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何同樣一個人平凡地拿著拍子打飛蚊的景象,在歷時演進的畫派中,所呈現地卻是如此不同?
讓人不得不質疑,畫中景象曾經真實存在過嗎?
如同音樂與音響迷的論辯最重要的議題:原音重現或回到現場!
但真實的聲音存在過嗎?即使存在過?它能重現嗎?
拜讀過幾篇從技術層面探討原音重現的文章,
但似乎沒有從知識論的觀點來探討.
西方的哲學思考脈絡
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思多德,聖奧古斯丁,霍布斯,盧梭 休姆 康德到Karl Popper.
這些哲學家各有不同的approach去追求善(virtue)及和諧(harmony).
哲人們從唯心,唯物,先驗,經驗,演繹,歸納,符號,語言,解構到建構
甚至中古教會時期,用上帝的眼睛去看世界.
就如同相片中,從寫實主義,印象派等學派畫家用各種途徑去接近或理解世界.
經過個人心智作用去解構
再以符號化的線條,色塊或語言去建構與詮釋.
音樂不也如此,教會音樂,寫實主義,巴洛克,浪漫樂派.各自用所屬的途徑去顯現外在世界與心靈的聯結.
途徑是如此複雜多元,以致外顯的善或和諧的現象也是多方呈現.
看看相片中左上方與右下方的圖片,
它們指涉的是同樣一樣事嗎?
它們的外顯是如此不同,
讓人無法不啟疑竇,
畫中那個人平凡地拿著拍子打飛蚊的景象,真地在歷史的過程存在過嗎?
畫家筆下的圖,線條與色塊是真實經驗世界?還是畫家個人心智作用?
而欣賞畫作與聆聽音樂的我們呢?
你看到什麼?又聽到什麼?
當黑膠唱片終曲後,腦子裡迴旋的?
是經驗世界的景象?兒時快樂回憶?愛情曾經的傷痛?
還是一串串跳躍音符?
抑是像駭客任務裡,0101010101的數位訊流.
是的,
當畫家或作曲家落筆後,原作者就死了,
而逝者已矣,
作為讀者或聆聽者的我們,
任如何用力爬梳文本,皜首窮經,再也回不到歷史現場或原音重現了。
剩下的只能藉由後來凡夫眾生的語言描述了.
想像,當我們聆聽某個版本的老柴1812號交響曲,
我們所聆聽的,
真地是老柴時空系絡底下的音樂嗎?
老柴有東正教的框框,也有斯拉夫民族背景?甚至有些微穆斯林的味道
明顯是一般西方演奏者的鴻溝,
這鴻溝不只是音樂上的
而是更深層文化底蘊的差異.
簡單地說,平平都是英語,但外國人還是聽得出你我獨有的accent
同樣一本符號化的五線譜,技巧不同,理解不同,映照的心靈更是不同.
通俗點說,
周杰倫唱的牛仔很忙與你我唱的牛仔很忙,音苻一樣,但聲音的表情與想抒發的感情絕對不同!
或者我們所聆聽的,
只是屬於某個交響樂團指揮家的特意揉捻?
卡拉揚經常跟演奏者說,這時我需要點空氣感,
我需要點歡樂感!
這邊我需要大力運弓,透過這些指令,
我們不僅懷疑,
他想營造的是自己的1812還是老柴的 ?
而1812對燒友最迷人的是爆篷的炮聲!
但是哪門砲響最迷人呢?音壓?殘響?
加農炮跟榴砲版的聲音大不同,
那又有誰曾聽過當時守在莫斯科城的鑄鐵大炮發射的聲音啥模樣呢?
或者是錄音師?
大部分的錄音師有其主觀與專業經驗,
大師級的更瞭解市場喜好,
經常性配合錄音器材揉製屬於他的1812,
母帶完成前也許會善意與樂團指揮者溝通,
這樣的成品,往往已非指揮者原先演繹的1812!
異趣同工,
有陣子我們不是流行玩數青蛙,豎著耳朵聽蔡琴姐姐淚滴的響聲,
反而不討論蔡琴的歌聲與流露的感情.
還是從既有的軟體,我們聽不到蔡琴姐姐的真實聲情感?
或是錄音器材或聆聽器材?甚至器材裡某個元件的影響?
機器的不穩定因子更高!一個高壓濾波電容足夠讓麻雀變鳳凰.
還是空間裡的一塊磚?
有一陣子我們不是經常拿玻璃水杯到處試擺嗎?
還是聆聽者自己對聲音的理解與詮釋呢?
這一連串問與答,可能會讓音樂數據派抓狂!
也可能讓純粹音響迷茫然吧?
如果原音無法重現!
如果音樂與音響的價值真地是朝著聆聽者自己的理解與詮釋方向走.
如果對音樂與聲音的認識是來自前人論述的歷時積累.
那燒友的準備功課需要很深, 很沉了.
不能老用無間道那句:
高音甜、中音準、低音勁,一整個通透!
一句對白來理解了.
為何?
會首看看圖中左上角的寫實主義與圖右下角的Minimalism的南轅北轍就知,
前者尚可精確與你我的感官對照與共鳴.
至於後者根本與感官與日常生活脫軌了.
顯然,
而燒友追求音響性時,
無可避免地要往音樂性的方向邁進了.
巴洛克或寫實,代表性如1812與四季,
特別是四季作者維瓦第還特別寫上14行詩
用文字來串連音樂與聆聽者.
在音樂表現上,充滿黃金比例的和諧度
無間道的對白勉強還算神救援.
但像Stravinsky等的現代古典音樂,
無間道的對白解釋力恐怕就明顯不足了.
..................................................
我的露營區
1.人生首露/福壽山
2.漫步在雲端-烏嘎彥
3.第3露/裡冷探索營來烤肉
4.武陵農場追楓行
5.櫻花谷Villa輕露營輕旅行
我的廚房
1.自製仙草干
2.乾燒小排試驗
3.周末老男人下廚記
不負責酒評
1.Camensac 2006
不負責樂評
1.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2.原音真能重現
寶寶紀事
1.準爸爸之媽咪孕期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