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底幫剪輯室換上AIRPULSE A100後,便被它的便利與悅耳的聲音『毒害』,對A100我簡略的心得即是『一款超高CP值、適用工作與娛樂,聲音活潑的多功好喇叭』。乃至有影視同行或友人想買喇叭時,我都會力推A100,搞得自己像是經銷業務似的。不過,在使用A100一段日子後,我不禁有個疑問:『AIRPULSE系列喇叭的種種特質,不僅適用音樂欣賞跟多媒體工作,它精準迅速又扎實的聲音,拿來看電影、組劇院,都會是極佳的選擇。但偏偏,在Edifier的眾多產線中,卻獨漏了戲院組合中的一個重點產品:主動式低音揚聲器!!』

所以請別被文章的標題:最全方位的『影音組合』給誤導了! 我說的『影音組合』並非顯示設備+聲音設備。而是一個用途更廣泛,除了繼承了A100適合多媒體工作者的特質,還適合拿來“看電影”+“聽音樂”的超值的音響首選!為何特別提到“看電影”這個用途?不難發現,在OTT平台如Netflix、Disney+的普及下,一般大眾很輕易就可以在電視/電腦上觀看具有高規格音效的影片,其中更不乏像是杜比環繞、甚至杜比全景聲的娛樂大作。而在欣賞這些大作時,為聲音系統加上一顆稱職的『重低音喇叭』,更能讓觀賞過程充滿震撼音效的沈浸感。只是,聲音產品線如此齊全的Edifier,怎麼就獨漏了『獨立主動式低音喇叭』的重要需求呢?
也許是老天要嘲笑我的愚蠢,才產生這個質疑沒多久,我就收到了Edifier公司的來電(以容許我簡他稱它E先生):
『解先生您好,很謝謝你愛用我們家的產品,我們很喜歡您上次分享的A100開箱文…(以下省略500字的互相客套的介紹與詢問)。』
『最近,我們AIRPULSE推出新的型號A80喇叭,不僅獲得日本影音產品最高榮譽的“VGP金賞獎”,更獲得“日本AEx銘機賞”的肯定。不知您有沒有興趣試用看看?』

其實我早聽聞A80在國際上獲獎不斷的傑出成績,雖然手上的A100仍相當稱職,但聽到Edifier竟然要給我試用,我簡直樂開懷,便也順道提出我心中的那個疑惑:
『我看你們家產品線非常齊全,各個價位帶也都有相當優秀的產品,只是你們怎麼沒想過要做獨立的低音喇叭啊,現在家庭劇院…..』
『有喔!我們最近剛推出一款獨立的八吋主動式低音喇叭:“Edifier T5”,上週才剛上市,應該符合您所說的需求,您要搭配A80一起試看看嗎?』
我長篇大論還沒說完,E先生立馬回了以上這段話。是怎樣!Edifier是會讀心術嗎?怎麼我還在自以為是的質疑時,人家早就做出商品並已經上線販售了。而且,E先生還告訴我:
『這顆Edifier T5 主動式低音的價格,只要五千台幣不到,而且應有的功能一點不少!』

聽完他的說明,我的腦袋就像是遭受重擊一樣,驚訝到遲遲說不出話。E先生可能以為我有所顧慮,立馬又解釋道:
『我們是希望獲得產品在您專業工作上的實際使用反饋,您完全可以依照真實的體驗來我們和大眾分享,一切以自己真實想法為主!』
話說到這個份上,試問?若這不是以『使用者優先』,那什麼是以『使用者優先』?
價格5千不到卻功能齊全的重低音…若不是『佛心』,那什麼才是『佛心』?A80+T5低音喇叭一起試用!這麼好的條件,為了避免E先生反悔,我回神後力馬接受了試用邀請。一週後,這組『毒物』就出現在我的工作室裡。以下,就是我這五個月來的使用心得,同大家分享~
一,完善的功能、更細緻的聲音,卻有更小巧迷人的外觀

『解孟儒!你不是有A100了,怎麼還買??還有旁邊那個大箱子又是什麼東西!!』
每一次喇叭入家門,優美樂音未到,就會先傳來太座的獅吼功,這次當然也不例外。只是當我一邊開箱,一邊說明來龍去脈後,太座看著精緻胡桃木色的A80,臉上的怒氣也漸漸消散,不慍不火地說道:
『這對滿有質感的,顏色很適合我剪輯室的配色,大小也剛好,不然…就放我那吧』
眼看這組毒物要被老婆橫刀奪愛了,我趕緊找藉口喃喃的說著:
『…可是Edifier說要連T5重低音一起測,妳應該用不到重低音吧…』
『有用啊! 我最近在剪那部音樂製作的職人劇,正覺得原本喇叭低音有點不足,Bass跟鼓的節奏感有點出不來。你不是說這喇叭可以外接重低音嗎?這樣A80搭T5低音,不是剛剛好?』
原來老婆對我平常的喇叭經並非“充耳不聞”,而是“有選擇性的吸收”,加上女人天生的識貨能力,兩三句話便硬將這組『毒物』給奪了去。雖然這結果讓我有些難過,不過回頭想想,多她一起鑑賞討論也好,也許這樣更能客觀的評價這組A80搭T5的價值。
首先,AIRPULSE A80同A100一樣,內建了高品質的DAC晶片,喇叭內部配線也採用了美國線材名廠《TRANSPARENT》的線材。背板上所有數位接口一應俱全(USB/光纖/藍牙),其中藍牙的版本更提升到俱Hi-Res認證的“ 藍牙5.0 aptX解碼”。除了數位連接外,A80仍留下了兩組RCA類比輸入端子,給高階玩家們搭配更高級的DAC或前級作為調音使用。背板最下方還有一個獨立的低音輸出孔SUB,作為連接低音喇叭使用。

架好了A80,並經過反覆測試後,老婆決定捨去舊喇叭所搭配的DAC。改以USB線直連電腦與A80。一方面是她本就不愛複雜的配線,另一方面A80內建的DAC解碼能力實在強悍,無論解析度與音場結像上都有相當優異的表現(交叉比對後,發現跟原有售價約兩萬DAC聽感差益甚小= =”)。 A80乍看下就像A100的縮小版:體積小了三分之一,中低音單體也由5吋改成了4.5吋,這樣的先天差異,讓A80的低頻量感確實較A100少了些。但有趣的是,A80依然採用獨特的『平面絲帶號角高音』,在實際聆聽下,我倆覺得A80在維持A100聲音的開闊性之餘,更有著滑順綿密的高音表現,以及更好的結像與包圍感。尤其像是提琴弦音、人聲演唱的轉音、氣音,與活潑爵士樂、充滿空間層次變化的後搖曲歌,A80該呈現的線條柔順如絲、顆粒紮實Q彈又粒粒分明,每個聲音/樂音的改變都成恰如其分的展現出來。就聽感來說,A80確實在各類聲音細節的重現上,確實有著相當明顯且優異的提升。

『用這對喇叭看剪過的片段,好多原本沒聽到的聲音都出來了,有些沒處理好的環境音跟修過頭的EQ,現在都原形畢露,看來我得重調整一次了』
老婆在換完A80後,看了自己剪輯的片段,說出這段話時顯得有些惆悵。
『早叫妳換喇叭了,就不聽!』
我一樣喃喃小聲的說著,只是這次,心裡有點小得意~~~
其實對我來說,A80的優點絕不僅在於網路上對AIRPULSE系列所津津樂道的『超高的CP值』、『各種類型音樂都能好聽的優秀適應性』,亦不在於它小巧細緻的外型設計。而是在我們使用A80半年後,明確的發現,它較以往的型號擁有更多的細緻度與監聽的調性。A80對每個音效、樂音、人聲變化的反應不只迅速、也極為清晰立體。但請別誤會,這樣的清晰並不代表著它是個“冷硬”刺耳的揚聲器,而在保持高解析的同時,透過獨特的設計,讓它依然能唱出悅耳而有溫度的樂音。A80的特質無疑是貫徹了『聽得真實,所以才聽到豐富』的音樂玩味,亦讓我們在剪輯工作中,在面對各種人聲、音效的細節處理時,提供了更好的參考性。
二、T5+A80: 如虎添翼,進可攻、退可守的最佳組合

剛說了不少A80的長處,但若要談短處,可能還是離不開“低頻量感”的問題。不過這就得提及A80的設計取向才公平。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AIRPULSE系列喇叭,均是由音響界的傳奇設計師『Phil Jones』所設計。我相信以Phil Jones先生卓越的能力,當然不會刻意設計一款喇吧來讓消費者嫌棄低頻不足。而是A80本身的設計定位就是『小型空間』、『近場聆聽』的書架喇叭。箱體容積與單體大小幾乎決定喇叭的低音量,這是所有喇叭都會遇到的相同問題。小巧的A80在先天結構上便註定其低頻無法跟大一號的A100甚至落地喇叭相比。但亦不是『越大箱體、越大單體的喇叭』就一定好,一切還是得取決於使用空間而定。像是我自己使用的A100,在5坪的房間,低頻對我來說就恰到好處,但如果房間只有3-4坪或更小,那低頻能量可能就容易過多,產生轟轟的混濁感。但A80使用在3坪空間時,對我來說就顯得相當合適。一切還是得依空間大小來決定該使用多大的音箱。此外,談到低頻量感,這也是一個相當主觀的問題,有些朋友喜歡厚重蹦蹦跳的低音量感,有些人則反之。這確實也是消費者每次在選購喇叭時,最難抉擇的問題之一。即便你上網爬了文做足功課,也可能買回不如預期的聲音。
對此,悅耳的 A80搭配上Edifier T5主動式低音,就是一個有『雙重保險』的絕佳選擇。首先A80背板上就有調節喇叭高/低音的獨立旋鈕,你可以針對自己空間與喜好去調整高/低音的增益,若調整過仍覺得低音量仍不足,A80的背板仍保有獨立的低音輸出孔(Sub Out)
可以直接連接Edifier T5這顆具有8吋低音單體的主動式低音喇叭。且其低音輸出孔所輸出的音量仍與A80本身音量控制保持同步,使用起來相當便利(A100亦有同樣設計)。

而Edifier T5 作為一款主動式低音揚聲器,本身更帶有頻率響應的調節功能(支援30Hz-160Hz)、獨立音量調節選鈕、連續不失真70W的出力,讓你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需求去打造喜歡的低頻量感。客廳大空間,Edifier T5設定的低音量可以條大些,房間用則調小些,以你自身喜好的口味與使用空間去量身訂造,這樣便利的搭配,名副其實就是『進退皆宜,能攻能守的最佳組合』。

我自己實際使用上,除了感受到Edifier T5優異的搭配性,聲音的表現也十分稱職。播放像是音樂中的鼓聲、Bass,電影/遊戲中的重擊、槍彈聲與氛圍頻率等低音效果,T5均能完整地體現出低音喇叭的必要性,為你在觀賞時朔造更完整的氣氛,更添震撼衝擊的臨場感。除了上述功能,Edifier T5還有0度/180相位的調整機制,能依照低音喇叭與聆聽位置的關係來調整低音相位。

不僅如此,Edifier所推出的這顆獨立主動式低音喇叭,當然不僅限於搭配A80/A100使用。T5具有一組獨立類比訊號數入(Signal In),可以搭配任何有低音輸出(Sub Out)的環繞擴大機組成5.1/7.1等多聲道的劇院系統,亦可以搭配有類比音訊輸出(Line Out)的立體聲擴大機/主動式喇叭來組成2.1系統,無論是看電影、聽音樂、玩遊戲皆能使用,實用性極為廣泛。而對於某些擴大機或主動式喇叭沒有Sub Out/ Line Out的消費者來說,Edifier T5還很『佛心』的提供類比訊號數出(Signal Out)的功能,讓你能先將訊源或DAC輸出的類比訊號先行進入Edifier T5低音喇叭的 (Signal In),再由T5的(Signal Out)將訊號同時送給擴大機/主動式喇叭與T5自己,進而達成2.1聲道的組合模式。基本上,幾乎所有可能連接低音的方法,低音喇叭該有基本的功能、素質,T5全部都具備了,但它的售價竟然只要4890元台幣。如果你的客廳超大嫌8吋低音的T5不夠大,那買兩顆T5直接組5.2/7.2也還花不到一萬元,就可以享受高級的雙低音配置。這麼佛心的價格與面面俱到的貼心設計,真的是讓我大開眼界。我想除了Edifier之外,應該也沒有任何品牌能如此貼近大眾了!

三、『能文能武,人人消費得起的高品質』
在這次試用後我忍不住想著:曾經,我在工作與生活娛樂上使用過許多不同品牌的音響設備(俗稱換換症…),其中不乏國際大廠,或售價高於A80/A100數倍,甚至數十倍的器材。但我一直想不通,為何在相似的品質下,Edifier/AIRPULSE為何就是可以將售價定得如此划算?或著換個角度問,Edifier/AIRPULSE 你為何就不願意把產品賣貴一點?賣貴既可以讓品牌形象更像是『奢華精品』,又能又更大的利潤,難道不好嗎?我參不透這個問題的答案,最終還是上網爬文,看到一篇"u-audio"採訪AIRPULSE原廠的文章,文章裡提到了創辦人的想法:『Hi-Fi現在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價格越來越高,消費族群越來越小,把年輕人拋離了。「任何一個行業,如果沒有年輕的受眾,那是沒有未來的」,他說,目前全球各地的Hi-Fi音響展,參觀者的平均年齡不會低於五十歲,但Hi-Fi耳機展,平均年齡是二十來歲,這樣下去一定會讓Hi-Fi產業失去年輕人。因此,AirPulse的任務,就是要讓年輕人負擔得起Hi-Fi,並樂於使用Hi-Fi』
(原文請參照:https://feature.u-audio.com.tw/featuredetail.asp?featureid=1146)
這時我才明白,原來Edifier/AIRPULSE的創辦人的眼裡,高品質聲音享受,理應是一個『更寬廣,更多人都能一起享受美妙的世界』。唯有如此,音響商才能永續的經營下去。這樣的想法,既有經營的務實又有理想的浪漫,也無怪乎Edifier/AIRPULSE能不繼成本致力推出眾多超高性價比的產品了。知道這個答案後,雖然我的喇叭不會變得更好聽,但這確實加深了我AIRPULSE產品的喜愛。“用你消費的起的價格,選最適合你的優質產品,然後盡情使用它、享受它”。我想,這應該也是Edifier/AIRPULSE公司最樂見的事吧。老實說,除了在剪輯室內服役的A80/A100,我已經在期待AIRPULSE更大一型號的推出,準備打算用它跟Edifier T5來組一套5.2劇院。因為實際用過,我很明白AIRPULSE系列能文能武的特性,絕對仍讓我用最實惠的價格,達成預期中最好的效果。再加上它平易近人的售價,讓我更能放心建議朋友們、客戶們一起採用Edifier/AIRPULSE的產品。如此一來,大家觀看剪輯成品的感受差異性就變小了,也許就再也不會發生:『在你那聽是獅吼,回到家聽變狗吠;
在你那看很“磅礴”,回到家看很“單薄”』的窘境吧!!

本文作者:解孟儒
為台灣新生代電影剪輯師,近期以電影『緝魂』榮獲第58屆金馬獎『最佳剪輯獎』殊榮。畢業台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曾參與過《賽德克‧巴萊》、《痞子英雄2》等大型電影後期製作。現其作品類型多元,在票房與獎項上都有相當表現。2019年便以電影『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榮獲台北電影節『最佳剪輯獎』。近期表作品有:電影『返校』、Netflix原創影集『誰是被害者』、愛奇藝影集『逆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