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11
在對產品還不熟的情況下 不斷變化 當然會造成選購上的困擾
就好"其實當前級還是當後級都沒差" 這句沒出來前 我想應該很少人會直覺反應要推薦前級
而且又牽扯到~為什麼不賣掉直接換一台好一點的綜擴? 為什麼不一開始就選前後級?
擴大機的錢能不能省? 我想版上很難找到擴大機的錢能省的評論~
究竟擴大機的預算要擺多少? 我想沒有標準答案 那麼你在確定買器材前 我想必定都上來做過不少功課
雖然我不知道你最後搭配是怎樣~因為不久前才聽到你又想加一顆六萬多的重低音
如果是我我會先把兩聲道搞好就是 六萬多的重低音 加b90也九萬
九萬我可能可以買到很不錯的綜擴了
或許你是因為在別的聽到自己的喇叭接上更好的器材 才會感嘆當初擴大機怎不挑好一點的
我不敢說音響器材一定是一分錢一分貨 但我想重點在於
<是否能在自己的預算內 找到自己滿足的聲音>
今天不滿足書架喇叭的低音 買重低音~接著不滿足AMP~我想很快的本來的喇叭也不能滿足你了
換換樂的過程中的確也是一種樂趣
花時間打了那麼長 也不是嫌棄b90 而是希望網兄在換器材時確認一下要怎樣分配預算
大家才好給你建議 不然每次晚上回文回一大堆 結果最後買的東西卻跟發問的天差地遠....
那麼...說真的要佩服所有回文者的熱心啊
巴隆 wrote:
之前買的b90雖然感...(恕刪)
問題在於你覺得少一點什麼... 是什麼?
是聽過自己的喇叭發揮過最佳的聲音,然後在家搭B-90沒法有那樣的聲音嗎?
有時是視聽環境,擺位,擴散或吸收等問題所造成的差別?
或者喇叭本身走向其實不是對你的味?即使發揮極致也沒甚用?
先知道理由再來考慮擴大機問題,可能會比較準確...
像我之前買了U1+Chario STAR SAT後,把設備與聆聽細節寫得很清楚,覺得缺的東西也很明確。
厲害的網友一下就點出是喇叭線問題,自己換了同價位但不同走向的喇叭線後,整個問題就解決差不多了~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巴隆 wrote:
我要的感覺,我一開始...(恕刪)
我沒用過b-90,但自己有U1(推STAR SAT)跟XP-200(暫時用uDAC2+S520),以自己用的感覺,覺得谷津的東西蠻實在的,50W/60W我使用起來,都覺得很實在的標示(甚至比想象中還好),所以我想b-90推力應該是滿足MiniOne的基本要求...
上上星期剛聽過BE-718跟MiniOne(用它的前級跟R1.5),以低頻來說MiniOne比較好,但整體細緻度的話,BE-718則明顯好上許多...
以我自己小小的經驗建議你來分辨看看,通常我聽音響分幾個部分(我都這樣分解,然後問資深玩家,通常都得到蠻正面的改善)
1. 音響性(比如定位,細節等第一印象)
這是最基本的問題,通常會有二個答案,一是擴大機推不動(b-90應該沒那麼離譜),二是喇叭距離與凝聽距離不對。
2. 高中低頻均衡度
如果當場聽覺得不錯,拿回家在這方面差蠻多的話,通常是空間擺位問題,比如會是喇叭四周的距離夠不夠?空間是不是太空?空間是不是很不均衡?吸音會不會太過(每次在雅瑟聽都覺得吸音太多...)等。
3. 音色問題
這個細節就是個人偏好問題,低音鬆或緊 / 中音多或少 / 高音亮或暗,這些感覺都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個人喜好的不同... 這個就是機器特色跟線材搭配所得到的不同。
4. 更高要求
比如聲音要透明感,高音要更美更甜,中音要更醇厚等,這個就是要花多錢得到細膩的改善... 比如更高檔的線材、墊材;空間細節的改善;甚至就是更換機器本身了!
或許詳細描述的話,大家比較能抓出問題點~分享一下!
iPhone Xs | AirPods Max | HomePod x2 + mini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