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her S-520 改造計畫 II (入門書架試聽心得補充)

前言:
N年前剛入門的時候 因為經濟因素 選擇網路上許多前輩推薦的S-520
剛開始搭的是陞技Abit-SP60 這是一個做板卡的廠商推出的5.1聲道解決方案
重低音本身自帶D類放大 把其他的衛星丟棄後單獨留下重低音當作擴大機順便做.1聲道

就這樣 從一開始的木耳 漸漸加入耳機的世界(AKG501->DT440->DT990)
桌面上也多了一台Usher AU-9000擴大機 當然 原本的SP-60又被我拿去送人了

人總是不安於現況 喇叭在懵懵懂懂的情況下 拿到佑昇去做"升級"爆改
詳細的內容因為歷史悠久不太可考 只記得CDE+Philips+蠶絲+機內線..
就這樣 本來五千多塊的小而美鋼烤喇叭 蛻變成15K的小鋼炮

喇叭升級了 當然擴大機的實力就有點捉襟見肘 在不斷的搭配、測試探底的配對下
最終還是選擇自己DIY土炮..(過程慘烈不堪回首..重點是我懶得打字啦~)
S-520也被我在網路上拋售掉..一路上用過AE/Dynaudio/Focal/JBL三萬元以下書架型喇叭
甚至連國產的DOA/新基這些不到五千塊的書架/小型系統也短暫入手過
總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感覺"

爾後 木耳終於有點小小長進
這幾年當中也因為工作的關係 接觸了許多國內外製作音響的工廠及代理商
深知台灣研發製造的實力並不如售價一般落後於歐美大廠
又回到原點 "雅瑟" 試聽Dancer系列
沒有意外地 帶了一對Mini Dancer One回家
自此 總算沒有白繞一圈 搭配網路上購得的R1.5後級/土炮前級
暫時讓一對小有長進的木耳能夠暫緩腳步 好好地 慢慢地欣賞音樂的樂趣~

主題:
最近又入手一對S-520 是全新品
本來只是要找一對電腦用的小喇叭 抱著遊戲的心情到雅瑟試聽S-520
反正這麼便宜 聽聽也無妨! 在品嘉入手DA&T U1後(當中也四處試聽了一些小書架 但音質/售價比都太低!)
因為品嘉老闆的一句S-520的確超值 便帶著對老戰友有點模糊的印象來到雅瑟
一開聲 立馬就發現聲底和舊版有一些差異(後來發現可能是因為分音器/高音單體/吸音棉有改版過)
當下沒有太多猶豫 因為若不考慮那組欠改的分音器
光是單體和箱體本身就很值得入手 好啦 雖然不甘願入手買過的叭 但好像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於是 RUN-IN 超過100小時的今天
手癢了..

目前改機的方向如下
分音器電容 UCC MKP電容改機包 TWD 470/Set
分音器電阻 Phlips 線繞電阻 TWD 200/Set
機內線 Carol 500芯全組 TWD 1800/Set
喇叭端子 好人提供 TWD 無價/Set

並打算把bi-wire取消
在分音器上跳好線 從低音部分線路直接兩條線至喇叭端子

UCC的電容網路上很多前輩分享過改機的心得
但電阻部分好像都是推薦他牌較多
取消bi-wire的作法好像完全沒有

請問有前輩能夠提供更好的建議嗎?
或者 大家就等小弟的改機心得分享?

感謝您看完這篇囉嗦的廢文
我們 下次見~
Part 2. 動手做!

Step 1. 將單體拆解


高音單體的部分要特別注意後面有一片很薄的墊片 拆解時要特別小心不要撕破


Step 2. 將吸音棉卸出




吸音棉原廠用釘槍固定在機箱上 這個部分就只能使用暴力啦






原廠的吸音棉能換就換 我已經換成蠶絲吸音棉

Step 3. 拆解分音器




殘膠的部分利用酒精就可以輕易地撕下
背板上的黑色墊片因為會影響聲音 所以不打算裝回去了


Step 4. 開始動手囉~

卸下來的零件大集合!


剩下電感 空蕩蕩的分音器


將電容器、電阻、機內線(包括取消bi-wire的跳線)焊上
太久沒用烙鐵 焊得好醜..




Step 5. 完成!
將分音器安裝回去(必須要確認鎖緊 不然低頻多一點的時候會有明顯和音箱碰觸類似敲擊的共振)
並將吸音棉換成蠶絲 還有一個小秘訣 把低音單體反裝 中低頻會改善很多

目前改裝到這邊 已經開聲
run-in一段時間之後再來跟大家報告試音結果吧~
目前高頻刺耳的部分已經完全消失 低頻的量感和速度也都改善很多
期待完全釋放能量的那天~
改喇叭的時候高音單體不可以用 500芯的線材,高頻會比較粗糙,高音要用 105 芯。中低頻應該用 1300 芯,用 500 芯太細了。另外取消 Bi-Wire 確實會比較方便,也比較省線材。不過根據經驗,有 Bi-Wire 設計的喇叭取消 Bi-Wire 之後聲音分離度會比較差,所以如果沒有必要的話,最好還是不要取消 Bi-Wire。
小弟個人的偏見是線徑越粗越好 芯數越多越好 在可能的範圍之內用最大的

而您提及的三種線徑來說 1300芯線徑的對S-520的分音器打的孔位來講太粗
所以全用500芯 105芯的聲底更薄 我從第一對改裝喇叭開始就是用105芯放在高音上
但現在發現放在高音並不會有更飄逸、高貴的感覺 就是薄了點
中低頻的部分 因為一開始有用1300芯硬上(所以焊得亂七八糟) 發現根本沒差 所以就換回合理的500芯
這個部分式喇叭不同而異 當然7吋以上的單體就比較建議使用1300芯來配線了

Carol的線材我用的這三種喇叭線是不會讓人有"粗糙"的感覺的
並且機內線能夠對聲音改變/改善的比例不如電感/電容/電阻
會有粗糙的感覺通常要從電容下手會比較快
S-520就我短短幾個小時的run-in已經改善很多
三頻全部顯著提升 音場的深度高度寬度全都變好!
下一步要來試試看WIMA的MKP10會不會更強!

最後 取消bi-wire是因為我只有一台擴大機
所以針對這個聲音分離度的問題來講是沒有關係的
S-520原廠用的跳片肯定比不上我直接跳線了
更何況我不是跳在原來的pin腳上 已經取到最短路徑囉

pawaslider wrote:
小弟個人的偏見是線徑...(恕刪)


不知道你用什麼銲錫呢?因為 S520 我們改過滿多對,倒是從來沒有發生過像你說的那種情況。不過你用的電容跟我們平常用的也不同(平常是 CDE)、塞的蠶絲數量也不一樣,大概是造成你說的那些情況的主因吧?

至於聲音粗糙的問題,我只能說那是相對於同品牌不同線材而言啦...

pawaslider wrote:
小弟個人的偏見是線徑...(恕刪)


另外 Bi-Wire 倒跟擴大機沒關係,那純粹是接線方式不同會造成聲音不同而已。你可以自己試試看~
我現在有在使用的焊錫依使用頻率排列如下:
1.CARDAS含鉛
2.佑昇牌含鉛
3.WBT含鉛
皆不含銀質
不曉得您指的在您身上沒發生過而在我身上發生的問題是哪一點?
看不太懂您的意思 不好意思~

CDE的電容小弟很早就不使用了 聲音癖性太重 聲底太薄
目前這對測試版是使用UCC的MKP2K系列
開聲到目前為止表現優異 而且價格低廉 值得您試試看!

另外接 bi-wire 對S-520的正面影響微乎其微
如果能搞 bi-amp 當然是最好的做法
但是這樣搞起來擴大機和喇叭的價格比就更懸殊了
所以 選擇折衷的方式 取消bi-wire 縮短信號路徑
這種方式比起空虛的bi-wire在音場的寬/深/高度上的幫助要好得太多

如果您改過S-520 小弟心裡有個計劃
邀請一些改過S-520的網友一起PK交流一下 場地我來負責
大家集思廣益 讓對小叭的潛力發揮到極致!
為何我看不到圖~~~~

是我的問題嗎還是???

想當初我也是先去雅瑟試聽這對喇叭的說
雖然後來我買的V9801

pawaslider wrote:
前言:N年前剛入門的...(恕刪)


既然都拆得這麼徹底了,怎沒一併將電感改為銅箔電感咧

這對小弟也動刀過,但也只是改電容跟電阻(呵呵~~銅箔電感太粗本了,沒改)
Vanity is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 ~~~ "The Devil's Advocate" ~ John Milton
Dear jom217
圖的部分我放在Picasa 會是這個原因嗎?
可是我這邊看沒有問題耶

另外 其實雅瑟的喇叭和擴大機改版多次 聲音也都有些微差異
從我買第一對到現在這對最新版本的S-520就至少經過四次以上的改版
不過整體的走向倒是相當一致 很監聽取向 很儀器派 很便宜 所以改裝才會這麼好玩啊!!

Dear Solaris2344
之前曾經改過一次電感失敗 這個部分不是上數值一樣的零件那麼簡單
所以這次就不嘗試了 而且上次請客戶訂製高品質電感成本接近3K..

其實S-520在這個價格帶的確沒有對手
但是加上改裝的費用若總價超過一萬 建議購入其他的喇叭會比較實際
S-520可玩性高 但畢竟有他的天限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