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文最前面,我想寫個小事。兩三年前,數位電視(又或者該說數位螢幕)大舉成長,尤其當時有些人有個誤解,不換數位電視,就不能繼續收看第四台?是以,當時家中也考慮過要換液晶電視,老人家卻說,「那個新的數位的,太利了,不好看!色彩也跟不上舊型的這種好!」而三年後的現在,連32"入門款的液晶電視,都已經視1080p為最低要求,加上數位機上盒的強迫推銷,已經較能充分發揮高解析度的優勢,硬生生就把傳統電視的解析度給比了下去。但是,老人家還是喜歡看那類比電視的朦朧感,不銳利,看得舒服,32"左右就擺四、五公尺遠在看,要是我,真有點看不到。

說這幹嘛呢?因為我想音響也是差不多的。有些人,會寧可選擇朦朧美。現代喇叭多半講求傳真、寫實,然而回想起來,古代的留聲機,又怎麼有可能有所謂的寫實呢?難道,六、七十年前聽重播音樂的人,都是傻子嗎?都不能從中獲得感動嗎?我想當然不是。

本人的早期音響過程已經在另一篇寫過了。後來也又換了不同的喇叭,印象深刻的,是那對SCAN單體的小喇叭:KIT-D。自從嘗試過落地一、兩對後,發覺沒有大空間,真是寧可使用書架喇叭,相對地聽起來輕鬆許多。

這幾年陸續也聽了不少中價位書架,包括AE 1 Classic、AE Radiance1、Dynaudio X12、AP Step25、Usher Be718等等,大約價位落在這附近的,都有稍微聽過。AE1 確實是對非常不錯的小喇叭,當時聽到的是鋼琴獨奏,聲音滑膩,尤其是音場規模,很不像小喇叭。DY我沒有聽過Focus系列,倒是聽過S1.4與其他更高階的書架,才符合我對DY的聽感印象,但價格實在太高。前陣子因為在考慮換擴大機,聽了Penaudio Rebel 3,表現很不俗,真想知道其他更高階書架的聲音如何。

考慮過後,最後還是回到Reference 3來,實在因為這個品牌的聲音我很喜歡,與上述進口喇叭相比,絲毫沒有遜色。這對喇叭從音響展初次露面就令我驚豔了,那次我第一次跑音響展,還記得聽R3的時候,谷津張先生站在我後面,一直點頭說非常不錯。那時播放的是交響樂,曲目我記不得,但是動態感、規模感已經超乎我當時對書架的想像。有興趣可以找找我以前的文,那時還是樣品階段,沒有鋼烤。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先來個假開箱,DA&T B90,曾經考慮過要換成U2s+XP200,但最後還是決定先升級喇叭。因為我有搬家,所以器材全部裝箱,才會有假開箱。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箱子,編號是006,好像是第二批的貨了。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掀開了兩層箱子,終於露出本體了。個人開過他們家不少產品,這次保護得最周全,除了棉套,還有塑膠套。雖然我是覺得經過貨運的撞擊可能都差不多吧。其實我也有點好奇,低音單體塞在海綿裡不會擠壓到嗎?但看來似乎是我多慮了。可能我真的太龜毛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磁吸式的網罩!非常便利!不過我有聽過磁吸式的會震動得比較明顯的說法,不知是真是假。他們的網罩是用保護套另外附著,並沒有跟喇叭包在一起。看來,原廠是相當建議聆聽的時候不要使用網罩。也許是當初設計時的整體感就是沒有網罩的吧!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拍照時,因為我已經很久沒到這個房間來住,電燈都壞了,所以有點昏暗。可以看到,Reference 3是屬於狹長形的音箱,其實本身並不大,只是長了點。似乎有點Rebel 3的味道?呵呵。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露出來了!這美麗的鋼烤與貼皮,真是精緻!老實說,看到這樣的做工,令人聯想起雅瑟的喇叭,也是做工非常高貴精緻,台灣廠牌在這一塊真的是比較下苦功。相對地,進口品牌即使是大廠或標榜純手工,對於兩、三萬的入門款,通常都是貼皮就打發了。更甚者,連貼皮看起來也頗假。若是上原廠官網看說明,其中對於外觀的結論是「讓您的另一半沒有挑剔的理由」,真是太了解燒友們的顧慮了!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這款Reference 3外觀最特別之處,就在於那懸吊式高音。據原廠說明,是可以由我們動手去調整高音單體的前後位置,改善相位。我用手輕輕搖,發覺是有點彈性,可以晃動的。這樣的懸吊方式,據說能有效隔絕音箱的共振影響高音單體的發聲。不過,這項技術最早是用在他們家的RASA上,是後來才移植到這對書架來。可以看出,這對書架,確實是Divini非常有企圖心,想解決其旗下產品線沒有中階產品這問題的產品。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高音單體同樣地是SCAN的單體,Illuminator系列。調侃一下,這是我難得買到他們家有高音單體保護的喇叭!以前為了那只凸鼻子高音,不曉得跟女王爭吵多少次!聲音表現,非常「準確」,怎麼說呢?並沒有什麼過度的華麗感,但該爬上去,就是會爬上去。舉凡需要高音的泛音時,均能畫龍點睛地點綴出來。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中低音單體也是SCAN的單體,這斜紋已經是SCAN的明顯特徵了。背後的端子同樣是RASA移植過來的,過陣子找個跳線來換換。其實我也像上次一樣凹了喇叭線要來做跳線,但時間倉促,還沒使用。這木紋真是太好看了,沒有鋼烤應該也很美。罩上網罩後,真的比較沒有那麼美觀,若不是這段時間不在家,以後應該會長期都是拿下來的狀態。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過一陣子要再來買個2~3人坐的椅子,擺在書桌前,這樣既可以沒事看書上網時聽,也可以坐下來好好聆聽。因為這幾天都不在,所以詳細聽感的部分,要過幾天好好Run過,再來好好聽一下。目前有個大問題要解決:雖說終於規劃出自己的音響室+書房,但因為太空了,有一點點迴音!看來擴散跟吸音還要下很多功夫!空間處理上我還是菜鳥,要慢慢摸索。也因為如此,我根本還沒有辦法詳細聽一下這對書架在家中的聽感。那天光是清理跟換壁插就耗掉我一整個下午。


先來聽聽流行樂。(圖片轉自網路)

如臨現場,清爽乾淨。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王菲 89-97 32精選
如風:這首一直是我很喜歡的歌。前半段可以聽到人聲與樂器的分離度很好,背後的大鼓踩得鏗鏘有力,毫不馬虎。前半段的情感鋪陳有股淡淡的哀傷,王菲唱到高音域時,那甜美、空靈的聲音,好聽。中間的伴奏時,吉他結像非常好,每個撥弦都清楚分明。中後段,情感漸漸湧了上來,不得不說,王菲真的會唱。每個結尾的「風」字,都勾到我的心底。這是由於R3的速度感非常優異,不拖泥帶水,能完整呈現歌手的聲音表情。最感人的,最後的那一句呢喃式唱法,情感欲斷未斷,唱得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陳昇 魔鬼的情詩
最後一盞燈:這張唱片陳昇常常唱到聲嘶力竭。獨特、有點拖拍的唱法,配合他瀟灑灑脫的嗓音,詮釋這首歌很好聽。曲子一開聲,就聽到沈沈的低頻,但是不黏膩,非常清爽。這首錄音的氛圍很好,我將音量開得非常大聲,但各個樂器仍能定位得非常精準,毫不紊亂。以流行樂考驗定位,應該是蛋糕一片。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Eagles Hell Freezes over
Hotel California:仍然表現出異常清楚的結像力,樂器的活生感非常好。當初在聽Penaudio Rebel 3就是這首令我驚豔。Reference的音場較寬,低頻的衝擊力道較好,可惜沉不太夠,稍嫌不夠過癮。但是Reference 3表現出來的氣度,絲毫不差。氣勢不像Rebel 3給出一個縮小的精緻舞台,而是相當寬廣、遼闊。其實這符合我對Divini的印象,他們家的聲音,音場不會過度深邃,而是著重在無邊無際的遼闊感。這點,我初次在他們的Classical 12體驗到,再來是KIT-D,這回的Reference 3也是一樣,這種遼闊的感受,非常奇特。通常書架,都是濃濃的、小舞台,但R3卻能給出非常有空間感的感覺,而且定位又相當精準,我幾乎就想離開椅子,去前面摸摸那套鼓、摸摸那把吉他。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蔡琴 金片子
我有一段情:蔡琴幽幽的聲音,聽得人心也幽幽的。既然已經知道R3的結像力非常好,這種發燒片,人聲的凝聚自然已經不用說。加上R3能清楚呈現歌手的聲音表情,聽來相當舒服。中間的吉他伴奏,細節非常之多,R3彷彿放大鏡般把以往沒注意到的手指撥動吉他的細節清楚呈現,歷歷在目。較低的弦音,又能表現出完整的共鳴。吉他聲就是非常完整,活靈活現,如臨現場。


【開箱】Divini Reference 3 旗艦書架
陳綺貞 華麗的冒險
旅行的意義:這張錄音,清楚地描寫出陳綺貞的聲音輪廓,人聲非常突出。雖曾被雜誌選來當作評論的專輯,但仍聽得出較新的流行樂錄音的毛病。但R3仍然表現得比過往我使用過的幾對喇叭都好,陳綺貞那懶懶的又非常甜的聲音,R3非常冷靜地解析給我聽,沒有音染,令人感受到異常冷靜的解析。不是冷硬,而是冷靜,如同4K電視般,忠實解析。不得不說,這對書架真的把RASA那驚人的解析與乾淨傳承下來,唯獨氣勢與低頻差了一些。我聽過不少解析力不錯的小喇叭,但聲音容易都流於冷硬,R3並沒有這樣的缺點。

流行樂聽下來,聲音解析、定位、結像,都超越我以往使用的喇叭。也確實做出與RASA相當類似的音質、音色,差別只在規模、低頻氣勢。
外觀很特別的國產喇叭,樓主比較過AE 1 Classic、AE Radiance1、Dynaudio X12、AP Step25、Usher Be718這些喇叭後才選擇這對喇叭,真想多聽聽樓主對於這些喇叭比較之後的心得XD
www.pockyland.net
感謝開箱分享,5分奉上,圖文並茂的好文章。

前一陣子我也升級了喇叭,也是選擇國產的喇叭及擴大器,跟樓主的想法有些共鳴,我原本打算升級喇叭時是鎖定中高階的書架,後來改變心意選擇了雅瑟的mini two,沒想到空間在沒有適當的處理下,無法吃得下這對落地叭,花了好大的力氣調整空間才得到尚可的表現,蠻羨慕樓主在升級前有下工夫準備,做了正確的選擇。

我的聆聽擺設跟樓主有點類似,看了圖片還真有幾分熟悉感XD,divini的產品愈做愈好,很漂亮的喇叭,恭喜樓主入手。
Dolby Digital AC3 V.S. PCM
其實我也不能說仔細比較過這麼多書架,有一些還是在音響展聽的。這麼多對聽下來,大概Rebel 3讓我有種想帶一對回家的衝動。不過小弟長期以來都是用Divini搭谷津,我很喜歡,所以在不更動擴大機的前提下,才會繼續升級到Divini目前的旗艦書架喇叭。一直以來,他們家的產品在各個價位帶上聲音表現,在我個人看來,都超過同價位的其他產品。真要詳述其他喇叭的聽感,未免有優有劣,造成彼此批評,所以就不贅述。

而之所以這麼喜歡谷津,也是因為曾經用耳機仔細確認過谷津家的HA-2,那聲音如果是谷津一致的調音標準,那麼這個品牌肯定會一直是我的擴大機首選:平價、好聲。所以,選擇能夠對應出谷津家純淨無染的音色的產品,成為我的重要考量。那時,也是我首次認知到,原來擴大機的聲音真的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差異到根本不需仔細聽或AB Test,一換上去,好壞立判。

說到國產品啦、支持國產,這並不是我喜歡的說法。我一直認為,國產不國產,對於我來說不是重點。產品本身的好壞,才是影響消費者購買與否的關鍵。例如我個人很喜歡蘋果電腦的質感與功能,即使貴些,但也有所值。如果為了國產而盲目支持,並不算好事。

至於落地喇叭所需要的空間,我在以前就嘗過苦頭。在三、四坪左右的空間擺了中型落地,無法良好的發聲。雖說現在的空間大約六、七坪,應該勉強可以搞搞落地喇叭,但目前比較喜歡的,還是書架能帶給我的速度感與音質、音色的精緻感。畢竟,落地喇叭的音質要達到同價位的書架的精緻,比較困難。我自己也比較喜歡低頻量感不要太豐沛的聲音,落地喇叭一個搞不好,很容易就消化不掉。樓上的網兄可以一起分享一下空間的整治問題,因為自己現在對這個半視聽室還有點頭痛。要消去駐波不難,多塞點雜物做擴散與吸音之用便可,但是要兼顧美觀,就很麻煩,還有牆壁的髒污也還要整理


抱歉,一直出現強調意味的字眼讓人誤會了,並非故意還請見諒。

這是我目前的系統照


因為我對空間調音並沒有概念,這個擺設是在臉書社團參考網友的建議而來的,實際照著做效果很不錯,只能說許多地方並不正確,為了避免造成誤導先說明一下,我還在嘗試修正,讓耳朵與空間一起burn in 再來繼續下個步驟來改進,來看圖說故事吧,

喇叭後方是紙箱裏頭塞了枕頭等雜物填充(吸音、低頻陷阱),上方疊了擴散板,採斜45度角擺放。

喇叭離牆約1.8公尺左右,第一反射點放置木質擴散板,聆聽位置正前方及正後方皆擺放了保麗龍擴散板,保麗龍擴散板是我自已依樣畫葫蘆自已diy的,一共做了3片,每片大小為120x60公分,原本是後方擺兩片,前方擺1片,因為感覺人像結像的位置有點後面,於是改為前2後1,效果意外地好,人像往前推到了理想的位置,


地板我有鋪地毯,230x160公分,因為貪便宜,這張地毯雖然踩起來舒服也美觀,但質量太過於輕薄就失去它該有的效果了,有一定厚度及重量會更理想的,純天然的毛應該就很好,我買的這是人工纖維的,

座位後方我還擺了一張劇院椅,目的是吸音用,想舒服地躺一下聽音樂就坐劇院椅,想上網用電腦就坐電腦椅,後牆除了保麗龍擴散板之外,天花板牆角我貼了金字塔型吸音棉,但這點應該是錯了,吸音不能亂吸,現在房間裏不時會耳鳴,不過因為提供一進來會有種寧靜peace的氛圍就沒有拆了,座位右後方是門,左後方牆角我用吸音毯、隔音毯捲成200多公分高的調音柱立著,

在這些簡單的處理之後,聲音的表現已經比沒處理時好太多了,螢幕不應該擺在那的,嚴重影響結像,因為找不到適合的擺放位置只好將就了,

駐波嚴重低頻氾濫的困擾至少解決了七成,聆聽音量比之前少了10%以上,我猜是因為之前為了獲得較佳的細節、解析和結像,音量不自覺就愈開愈大,在空間未處理的情況下,反射音亂飄所導致,現在音場定位清晰,喇叭也比較溶化在空氣中,音樂像是投射出來而不是後單體的位置發出來的,低頻的改善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punch,像是把能量集中釋放,而不是到處遊蕩了,野人獻曝,一起討論再進化吧。
Dolby Digital AC3 V.S. PCM

jeubow wrote:
抱歉,一直出現強調意...(恕刪)


哈哈,我說到國產,也是因為自己文中有提到啦。網兄的分享太棒了,剛好可以給我參考!除了紙箱外,頗能兼顧美感。擺設方式確實跟我有點像,看來擴散板應該先做。之前看過友人用紙箱diy成擴散板,先來試試。
樓主的空間真的太空了,家具少+水泥牆+磁磚地板,沒有低頻駐波就很謝天謝地了
我多年前書房水泥牆小空間也跟駐波奮鬥很久,吸收中低頻的擴散板(嚴格應該是擴散箱)
地毯、吸音棉都貼滿滿還是沒用,後來塞進一張三人沙發低頻駐波就幾乎沒了
不過目前音響也移到客廳很久了,客廳也是有點駐波,不過還在可控制範圍。

我覺得擺些大書櫃、櫃子,裡面放滿書籍及物品,用家具家飾自然的吸收擴散就好
不要買吸音棉、擴散板,把住家空間弄得跟錄音室一樣,實在不太舒適,說實在的
聽過不少音響網友聆聽空間,物品、家具越多越亂,聲音越好聽,裝潢極簡風的都蠻慘的。


說R3是目前最美麗的國產小喇叭應該沒人會反對...
外觀漂亮,聲音水準以上,價格適中..
如果有機會碰到二手的,我肯定會買一對來收藏....
我的常常更新部落格:http://myrmidomphotomusic.blogspot.com/
之前系統擺在臥室,確實不喜歡有一些視聽室的東西出來。但既然是單獨的書房+音響室,稍微有一、兩塊擴散材是可以接受的。主要是想說等其他書櫃、東西搬進來之後還是會有駐波,才會去用擴散材。因為我也不喜歡堆入很多櫃子之類的東西,喜歡較簡潔的擺設,目前有計劃購入沙發,希望塞了沙發後真的會好些。

之前在01這裡看過S大貼的擺設,頗漂亮..
先新增流行樂的聽感,目前空間處理得還好。

後方加了兩個大書架(真正的書架),打散駐波。兩旁一邊是木櫃裡頭塞了不少棉被,另一邊被我用舊的單人床當作吸音。殘響還是有一點點,但已經好多了。

等這陣子忙完,加入沙發,再來好好聽古典樂。

CD的聽感拉至第一樓的最下方。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