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講廢話,
CD無論是頻寬動態跟解析度+方便性都遠強過卡帶,
差別只有所謂的類比音質,
但硬要把這說成多好也是唬爛,
別因為現在LP復興 (文青感、潮、炫) 就一昧地認為類比載體一定就比較好。
在TELARC西部大趕集最暢銷的年代,我試過用TDK的二氧化鉻及金屬帶將CD轉錄成卡帶聽過,
只能說卡帶只剩下有個樣子,規模感跟寫實感大輸,少了拳拳到肉的刺激,
加上因為底噪,把杜比B或杜比C減噪一開,更糟糕,聲音變得更悶,完全沒有CD那種開闊清透感。
所以接下來的90年代就是CD的天下了。
實話實說罷了 ...
PS:卡帶跟CD的差別比所謂調音道具還大非常多,如果覺得換了條線、換個角錐或裝了接地盒甚至貼了元素貼紙有驚人提升效果,那還是不要聽卡帶好了 ...
之前也是找了理由勉強留個幾卷
後來機器沒了,加上錄音帶的聲音及清理保管等問題
就全部丟了
丟之前,還是有把即將bye bye的錄音帶轉錄到MD
卡帶聲音是否真的不堪
沒一定
之前Technics有杜比dBX的降躁技術(就是除杜比B及C之外的另一系統)
當時確實讓我有驚豔的靓聲感覺(音源來自CD)
所有錄音都改用這系統
可是問題來了,只要是用非杜比dBX的系統機器
聲音就是瘦、尖、窄,根本無法聽得下去
到頭來又要使用杜比B或C錄音才能在其他隨身聽聽得下去
雖然杜比C號稱比B還好
可是還是悶,為了降躁高音就是必須衰減
至於鐵帶、二氧化硌帶或普通帶
當然多少會有聲音上的差別
但是只要是來源的聲音還不差,聽起來就OK
那個年代就是容易滿足吧!!!
當時會使用錄音帶
除了錄廣播,還有就是討厭聽到黑膠的刮傷雜音
自認使用錄音帶除了時間久會掉粉外
至少不會有刮傷帶子的風險
帶子斷了,花個少少的錢就可以請賣唱片的店家用膠帶連起來繼續使用
DAT我沒迎接到
MD成為我目前最愛的錄音系統了
只是一個原則
我不會把黑膠錄到MD
類比歸類比,數位歸數位
杜比@tape是一種可相容、但錄錯時不保證音質
您提到的就是關鍵
蠻好奇以前賣隨身聽的廠商都沒有標示在機器上,錄錯就不好聽了
(至於key在哪裡,讓小弟我賣個關子,滿足下虛榮心)
我小時侯撿到卡帶後期的二手隨身聽
屬於自動判斷tape磁粉類調整偏壓的機種
依帶別可播到1.6khz或1.8khz
本來很羨慕別人拿MD、CD,沒想到MDCD都壞光了,
而那個捲成荷葉邊的錄音帶還可以play....
Ludy魔鬼 wrote:
卡帶聲音是否真的不堪
沒一定
之前Technics有杜比dBX的降躁技術(就是除杜比B及C之外的另一系統)
當時確實讓我有驚豔的靓聲感覺(音源來自CD)
所有錄音都改用這系統
可是問題來了,只要是用非杜比dBX的系統機器
聲音就是瘦、尖、窄,根本無法聽得下去
到頭來又要使用杜比B或C錄音才能在其他隨身聽聽得下去
雖然杜比C號稱比B還好
可是還是悶,為了降躁高音就是必須衰減
至於鐵帶、二氧化硌帶或普通帶
當然多少會有聲音上的差別
但是只要是來源的聲音還不差,聽起來就OK
那個年代就是容易滿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