很喜歡慢慢把唱頭放下,然後看著唱片轉那種感覺。串流則是因為方便。CD也有,但是只限於串流不太找得到的,例如遊戲原聲帶或是真的很喜歡的歌手/樂團(九寸釘,東京事變,福居涼,YOASOBI等)。平常辦公的時候放串流/cd當背景音樂,休息的時候就聽一兩張黑膠。
樓主這篇一年多了,買或不買應該早有定論。

不過還是提一下看法。

作為一個玩具,很便宜的買一台是可以的。都是最便宜那一級的,現在要付出的代價比以前低太多了。以前的人多數也不會有太多的唱片,通常就是那幾十張反覆聽,這樣也可以很快樂。

但是在這個時代,作為一個真正用來聽音樂的工具,很致命的,很多新出版的音樂不會有lp, 極少數有,取得的代價也相對高很多。

某些聆樂領域,如果能夠取得足量的唱片,心態上也無缺少新出版品的遺憾,那留在lp 的時空是可以的。我停留在lp很長一段時間,和我幾千張的唱片。

二十年前一趟美國之行讓事情有些改變。旅行時間有點尷尬,一年,不長不短,不適合花大錢建制音響(當時在台灣我用的是td124和lp12, 自己畫電路設計全真空管唱頭放大器和後級,電子分音的altec a5,沒有cd唱盤),但我還是需要音樂。用筆電和radio shack 7.99美金的電腦喇叭,上amazon買cd, 聽了一年,發現心靈上並沒有比較不滿足(唯一的不滿足是不方便有太多累贅,所以cd沒有買很多,當時串流還只是空中樓閣)。

我現在用樹莓派(早些時候是win10+foobar2000, 沒有不好,但不喜歡聽音樂還要開電腦的感覺,樹莓派也是電腦,但沒有那種正式感)、便宜的dac、便宜的國產晶體機和三十幾年前買的3/5a, 我很快樂。
l6632154j wrote:
如題,在MD癮好不容...(恕刪)

https://youtu.be/OktRjLUZmgI
想省錢,想退坑可以看這個。

黑膠並不會讓音質變好,只不過是換個口味罷了。
那如果要換口味,為何不乾脆多訂閱一兩個串流平台呢?平台會自動推送一大堆你從來沒聽過的音樂給你聽,讓你打開一扇又一扇的門窗不好嗎?
Marimba
其實就是儀式感作祟 [大笑], 視覺影響聽覺, 讓人自我感覺良好
要入黑膠坑之前
先參考YT的HK 68影片
從四年多前這位YT主就拍了許多黑膠知識影片

黑膠迷人的是調教後的聲音表現
這是CD及串流所無法比擬
JohnTitor
看看樓上的影片吧,黑膠比較好聽其實是受到視覺的影響,盲測就打臉黑膠好聽說法
Ludy魔鬼
個人感受,無關他人說法
個人認為如果想入門但預算有限不如先入手目前可以負擔的硬體設備(有的2手品也不錯啊).而軟體(膠)則可以持續擴充...之後真的有興趣再慢慢升級硬體就好,而反之想退坑時軟體也比較好處理...
EMT927、930那種幾乎沒啥好調的在我玩lp後期時對我來說更迷人,只是找不到狀況好價錢又合理的

年輕時可以徹夜調唱頭,超距,水平,vta, 針壓,抗滑....,然後放上一張180g的,x!,唱片(物理)厚度不對(跟調教時用的唱片比),全部重來

現在眼花手抖,沒本事這樣玩了。
聽過最好聽的是大膠卷.......LP後面站..
firedragon wrote:
大膠卷


這是什麼?盤帶還是膠片(影片)? 還是什麼我沒聽過的載體?

盤帶有盤帶的難處(完全停產,當年也不易買民用錄音成品,保存...),膠片以前的電影會放聲軌在播放拷貝上面,我再電影資料館片庫整理過庫存,多數母帶沒有聲軌,很偶爾整理到拷貝的時候,監聽過品質,哪裡好?上個世紀啥MERCURY35MM錄音根本....
樓上47樓說的大膠捲應該是指70mm影片(一般是35mm),
IMAX技術, 是當代電視影音與家庭劇院音效無法取代的 – 這句話曾聽過, 不知道誰說的
電影捍衛戰士' 暗黑騎士...( 家用DVD是拷錄版 )
史蒂芬史匹柏' 約翰威廉斯, 沒在帶頭, 好來烏也就沒人用來拍高成本' 音效 '片了( 柯達膠捲也過氣了,史導沒事一個鏡頭重拍10遍, 製作人不倒也難, 換數位, 不怕, 你可重拍20次 )
知之有限, 各位可自去google或維基百科考古一下 ( 不是啦, 還只是疫情前的事, 對不起 )
這款5. 1 / 7.1 聲道, 台北美麗華用到2016, 可能目前基隆海博館有引進設備, 還在用...
一年多了,還是回復一下各位
先說結論:最後還是退了沒入坑(至少撐過上次的衝動期了)

小凡的凡凡 wrote:
先說唱盤 ? 不管100美金的鐵三角入門款, 或是10,000美金的 McIntosh Mti 100( 台灣就是標這個價+ ) , 一次到位或是慢慢走下去?

鐵三角入門款的價格下不了手(可以負擔,只是看到這麼大的數字(好幾千)會縮)

小凡的凡凡 wrote:
接著輪到唱片, 先想好平時都聽甚麼? 歐美古典' 爵士' 搖滾' 華語還是宮崎駿?... 日本卡通還好, 宮老先生還健康, 他的龍貓大樹那張還沒人敢盜版...喜歡馬勒? 糟了, 音樂界大師級認可的十張完整曲目的唱片版本, 就有七個, 若加上知名度不高的, 或節錄的, 非盜版的...許多迷上的, 會買錯? 會聽不釋手, 或是一直比較下去, 蒐集下去...

目前(指一年前)暫時想到可能就先買張五月天的彩膠,然後且看且走
(還有就是上網拍找找45轉的老兒歌及動畫EP之類的)




小凡的凡凡 wrote:
再一個問題, 南方'先生'曾有描述他聽黑膠的環境和心境, 大意是 : 先泡杯茶' 再選張唱片' 在房間安靜的角落, 一張躺椅靠枕, 坐下, 開始享受那1-2小時的心靈平靜...啊哈年輕人啊, 您抽得出時間嗎? 不要過早享受安逸吧, 豪情壯志會被磨滅的......(恕刪)

這倒不用擔心......已經磨光躺平了(晚上躺床上會希望明天不要再醒來的那種空虛了)
(出門上班只因早上仍然醒來的那種燃燒殆盡)
反正單身狗一個,疫情狀態下也不太好跑去獨自逛個展啥的

Shawnbosjob wrote:
那如果要換口味,為何不乾脆多訂閱一兩個串流平台呢?平台會自動推送一大堆你從來沒聽過的音樂給你聽,讓你打開一扇又一扇的門窗不好嗎?

串流好貴,還要網路(walkman不聯網吧?難道用手機聽歌不成??而且手機的網路費也是筆開銷),而且檔案終究不是自己的(上架下架終止服務全部都是串流平台說了算)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