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一下調整過程給以後參考。
以下單純個人感想,實際掃REW也可以看到明顯差異,
但聽感其實是非常主觀,不認同我也歡迎,麻煩和平理性討論
=========================================
約半年多前上了蔡克信調音社的課以後,
又重新拾起了對音響的熱情!
但這次追求的不再是器材的升級(雖然最後的結果還是升級了

在第一次家訪後調整完後的聲音讓我整個為之驚艷,
沒想到擺正確的喇叭不管聽什麼都好聽,完全發揮了原本喇叭的潛力。
聽沒多久就手滑換了之前夢想中的喇叭,
但沒想到換了喇叭反而換來更多的煩惱。
因為習慣問題,換了同品牌同系列不同世代,所以直覺照著原本的位置去放,
結果聲音不聚焦,低頻量反而又比之前更多,
總之就是整個不協調,
怎麼移就是移不出原本的聲音,
於是只好厚臉皮的再私訊請老師們再前來家訪一次。
調整過程其實很快,以下為老師調整時的經驗談
1. 中高音不聚焦導致聲音沒有形體:左右喇叭先內移至聲音正常聚焦才繼續下一步。一旦聚焦了,聲音的形體馬上出來,而且也順利聽到低音的下潛。
2. 人聲置中高度調整:先確保聲音形體正常後再微調,同時外移提高;同時內移降低,聲音高度大約在坐姿時頭頂的高度。
3. 低音調整:一樣先確保聲音形體正常,再去調整低音量感以及檢視是否有淤積。同時後移增加量感,同時前移減少量感。若有淤積需要左右同時外移,再回去檢視聲音高度以及形體。淤積其實就是檢視是否特定頻段的聲音特別肥。
以上概念雖然簡單但要短時間內聽出問題做對應調整也是要有相當經驗才做得到。
最後右喇叭內移約6cm,左喇叭內移約3cm後移約1cm完成。
其中喇叭擺完幾乎要完全靠著背牆了,
有請教老師是因為Focal為凹盆高音單體,離耳朵距離遠比較優,
再加上低音反射孔做在前方,所以其實影響不大。
以實際聽下來也真的找不太到有什麼問題。
當下有試了幾首測試曲,
跟上次的經驗類似,擺完後聲音的形體以及音場寬度深度都出來了,
打這篇文章的當下聽著再熟悉不過Rihanna的Lift Me Up,
聲音的爆發力跟穿透力是在調整完之前感受不到的,
Nenad的低音提琴撥弦札實有力,
初步聽完常聽的曲目後,
擺位正確後才開始有明顯升級的感覺出來。
真的蠻推薦升級器材前先把擺位弄正確後再來去考慮升級,
但是升級後還是的要再重新檢視擺位。
============
以下為Focal同系列新舊世代喇叭的感想
第二代聲音比較慢,低音比較糊,但優點就是比較暖,以及厚聲。
第四代聲音明顯快很多,走現代音響的解析路線。差最多是低頻的速度,雖然一樣會有駐波,但是消得比較快,所以聽起來不管是質或是量都好很多,聽低音提琴比之前享受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