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Force DDA-120 評測,超適合推英系喇叭、但推冷聲喇叭就會悲劇的高 C/P 擴大機




說真的,一開始接到這篇廠商委託評測文(為什麼說是評測而不是業配呢?因為廠商說隨我高興寫)還頗抖,怎麼說呢?因為這次委託的廠商是 NuForce,而 Nuforce 又是一家以 D 類放大擴大機聞名的廠商 ... 如果對音響稍微有點了解,我想應該都會知道「D 類放大長期被認為是不入流音響」這件事,儘管我在過去的 NuForce ICON 等迷你擴大機上已經見識了這家廠商在 D 類放大上的造詣以及強大調校功力,但這次面對的是 NuForce 旗下更高階的擴大機產品,雖說廠商已經說了讓我自己決定如何寫,但要是到時候擴大機怎麼聽怎麼爛 ...


我該如何是好呢?
幸好,這台長得非常漂亮(被 CNET 評為全球十大最美擴大機)的小機器並沒有對不起他的價格,甚至我可以直接跟大家說我的結論:如果你用的是英系喇叭,那麼三萬內你不需要多想了,買這台就對了


不過沒有詳細說明就直接結論了事並不是我的風格,所以我們就再回頭來研究研究這台 NuForce DDA-120 吧!


NuForce 在許多年前就已經推出不少很棒的機器,像是很有名的耳擴兼迷你擴大機 ICON HDP、超迷你 DA uDAC 等等。這些機器都以小體積、精緻加工的鋁合金外殼著稱,當然音質超乎想像的好也是賣點之一。


如今 NuForce 在被知名投影機廠商 Optoma 奧圖碼併購之後,並沒有改變原先的商品策略,推出的依然是小體積、精緻加工、音質不俗的機器,因此如果你有「廠商被併購就會大改變」的想法,那麼在 NuForce 上就不適用了!除了多了個 Logo 之外,目前我並不認為 NuForce 有因為被併購而開始有所妥協,至少這次評測的 DDA-120 還沒有這樣的問題。


前面說過,NuForce DDA-120 被評為全球十大最美擴大機,這點我並不覺得誇張。相對於現在那些一台比一台閃亮、一台比一台花俏(據說是為了迎合中國市場)的擴大機,NuForce DDA-120 仍保留了極具品牌辨識力的噴砂鋁合金外殼,且在正面面板上仍保有過去 ICON HDP、uDAC 等令人讚賞的單旋鈕、無按鈕設計,除了在機器左邊多了以小孔透射紅光 LED 來顯示訊源編號與音量之外,正面只有一個旋鈕(可按壓式)與 NuForce 標誌,一切的控制完全由那顆可按壓的旋鈕來調整(長按為開關、短按可切換訊源)。當然,如果你覺得這種操作方式實在太難記了,原廠也有給你一支遙控器來操作擴大機。


只是這支遙控器實在有點醜,跟那麼漂亮的擴大機一點都不搭,真是太可惜了。





不過關於外殼的部分,我想這裡還是要澄清一下!很多人看到鋁合金的正面版就會以為整台機器都是鋁合金切削而成,但 NuForce DDA-120 並不是這樣的機器!DDA-120 除了正面版是鋁合金之外,其他整個外殼都是彎折鐵板再烤漆製成。這樣的做法除了可以大幅節省成本之外,還可以避開一個非常麻煩的問題:材質造成音質不良。


對我比較熟悉的人都知道我曾經待在音響公司近八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我做最多的就是參與音響器材開發。在這過程中釐清了一個非常非常重要、且對於許多新玩家來說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觀點:鋁合金外殼並不一定會讓音質更好。現在有不少百萬音響都主打鋁合金 CNC 切削打造機箱,但在過去的實驗中發現,如果鋁合金的等級不夠高,打造出來的機箱不僅不會讓音質變好,甚至還會造成聲音不紮實、高頻延伸不佳等問題!


這些問題主要來自機箱共振所造成的影響(震動會影響電子元件工作穩定),等級不夠高的鋁合金由於密度不均,不僅會造成前述的問題,甚至還會讓每一台音響都有不一樣的聲音缺陷。因此最後結論就是,除非能無視成本採用高等級鋁合金,否則像 NuForce DDA-120 這樣使用鐵板壓製成形的機箱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不過對於 NuForce DDA-120 那看起來很漂亮的塑膠腳座嘛 ... 我個人建議如果你本來就有使用音響腳墊的習慣,例如我慣用的德國 Magic Damper,那麼還是直接用螺絲起子把它拆掉吧!會讓這台 DDA-120 的聲音結像更紮實、低頻更 Q 彈,算是非常值得的投資。





NuForce DDA-120 採用 D 類放大,因此體積非常非常小,大約就跟一台 Mac Mini 差不多,因此如果你是買來搭配 Mac 的話,直接購買銀色版本也是很棒的選擇。在輸入端子的部分,DDA-120 提供了一組類比 RCA、一組數位同軸、一組 USB 輸入、一組藍牙輸入(需外接)、以及難以理解為什麼要這麼多的「兩組光纖數位輸入」。


我個人算是比較老派的音響玩家,光纖輸入對我來說差不多就是從來不會去用它的無用裝置,因此對於 DDA-120 提供兩組光纖這件事,我個人認為還不如給我兩組 RCA 輸入比較實際些,畢竟類比輸入若搭配得宜,依然是能輕鬆爆打數位輸入(尤其是這類一體機)的最佳選擇。不過想想現在有 Apple TV 這類只支援光纖輸出器材(新的液晶電視也只支援光纖輸出)的使用者應該會遠比還擁有 CD 播放器的人還多,DDA-120 提供兩組光纖、一組 RCA 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總之呢,如果你是比較老派一點的玩家,對於這台機器的輸入設計可能會有些微詞;但如果你就是完全數位化的新玩家、或是你這台擴大機就是要接電腦、接電視、接電視遊樂器,那我想 DDA-120 絕對是專為你設計的超方便機器,不用囉唆,直接買了吧





正如我不斷強調的,NuForce 就是一家把 D 類放大玩得出神入化的公司,這點跟同樣主打簡潔設計的丹麥 B&O 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這種 D 類放大擴大機真的很挑戰音響玩家的神經,關是打開上蓋之後看到那長得超像電腦電源供應器的交換式電源模組 ... 真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挑戰我的視神經啊!不過好在我是先聽過聲音之後才打開來看,因此也不至於以外觀論聲音就是了。





這台 DDA-120 採用了德國 infineon(英飛凌)出品的 SAB2403 功率晶片,直入放大 D 類設計讓這兩顆放大晶片不需要像過去傳統 AB 類擴大機那樣需要龐大的電源供應模組與散熱片,直接如上圖這樣兩小片焊在電路板上(上圖中兩塊正方形的晶片)就可以提供 8 歐姆下 高達 50W 的功率輸出,相對於傳統 AB 類擴大機來說,若不論聲音表現的話,確實是非常值得推廣的新科技。
不過科技再怎麼新,要是聲音不好那也是枉然啊!所以還是說說聲音吧~


這次 NuForce 送來搭配的喇叭是先前跟 DDA-120 一起辦特惠活動的 PSB Alpha B1,對於這對喇叭嘛 ... 我個人是不太喜歡的,因為 B1 喇叭太偏解析、金屬振膜的特性又讓聲音變得乾癟不厚實,且跟 NuForce DDA-120 這種本來聲音就偏冷偏硬的 D 類放大擴大機湊在一起根本就是乾冷大會串,完全就不是我愛的聲音啊!


不過事實證明這完全是搭配問題所致,因為我把 DDA-120 接上我自己使用的英國 ATC SCM-7 之後就完全改觀了。ATC 喇叭採用密閉式設計、再加上巨大無比的單體磁鐵,使得 SCM-7 成為眾所皆知的「超難推小喇叭」(其實英系喇叭都不容易推好,很容易糊聲)。這樣的喇叭在 NuForce DDA-120 50W 功率的推動下,卻輕易地展現了多數迷你擴大機推不出來的強悍低頻,而 D 類放大那令人煩躁的乾冷聲底也因為英系喇叭天生的暖聲特性而被抵銷殆盡。當然,這跟 NuForce 在 D 類放大長久以來的技術耕耘還是有非常大的關聯。
總而言之,這台 DDA-120 完完全全就是一台英系喇叭剋星,高推力的特性能輕易的駕馭那些令人又愛又恨、必須花上喇叭數倍金錢才能搞定的英系喇叭(從評價 Castle 到高價 B&W、Tannoy 皆是如此),而冷聲底的特性又恰好能抵消英系喇叭一貫的糊聲特質,成就令人心滿意足的聲音表現。





上圖:USB DAC 採用 Bravo SA9027 晶片,規格嚇人,但就聽感來說真的不是我的愛


USB DAC 這個部分從用料來看還不差,畢竟也是個 Bravo SA9027 晶片,不過就我個人聽感來說 ... 其實只能說是「堪用」而已。在 DDA-120 上,USB 的聲音其實還滿薄的,即使是用頗受我好評的 ATC 組合來聽亦是如此,雖然依然能有非常充沛的低頻表現,但仍存在中頻薄弱、高頻延伸不太好的問題。雖然這問題再換更好的 USB 線材之後就有大幅改善,但我換上的線材售價逼近器材的一半 ... 所以請無視它吧!





如果你有那麼多的預算去買線材,我會建議你直接在買台 USB DAC 來搭配會更好。至於如果你是要用來接 Apple TV、液晶電視(第四台)那倒可以直接用光纖來解決,畢竟 DDA-120 直接配配兩組光纖給你,完全足以解決數位影像訊源的聲音問題,我個人認為是非常非常值得的!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 NuForce DDA-120 額外配備了支援 apt-X 的 USB 接收器,因此可以讓使用者直接用 iPhone、iPad 等訊源透過藍牙將音樂傳輸到 NuForce DDA-120 上。非常有趣的是 DDA-120 藍牙聲音表現居然比 USB DAC 還好!不管是中頻厚實度、或是高低頻延伸等比起 USB DAC 都有好上不少的表現。不過在聲音細緻度上就有些落差了,但想想畢竟也是靠藍芽傳輸的音頻訊號,天生就有「爛一點也是正常」的讓分存在,因此就不計較那麼多了!如果聽聽流行音樂什麼的其實也聽不太出來,總之就是一句話「方便最重要」。


不過如果要跟市面上的藍牙音響相比,我想 DDA-120 的聲音還是能佔不少優勢,光衝著那充足的低頻表現,就足以爆打市面上那些一過藍牙就沒動態的音響了。只是如果你還是希望能追求最高音質表現,那麼真的不用多說,類比才是王道中的王道!即便是千萬音響如德國 MBL,在目前的產品線中 USB DAC 依然輕易被自家同價位(約一百二十萬)的 CD 播放器打敗。


雖然我也不清楚為什麼,但目前來說 USB DAC 的音質無論是動態、高低頻延伸、甚至聲音精緻度等依然不是自家同等級 CD 播放器的對手,因此如果你覺得 DDA-120 插上電腦之後聲音不盡理想,那麼真的不用想太多,因為那真的不是擴大機做得不好;要好,就買台 CD、或是更高檔的 USB DAC 給他用吧!
註:其實我最喜歡的還是先把 USB 轉同軸,再用傳統的 DAC 來轉檔,目前我聽過好聽的聲音都還是要這麼搞才行。





NuForce DDA-120 由於 D 類放大、交換式電源這兩個「原罪」,使得大部分的老音響玩家都有可能對他嗤之以鼻,畢竟這兩個「音響大忌」完全就是那種光看名字就覺得音響難聽的恐怖名詞。但現在隨著歐盟無鉛製程的要求、以及數位訊源的推展,其實絕大多數的 Hi-End 音響都已經開始往 D 類放大的聲音特質靠攏,不管是聲音太薄不厚實、或是高低頻延伸不佳、聲音質感不佳等問題,在現在那些主打 AB 類放大、甚至 A 類、真空管機等百萬音響上都已開始浮現這些聲音特質,反倒是經過數十年的發展,D 類放大的聲音往傳統紮實、甜美聲音特性發展的成就已日趨成熟,傳統 / D 類兩種放大方式的聲音特性居然開始「交換」了!


這是非常弔詭、但卻又不爭的事實,實在令人不解。


總而言之,NuForce DDA-120 是一台非常「挑喇叭」的擴大機。如果你用它來搭配英系喇叭,你絕對會驚訝於他那與體積不相稱的驚人音質表現,從高低頻延伸、聲音紮實度、甚至圓潤高頻前端等表現,都是過去你必須靠大型 A 類、AB 類擴大機才能獲得的聲音表現;但如果你搭配了天生就薄聲、聲底偏冷、偏解析的喇叭,那麼聲音表現只會變得更冷、更偏解析,或許還是會有人喜歡這樣的聲音表現。但如果你都用來聽 ACG 、人聲、古典、爵士音樂的話 ... 那我還是建議你幫他搭配一對好的英系喇叭,像是 ATC、Tannoy、B&W、甚至低價代表 Castle,都可以帶給你非常通透的聲音表現;但如果你還是堅持要拿來搭配冷調的喇叭 ... 那我只能說「你喜歡就好」囉~


--


本次測試環境:
擴大機:NuForce DDA-120
CD 播放器:Pioneer PD9700(全機換用 Philips 電容)
線材:全套 SoundBridge 行星系列線材
喇叭:ATC SCM-7、PSB Alpha B1
墊材:德國 Magic Damper MD-6、MD-9
藍牙播放器:iPad 第一代 / iPhone 6 Plus 128GB 太空灰
播放軟體:音樂檔案皆自轉 Aiff 無壓縮 / CD 播放部分皆為原版 CD


本文轉自我自己的網站:http://www.e-master.tw/?p=154
感謝分享,對我目前糾結在3w區間的主被動選擇裡有更多一點認識
畢竟類比輸入若搭配得宜,依然是能輕鬆爆打數位輸入(尤其是這類一體機)的最佳選擇

===============================================================================
您怎會對POWERDAC產品說出這種話?? 更不用說擁有類比及數位輸入的器材一定配備ADC..所以不光是這一台,

而是每一台對於這樣的結論是有謬的存在.

120要吃數位端才能發揮此類機子長處,類比端過一次ADC後還得重新進入POWER DAC,左手右手都是自己的手

何來類比輸入打爆數位輸入,要不要說一下本機採用哪一顆ADC .....此顆等級為何,常用在競品的那些型號上

感恩.

至於USB主控,看其他廠商的解決方案都跟他不太一樣,至於藍芽都是外商主導,出錯機率不大.
對搭售的喇叭廠商真的不用心,PSB初階喇叭薄聲底劇院傾向沒得分反而扣分
不曉得廠商再想什麼,爲何不慎選搭售的喇叭
在38度C有看到這台是跟ATOHM sirocco 1.0做搭配

優惠價不到5萬元,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

請問搭法系喇叭效果如何

最近剛好在找兩聲道小系統
版上有不少開箱文 但對我們入門的新手來說 更需要有經驗的使用者分享評測
才比較忠實的了解器材的特性 這對我來說很值得參考

自己有試聽過一次DDA-120 店家是搭更好一點的喇叭
如果有入手的話 喇叭偏冷我可能會拿去接劇院的後環繞

感謝版大的評測

MAX-MAN wrote:
在38度C有看到這...(恕刪)


法系喇叭的話我不太清楚 ... 法國喇叭我最熟的就是 Focal,但近幾年的 Focal 聲音我覺得都超乾的,大概是單體特性使然吧 ... 只能說如果你有機會可以聽到的話就直接自己決定吧!畢竟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太一樣,搞不好我口中令我厭惡的乾冷聲音其實很對你的胃口也說不定。

570 wrote:
畢竟類比輸入若搭配...(恕刪)


照片裡就有拍出來啦,ADC 是 WM8782 嘛。

ADC 聲音聽起來會不會不好這很難說,但必須考量 USB 部分也是別的晶片接收了訊號再丟過來的(藍牙也是如此),因此 USB 的聲音就一定會好過類比,還是得看原廠設計了。至於聲音我可以很肯定地跟你說這台的 USB 真的就只是堪用,與其去期待 USB 還不如不期不待不受傷害。

至於光纖的部分 ... 雖說光纖可以直接進 SA2403 是很好,但我實在不太愛光纖的聲音,只能說我大概就是喜歡被 ADC 染過的聲音吧 ... 總之我這裡就是提供我個人的聽感感受,如果有任何疑慮都請自己實際試聽再做決定囉!反正 DDA-120 能試聽的地方也不少,與其在這邊爭論從規格與聽感間的關聯,還不如實際去試聽看看比較實際些。
不好意思,我""""隨便舉出幾點"""""提出您的論點有硬體技術分析邏輯上問題,無關您分享.


1."與其在這邊爭論從規格與聽感間的關聯":

ANS: 我沒有爭,汽車單導向輪胎裝反了用看的就可以,不用親自試駕,就算有人說裝反了比較好開,也不能訴諸自由心證,

來向大家宣導。 反了就是錯了, 您的類比方式不恰當。


2."ADC 聲音聽起來會不會不好這很難說":

ANS: 那您一樓的文章會不會有一點點出爾反爾?



3."ADC 聲音聽起來會不會不好這很難說,但必須考量 USB 部分也是別的晶片接收了訊號再丟過來的(藍牙也是如此)"

ANS: 逗號分隔的前後兩句話,與您一樓發文的前後段落本意完全不相干,把這兩句話擺在一起看不懂您要反證些什麼?

4.
5.
6. 略


我知道挑人文章的毛病看在他人眼裡有點類似檢現成便宜,不過我不會擔心被別人這樣想.

這台機器很棒阿,我也推了好幾台出去,只是優點缺點,發文者有相對的責任要講清楚,不是後續才來做功課。



不然很多人一開始不是就一句"不負責任的開箱分享","本魯"諸如此類的

所以您一開始的前言,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涵意在....


如果是的話: 那我跟您說聲 對不起,個人多嘴了 。
請教兄台,這款和谷津U1S比如何? 用來搭配Q牌 concept 20的話,哪個的聲音表現會更好一點?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