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吋 4K 電視作電腦螢幕適合嗎?

43吋的螢幕會不會有困擾,主要還是看個人的使用習慣.
為什麼大螢幕就一定要一直擺頭呢?
一個視窗會整個螢幕看的時候,幾乎就是在看影片的時候,這時候就往後面一點坐著看.
另外,43吋的螢幕真的也沒有很大,如果是平放桌面上的話,寬度根本不是問題,43吋沒有寬到看畫面會很吃力,但是因為平放在桌面的時候,43吋的螢幕上半部的地方會過高,有可能需要仰頭觀看,這時候會比較不理想,但還是有方法,除了找下淺式的桌子放螢幕之外,也可以壁掛在牆上,只要螢幕顯示的地方,約1/3 or 1/4的位置低於桌面,這樣的位置應該會更適合.
平時都會開10幾個視窗在使用,這時候,4K的43吋大小很適合我使用.43吋我使用也有幾個月了,只能說,我不會再回去用小螢幕就是了.....


skiiks wrote:
微軟之所以有這些問題
是因為微軟的系統尚未做好原生高解析支援的系統介面..(恕刪)
微軟其實就是獨大的傲慢
看那Win10的控制台與設定
完全不搭的兩種畫風

也不想叫美工修一下
這種擺爛的態度,真像未開發國家的風格
大哥 我之前說過啦:
兩個24吋或27吋電腦螢幕直立併排 高度跟43吋的4K電視螢幕其實差不了很多

至於抬頭 轉頭 轉眼珠 坐在電腦前工作 幅度就像你說的 左右是靠腳 上下是靠脖子
現實是 大部分的文書/程式相關的工作都是左右逐行的 需要上下抬頭低頭的頻率是能多快?
圖像影像工作 至少已小弟的工作 也少有需要頻繁抬頭低頭

總之 小弟拿43吋4K電視 取代兩個直立併排的電腦螢幕 用得十分滿意
特別是少了兩個直立併排螢幕擋在中間的邊框

skiiks wrote:
近距離面對大型螢幕的問題點也不在於"轉頭 轉眼珠"
...(恕刪)
問題點在於"抬頭" "轉動頻率與幅度"
tvlan8888 wrote:
一個視窗會整個螢幕看的時候,幾乎就是在看影片的時候,這時候就往後面一點坐著看...(恕刪)
當電視看電影用沒什麼問題 距離自由調整

問題在於當電腦用
100%顯示時 文字已經很小了
觀看距離再拉遠會看不清楚文字 導致要近距離面對大螢幕
從FHD 24"視野可以看完整個螢幕 變成4K 50"視野看不完螢幕後
視野的掃視就變成需要 抬頭轉頭幅度與頻率就會加大
身體很容易出問題

就像電腦傷害最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 就是不斷累積經年累月下來 出現重大問題才會去注意
才知道是桌面沒有給前臂有靠手處 整隻手(手掌前臂上臂)重量都壓在手腕 造成手腕出問題
(22"螢幕常造成的問題 字太小 螢幕往前拉 加上鍵盤後 導致靠手處只剩下手腕支撐打鍵盤)
(所以我建議螢幕以24"起跳)

----------

我的想法很簡單
適當的桌深(一般都約60公分)
配上適當的螢幕大小(24"~32")
這尺寸內的螢幕價格也適中又好選
好調整 不用改變太多使用狀況
用起來舒適 不會帶給身體負擔 不容易累積出什麼問題

genome wrote:
大哥 我之前說過啦:
兩個24吋或27吋電腦螢幕直立併排 高度跟43吋的4K電視螢幕其實差不了很多
至於抬頭 轉頭 轉眼珠 坐在電腦前工作 幅度就像你說的 左右是靠腳 上下是靠脖子
現實是 大部分的文書/程式相關的工作都是左右逐行的 需要上下抬頭低頭的頻率是能多快?
圖像影像工作 至少已小弟的工作 也少有需要頻繁抬頭低頭
總之 小弟拿43吋4K電視 取代兩個直立併排的電腦螢幕 用得十分滿意
特別是少了兩個直立併排螢幕擋在中間的邊框
為了不抬頭 4K螢幕分上下 只用下半部?
桌面我的電腦在左上, 軟體全螢幕 指令列在上方, 檔案開啟都是靠在左上
不用看鼠標上去拖東西下來?
買4K切半的31:9螢幕 就沒太高問題?不覺得少了半個螢幕?

----------

在電腦方面的問題是FHD轉高解析的過渡期 微軟太久了
過去摸魚習慣了 FHD就停止把介面更高解析化
現在4K螢幕 介面一次就縮小四分之一 過去摸魚得過且過的伎倆出問題了 摸到4K大白鯊

蘋果老早就完成規範(在微軟W8時期) 並且要軟體商依循規範製作軟體高解析介面
廠商有規範依循這高解析軟體介面很快就能做出來了
這過渡期五年後的今天 多數軟體介面早就完成高解析化 不用去煩惱那些介面縮放事情

微軟是根本沒準備好 導致過渡期太久(現在還是過渡期)
為了微軟系統在高解析沒有支援得這過渡期
連規範都沒有 廠商只能弄出自己對高解析的支援 各自為政
本該系統管理的介面問題 無法統一管理
造成使用者要應付忽大忽小的系統與軟體介面
強求大螢幕 搞得要買大桌子弄出大桌深
想方法買無線鍵盤滑鼠加長觀看距離
然後又會文字太小要近看頻繁轉身轉椅子轉頭轉眼睛去找目標
要減少抬頭對脖子傷害 好好一塊螢幕要分上下 只常用下半部(電腦用時)..........

硬體在進步 系統不跟著快速進步 拖累硬體功能 困擾到使用者是不行的
                              彈幕濃!
skiiks wrote:
當電視看電影用沒什麼問題 距離自由調整

問題在於當電腦用
100%顯示時 文字已經很小了
觀看距離再拉遠會看不清楚文字 導致要近距離面對大螢幕...(恕刪)

平時觀看螢幕我還是跟平常一樣的距離,而螢幕的解析度就是使用標準4K解析度,距離就是30~50公分之間,字的大小就跟平常看22吋FullHD的大小差不多,並不會覺得有甚麼不同,只是我用的是電腦螢幕,沒有用電視的螢幕來這樣看過,因為是這麼近的距離,所以我不會43吋整個螢幕來看一個視窗,視窗都會縮小,其實實際使用,真的不會有甚麼困擾.


tvlan8888 wrote:
平時觀看螢幕我還是...(恕刪)
這是被動習慣 因為買了42“螢幕 不自覺被動去配合大螢幕使用
大概要用久 才會知道問題所在

------------------

再者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
蘋果視網膜螢幕公式 有多個變數 固定幾個變數 求出一個通用的基準點
1.公式固定為視力1.0
2.螢幕正常使用距離
近到遠為 手機最近 平板像書本 電腦螢幕 電視螢幕 廣告看板
3.對應視網膜解析

1.0與正常使用距離得出最佳對應視網膜解析
所以在不同距離 螢幕有不同視網膜解析(更高解析也是視網膜螢幕)

距離以外的變數就在於視覺能力

公式是以正常視力1.0去算求出距離與解析
視力更好的2.0 可以用更小的螢幕
例如22"螢幕 1.0看不清楚的距離 2.0可以看清楚 而可以用更小一號的20"螢幕
近視的人(矯正過 戴眼鏡)要再大一號的螢幕(22->24, 24->27)

有些人身高近兩米 正視螢幕中心點的高度就比平均身高(173)的人要高
螢幕高度太高的問題就少很多(可以靠椅子調整高度)


會建議電腦使用的螢幕範圍在 24"~32"螢幕
主因是一般使用 60公分桌深
這桌深搭配24"~32"螢幕都很好調整到適當的使用狀況
22"不推薦 字太小 使用距離太近 放鍵盤後 靠手處太小 傷手腕
32"以上不推薦 距離調整需要超出一般60公分要用更大桌深
另外買大桌子或是無線鍵盤滑鼠 加長使用距離 要多花錢

4K主要問題還是微軟在系統與軟體在4K支援上的縮放問題
                              彈幕濃!
以遊戲軟體舉例FHD轉4K解析的問題不在畫面 在文字

畫面確實為4K高解析了 但是對話視窗四分之一小
也就變成以看電視的遠距離玩遊戲 但是看對話視窗太小要近距離看螢幕文字
遊戲高解析支援後 畫面4K 對話視窗也高解析 可以拉大到遊戲距離也能看清楚
(更多得是介面縮小後 位置跑到奇怪的地方 遊戲全畫面 介面與對話視窗全縮在左上角)

暗黑破壞神三尚未高解析螢幕支援前就有這個問題
FHD螢幕時三階段文字大小調整 調整在最大 轉用4K螢幕後縮小四分之一還是很小
高解析支援後 對話視窗三階段調整同FHD螢幕時比例大小

---------------

之前為了解釋4K做了不少解說圖
綠螢幕大小 藍軟體介面(上命令列 左工具列 幼功能視窗) 紫圖檔

蘋果是圖形介面維持FHD時的大小 圖檔高解晰畫質(縮小四分之一)
微軟是全部縮為四分之一 為了使縮小的介面恢復大小 使用兩倍大的螢幕


而蘋果之所以能不改變介面大小是增加了介面的解析度
命令列由原先的1400像素對應FHD 做成2800像素去對應4K


微軟也可以透過系統控制放大兩倍介面 但是問題來了
這是小圖拉大 向量物體文字可以這樣做 圖檔就只是恢復FHD畫質
很容易造成文書檔案排版錯誤 跑圖走字多出一小頁 造成檔案在不同放大倍率時有不同排版方式
也很容易出現前面講的 軟體各自為政 放大再放大的問題(或根本沒反應 或其他異常)
看起來跟3.蘋果4K介面一樣了 骨子裏問題一堆
                              彈幕濃!

twinhead13 wrote:
其實最好的還是用 1400...(恕刪)


一聽就知道在豪小的
IMAX影廳甚麼時候有螢幕了....

43吋 4K 電視 + 25吋螢幕,爽爽使用中!
看久就習慣了,螢幕就是要大才爽!



目前用55吋4k 用快3年了。距離眼睛約70公分。感覺還可以更大。下一台要買65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