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真正去關心,並且運用正確的方法的人,其實不多。
我不敢說自己使用的物品或是觀念是最好最正確的。

經由多日的研究,簡單的常識判斷,以及事後成果的證明,我想要花一點時間,把我所經歷的,分享出來。
其中我想要分享的最大原因,希望這種好東西,好手藝,好觀念,讓我會聯想到德國人細心,認真的做每一份工作的精神,也能在更多人的家中出現。(如果寫了這篇,可以讓洪師傅給我一些折扣,就好了.............
)好吧!就從打開客廳的配電盤開始。
約兩年前,我買了 8 mm平方的電源線,以及一個白色的配電盤專用開關,希望可以帶來音響的好聲。
結果,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圖是配電盤舊有的全貌(僅有兩個漏電開關,左下角有紅色方形按鈕,音響專用開關"串接"在家用開關後面,多此一舉,徒增衰聲):

下圖,綠色線身,纏著紅色膠帶的 8mm 平方電源線,是我其中一條音響電源線,圖中顯示的是中性線的位置。
您可以看到油漆噴得到處都是。

近看,很糟糕。前一位水電師傅偷懶,將某一條線搭接在我音響專用的電源線壓接端子下。
更糟糕的是,油漆工偷懶,在施作油漆時,沒有包覆配電盤,任由配電盤被噴的到處都是。
而水電工施作時,也沒有將端子接合面的油漆磨掉....................
一連串的無奈。不過,一分錢,一分貨,是我當初自己貪便宜,我錯了。
................這會有什麼後果呢?原本的方型壓板可以平壓端子,插了一條線後變 " 翹翹板 ",
接觸面積顯著減少,導電的效能變差。
(我想,這是基本的物理現象,算是常識吧!)
再來,所有的電源線的壓接,都是隨隨便便了事的方式處理的。

注意下方的總電源線端子頭,端子螺絲孔過大。

您看,端子螺絲孔過大,接觸面積就那麼一丁點 (這是用電最大的進屋主幹線耶!)

不知道是因為粗心剝線,還是怎樣,總電源線裡有五根子線受損,其中兩根較嚴重。


把這些不合格的壓接端子剪下來,來比照相同口徑,但是厚度與結構都大勝的即將上場的銅鍍金端子。

下圖,從左邊數來第4個壓接端子頭,可發現,因為隨便壓,形狀扁掉(嚴重變形),因此造成明顯空隙(這樣導電效果會好,我不相信)。
3 個銅鍍金的壓接端子,正準備取代 這 3 個不良示範的端子。

8 mm 平方的音響電源線,中性線。以銅鍍金端子,並進行六角壓接。可以發現子線的結構仍然完整,沒有變形。


下圖,8 mm 平方的音響電源線,火線。新舊的比較圖。
相同的 8 mm 平方的音響電源線,但
銅鍍金加厚端子 vs 右邊舊的,薄
六角壓接 vs 右邊隨便壓壓
接近圓形的結構 vs 右邊變形且到處是空隙的結構
接觸面積大的圓型端子 vs 接觸面積少的Y型端子
數十組壓接端子處理好後,接下來是整個配電盤的龍骨(底座),或者說,以汽車來打比喻,底盤!
把整個舊的底座拆下來,長的是這樣子:

量身打造好,一樣是銅鍍金的底座。(依據常識,導電效果會比較好,我相信)

細部放大:

洪師傅特別為我多增加兩組漏電開關(下圖左下角黃色的按鈕),這樣我就有四組。
安裝前,洪師傅仔細的將家中插座與開關一個一個檢測位置,為的是找出離水源較近的插座與開關,比如說
1. 洗碗槽附近

2. 洗衣機附近

3. 洗手台附近

4. 浴室裡面的

檢測完後,再將上述的電源線端子,接到四組漏電開關(有黃色與紅色的按鈕)後,就是這樣子(下圖)。
我覺得,排得整整齊齊,看起來賞心悅目這件事情,應該不會對用電的效果,有多大的幫助,或是影響才是。
但或許這是洪師傅他個人的堅持。

另一項堅持,箱底整潔

完成最後的檢驗測試,我迫不急待的將音響系統打開。
端出鄧麗君 淡淡幽情的 XRCD 24 K2 版。
一開聲,雞皮疙瘩比以前更多了。因為背景更安靜,聲音的線條更清楚了(非常明顯)。
跟我接觸過的樂友知道,我不會使用太多繁複的形容詞來形容聲音。
我只有三種
:1. 清不清楚。
2. 定位有沒有。
3. 好不好聽。
光是更清楚這件事,我就很滿意了。
這次洪師傅以一整個白天的時間,幾乎都是站著的方式,將我家的配電盤大升級。
我很感謝他。雖然說這是我付費的,而且千講萬講,就是沒有折扣,但是,我個人以為,這種認真的態度,使用好東西,好手法的電源處理手藝,應該多多推廣才是。

甚至洪師傅也幫我搞定兩年多來,一個讓我非常頭痛,一樣是家裡的電的問題,也是前同一個水電師傅搞的。
另一個居家用電問題大解決
最後,以這張前後比較圖,作為本分享文的結尾:

本人原文發表處
洪敘榮先生工作室的網址
我一直想如何避免廣告問題。
只能說,請學習研究後,自行找合格的甲級電匠處理,可找洪師傅,或是其他人。
這篇文章發表了幾年,我幾乎已經忘記了。
剛好最近又有朋友問,所以我把這篇文挖起來。
愛樂友可看另一篇音樂欣賞文。
不是發燒不分享 - 令人屏息的動人音符 Gypsy of Lara St. Joh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