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 目前的系統為雅瑟 P307A +R2.5 +BE-718

最近想再購入一台R2.5 變成兩台後級推一組喇叭

請問有網兄玩此方法嗎?

因為聴說 效果不錯 所以想要試試

請大家不吝賜教~!!

謝謝
文章關鍵字



很多人都有兩台後級阿 小弟也是兩台後級
MBL 6010D <-前級
MBL 9008A X2 <-後級
主要是看你的空間夠不夠大,裝設兩台後級的理由是? (量感不夠嗎? 喇叭太難推?)
亞瑟的機器我比較不熟 看能不能這樣玩嚕~!

mpmp643 wrote:
小弟 目前的系統為雅...(恕刪)


橋接??

USHER R系列後級記得是可以橋接方式加大推力,問問USHER就知道了~~~
Vanity is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 ~~~ "The Devil's Advocate" ~ John Milton

mpmp643 wrote:
因為聴說 效果不錯 所以想要試試...(恕刪)


Solaris2344 wrote:
橋接??


BE-718???
完全不建議!

1.BI-AMP和橋接完全是不同觀念!
2.我自己經驗,要BIAMP最好是3單體以上或更多
BE-718的2單體BIAMP效果???
換BE-10以上再考慮

718 應該用單一台就夠力了吧? 多一台後級 我倒是建議不如 換個dac跟前級 來提升整個音質.
感謝各位的回覆

小弟明白了

想說如果用2台 R2.5 下去推 BE-718

會不會有更好的效果

還是等有經費升級成 Mini-Two 時再來討論吧~!!


mpmp643 wrote:
想說如果用2台 R2.5 下去推 BE-718

會不會有更好的效果

還是等有經費升級成 Mini-Two 時再來討論吧~!!...(恕刪)



1.不會
2.mini-two也不會,等你換3音路再考慮BIAMP吧
雙後級是種浪費?!
未必吧,很多主動監聽喇叭早就在採用雙後級的概念了
而且很多都是雙單體的書架型

對於雙後級的優點
除了功率的提升之外,在傳輸的路徑上也更為合理
將後級可以更貼近揚聲器,以減少喇叭線的長度
是對音質有幫助的
ju5888 wrote:
除了功率的提升之外,在傳輸的路徑上也更為合理
...(恕刪)


你講到一個很好重點
但在加了一個後級,為何會在傳輸上更合理????



在被動式喇叭中,使用BIAMP最難克服是是分音器,單低音單體阻抗不同還有既定分音點等問題
當然這只是一部份關於分音器上傳輸的問題
分音器協調各單體工作
畢竟高低音效率不同
使用BIAMP有時難使他們一起和諧唱歌
不若單一AMP在傳輸上來的單純
有時如果後級沒控制音量功能
結果會是高音太飆
BIAMP或TRIAMP要玩得好
一般用的不好,各唱各的調,倒不如不用

有人把大喇叭如B&W 800或SPENDOR分音器拆掉
改使用主動式分音
再使用BIAMP或TRIAMP分別推單體
效果很好
兩台AMP的花費比一台大功率更少,效果更好

廠商設計主動式喇叭當然沒話說
因為分音器結構已經更新過
路徑也不一樣
喇叭如果使用原本分音器
要有耐心去試試BIAMP
結果未必是好的


樓主可能還搞不清楚2台後級有2種不同的接法與概念 ,

如果是單純要提高功率用 " 橋接 " 的方式 , 就要先確認後級可否橋接成更大功率的後級 , 雅瑟R系列後級應該都有此功能 (大部分設計成可橋接的擴大機只要把背板的MONO開關切過去 , 就成了單聲道的大功率後級) ,
至於 " 雙擴大機 " 接法則是利用兩部後級共四聲道來分別推喇叭的不同音域單體 (前提是喇叭有bi-wire設計),
這種玩法很有趣好玩 , 但是不見得更好聽 , 甚至可以用不同品牌的後級來玩 ,

不知道樓主想怎麼玩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