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這麼多人討論卡帶我小時侯市場上只剩CD隨身聽, 跟少數庫存沒人買的卡帶隨身聽看不到零售大型卡帶播放機帶子只剩2捲-滖邊的錄音帶,還是別人丟掉的二手貨,聽久了聲音變差還要重錄一次看看別人開箱文回味吧Loompster wrote:數位聲音很尖....(恕刪)
會想回味卡帶,多半有些年紀CD出來時大概我國中時吧無論CD手提音響還是後來大學的CD隨身聽可能數位類比轉換還沒很成熟吧CD音色確實比較偏乾冷,沒有卡帶好聽印象家裡那台aiwa CD手提音響播放王傑的歌懷疑根本不是王傑唱的,無敵難聽到大學畢業當兵前,還是習慣用卡帶聽音樂當年CD唯一方便只有選曲快可是卡帶還有可以自己錄製喜歡歌曲優勢當年大學時別說CD-ROMHD硬碟都只見過一次1MB硬碟1萬塊,多金好野人才有辦法買下手或許現在CD播放機不可同日而語更新的數位訊源也逐漸取代CD但是數位化只是更容易保存罷了更好的數位格式是要接近理想類比所以數位的東西不代表一定勝過類比畢竟原始音源就是類比,到你耳朵裡的也是類比數位只是調音工具與保存罷了
地獄貓 wrote:這樣說讓人懷疑你真的(恕刪) 你喜歡去追求啊,我沒錢了,後面想想各方面都有限,算了...我在等看看會不會有器材降價,買來玩玩,上次有買到降價的nuforce icon hdp,還在等其他的...
如果以前留下來還有不少卡帶,而且二手市場還能找到不錯的卡座的話,那去買一台保存良好的二手卡座來玩玩仍然是值得的. (我就是這種類型的)但如果現在手邊沒有什麼卡帶,品項好的二手卡座也難尋的話,我覺得不需要去多花力氣來懷古. 至於手提式或隨身聽型的卡式錄音機就別期望有什麼好的音質了.
vicence wrote:數位只是調音工具與保存罷了 類比那麼厲害,為什麼還要經過"數位只是調音工具與保存"那不是全毀了!?數位化以來四十餘年,全人類總計大概有1or200億(現在就有70幾億),難說沒有人發現我們走錯路了嗎?各國那些製造器材的就算了,寫音響報導的(當然包括台灣)都是黑心誤導,現在發現只有您是明燈是導師!!!真是神人!拜~再拜~三拜~~
James wrote:日本將卡帶的聲音表現做到極致,好的音源(如SACD)、錄音設備、好的空白卡帶、好的卡帶播放設備、好的耳機,聆聽時在聲音的細膩度表現上是絕對比CD還要好。 這是轉錄後聲音比原來的SACD好的意思嗎?
vicence wrote:會想回味卡帶,多半有(恕刪) 我的CD播放系統也是想要讓它盡量趨於類比聽感,類似黑膠或錄音帶,所以選擇cdp都會選擇有支援時鐘端子以方便後面接駁時脈跟GPSDO, 讓聲音更連續及綿密,但以人聲來說還是差一段距離。雖然心儀錄音帶聲音,自身也有三磁頭卡座,但買過幾次錄音帶感想就是很容易踩到雷,因為外觀也看不出來好壞,而且現在二手錄音帶也不便宜,所以只能偶爾拿來回味。
我記得學校很多CD不靈光的手提音響這些產品真的設計大有問題就像你說的CD聲音真的很...OOXX但是同一台自己錄自己放的錄音帶聲就不錯甚至line-in、麥克風in也不錯導致課程教具都拿去唱歌彈樂器多年後才知道那些還是高檔手提音響....當時要1~2萬好坑爹啊....vicence wrote:會想回味卡帶,多半有些年紀CD出來時大概我國中時吧無論CD手提音響還是後來大學的CD隨身聽可能數位類比轉換還沒很成熟吧CD音色確實比較偏乾冷,沒有卡帶好聽印象家裡那台aiwa CD手提音響播放王傑的歌懷疑根本不是王傑唱的,無敵難聽到大學畢業當兵前,還是習慣用卡帶聽音樂
轉錄上限應該是逼近音源聽感要變好,常見應該是加了音效處理器,像動能效果之類另一種情況是機器輸出規格不同像音響常有固定規格但曾經有種音質也很好的DAT隨身聽因為line輸出的規格不同即使標示為line out,直接接到音響上還是某些地方怪怪的要調leecheelin wrote:這是轉錄後聲音比原來的SACD好的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