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wrote:
卡帶在興盛時期,日本將卡帶的聲音表現做到極致,好的音源(如SACD)、錄音設備、好的空白卡帶、好的卡帶播放設備、好的耳機,聆聽時在聲音的細膩度表現上是絕對比CD還要好


1980年代是卡帶最興盛的時候,差不多也是CD剛出來的時候,
那時候CD剛上市,播放設備跟技術還不成熟,聲音比不上卡帶是沒話說..
40年過去,現在CD都走到末途了,硬體轉盤跟軟體解碼的技術跟產品也已經成熟而且技術日新月異
這時候還說數位音源聲音比不上卡帶就只能說是用家的問題了
即便是黑膠或盤帶,
沒有調整到真的好的類比系統要贏數位都不是簡單的事..
我的常常更新部落格:http://myrmidomphotomusic.blogspot.com/
lingo1388 wrote:
類比那麼厲害,為什麼(恕刪)


資料數位化,不就是為了應用與保存嗎?
但數位化後的資料經過運算
會不會比原音好,這就見仁見智
頻寬好,加料調音好
不代表人耳最敏感的聽覺頻段的質感好
否則LKK的LS3/5a與老號角,就不會還有人喜歡了

當未來人講話只有快速的高低音起伏
透過腦內自動解碼
也許就不再有聽唱歌還要類比轉數位問題...
sbx700a wrote:
我記得學校很多CD不(恕刪)


買不起上萬的手提音響
記得當年老爸被我妹嚕到不行才買的
不過當年CD撥放音質真的很糟糕
一直到抗拒到有小孩後才又買了好一點的床頭音響
這也過了15年後了
其實聽起來也不差,開始被洗腦入坑
vicence wrote:
資料數位化,不就是為(恕刪)


"數位"到底是你說的為了"數位只是調音工具與保存"還是你說的"為了應用與保存"??????????

本來覺得對"數位"還知道一點點,被你這麼一說,反而覺得一頭霧水!!!
其實,你說的都不是啦!以偏概全,以管窺天,只能這麼說了
lingo1388 wrote:
"數位"到底是你說的...(恕刪)


調音比較狹義,應用比較廣義
那你來說說資料數位化的目的是什麼?

但無論如何
數位最終要還原類比
因為你眼睛看的耳朵聽的都是類比
至於誰好,各時代有不同定論
最明顯莫過於傳統底片VS數位相機
傳統底片不好嗎? 但還是走上淘汰命運
而無論手機、數位相機,哪台不是演算加味出來的?

不要以為數位就忠於原味
從播放韌體、DA轉換到類比輸出
到處都是調音調味..
vicence wrote:
調音比較狹義,應用比(恕刪)


實在不懂你在說什麼!?瞭解"載體"是什麼嗎?

喜不喜歡是個人問題,但好壞是有比較有標準的;回到主題:"卡帶"( 黑膠)等傳統類比訊源,都會磨擦生熱,"熱"是什麼意思?就是失真嘛,說它比沒失真的數位好?以現有科技插入儀測不就清楚了,舉例好了,換成數字來說,90會分比100分好,強???有事嗎?

現行的音響從,訊號產生→功率放大→喇叭發聲,「數位」其實只佔一小部分(D類放大,各家不同,也不知道該怎麼算),如此就能枉下斷言?聽過數位錄音版本刻成黑膠嗎?這樣的類比有比數位強???問題出在數位←→類比轉換,人類要到"數位"還有一段路要走,故不要以偏概全,以管窺天才是!
lingo1388 wrote:
實在不懂你在說什麼!(恕刪)


斯斯有兩種,失真也分很多種
真空管失真也很高喔
但還是很多人愛

雞同鴨講
現在談的是訊號產生前音樂載體與轉換問題
數位也不是完美,別坐井觀天類比就比數位差
當然
現在數位音源已走一大段路
除了圖個方便外
無須再回頭,庸人自擾
vicence wrote:
斯斯有兩種,失真也分(恕刪)


靠!辯方律師秒變控方律師!!!!哈哈~~~高興就好,音樂多聽!多聽!多聽!

嗯~~~~"訊號產生前音樂載體"又什麼意思????????
lingo1388 wrote:
靠!辯方律師秒變控方(恕刪)
''

靠啥靠咧!
多讀點書別只會靠
老子現在聽音樂養老罷了
別用回文私訊
懶得再回應,料都沒有
vicence wrote:
靠啥靠咧!
多讀點書別只會靠
老子現在聽音樂養老罷了
別用回文私訊
懶得再回應,料都沒有


這樣也翻臉???
"懶得再回應,料都沒有"怎麼知道要跟你這樣說!!!哈哈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