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之前我想先聲明一下
1.以下狀況皆為假設,如果有雷同純屬巧合
2.本人對法律並無深入研究,此文是希望能得到專業人士的正確解答
3.本文也沒有討戰的意思,如果說有什麼目的的話,大概是要提醒大家注意法律問題
前陣子報紙上有兩個新聞
其一內容是有個人去提款機領錢,發現提款機故障,領一千給兩千
於是他就狂領了一整晚上,後來被告侵占罪
其二也是有人去領款,作業人員疏失在轉帳時多填了一個零
這人發現了就領走所有的潛逃出國,之後他被通緝
所以我假設一個狀況
如果今天DELL的購物網站是採用自動下單出貨系統(也就是一旦下單後,物流系統就開始運作,就算發現有錯也沒辦法阻止出貨)
A工作人員在更新網站時標錯了價,就像昨晚一樣,所有價格低的不可思議
甲在逛網時發現了,於是就立刻買了一台,然後上網PO文,通知大家今晚DELL狂打折
乙看到了文後,立刻上DELL網站看到價錢,知道這一定是標錯價(乙從事相關工作,熟知價錢),買了三台後告知老闆丙
而丙一聽到消息就立刻上網刷卡,定了1000台,隔幾天後甲乙丙三人也都收到貨了
甲的機器留下來自用,乙送了一台給別人,丙把機器價錢加倍賣了出去賺了一大筆
而後DELL不堪損失,決定控告四人
我想請問的是A,甲,乙,丙四人是否有違法
有的話會是觸犯什麼法條呢?
DELL的控告是否能成立呢?
但如果我站在DELL的立場來看待這件事情的話~
我絕對不會告任何人~
並且會賠償所有下訂的消費者~
當然賠償可能只是消費者下訂的費用乘以二~
原因無他~
現在應該有很多人在等著看DELL的應變能力~
以台灣的市場來說~
消費者為大的觀念讓消基會發揚光大~
所以得罪了消費者~
透過網路和媒體的力量~
DELL的聲譽可能會瞬間毀滅~
就像當初VOLVO為了減少成本~
取消防爆衝機制~
導致使用者爆衝~
VOLVO則堅持是使用者的問題~
當然會爆衝也是使用者操作不當~
但因為VOLVO的處理不當~
造呈現在VOLVO的車賣的比當年差很多~形象都毀了~
這是小弟的一點拙見~
相信有人贊同也會有人不贊同~
感謝各位看完這完全不專業的思想~呵呵~
真的慘了
各位法官們~以後,你們敢去臨時的出現的路邊攤買1件10元的東西嗎?
全都低於市價啊~
買低於市價難道不就是人民的期待嗎?
難道,法官們 對於每個商品的價格都有內定價???
只要買家買進低於自由心證的內定價,就代表買賣有問題????
不是市場機制在決定嗎?
很明顯的,這樣低的價格,讓很多民眾心動了~
相同的商品一個20000元,一個2000元
各位大大,聰明的你,會買哪個?
買回去當裝飾品都爽~
這不是已經很明顯
一個願賣,一個願買~不就是這麼簡單~
再網站上打個價格,事後不認帳~
不就很簡單~誇大不實麻~
敢標出價格,居然不敢賣???
公司的失誤,跟消費者什麼關係??
公司不檢討,流程有沒有問題?有沒有審核?誰該負責?
你家公司員工,出包,跟消費者什麼關係??
購物網站不就最重要的3流?
難道,到頭來,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完全沒有約束力?
這不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
那麼,下次上購物網站,都跑完構物流程了,也來個銷單好了~
因為看錯價格了~"~
換言之
有個不知情的民眾
看到某大購物網站賣一個商品要10000元
民眾也下單了,金流也都跑完了,在商品寄來家前
發現,原來其他商店都賣1000元...
請問,該怎麼半??
懂不懂行情,真的有這麼重要?
法律我很外行,也非法律人員
但是,我只知道,有多少人懂房價?
那麼,房價買高了,事後,是不是也可以要求撤銷???
扛起你的社會責任!dell
我自己沒有買~不用幫我查了~
半夜一推同業的密我搶購~"~
不過,真的有心動到
雖然這次想告DELL的人肯定無法如願,不過也不會買方因為這件事被告,以下狀況都是假設的。
目的只是討論法律問題,因為法律就是道德的底限
既然很多人都不大在意道德問題,那至少認識一下法律,才不會讓自己吃虧
ahwen219 wrote:
老實說 我支持樓主的...(恕刪)
感謝您參與討論,內行的人就看得到門道
我想應該也是這樣,因為丙的意圖就是利用他人的錯誤來圖利,很明顯就是違法
不過甲和乙這邊我覺得有點問題的是
甲如果能證明他只是單純的認為網站是在做促銷,所以買了一台的話
在契約已經成立買賣也完成的情況下,DELL有權力要求甲退還物品或是補差價嗎?
而乙的情況是他身為產業相關人員理當熟知價格,雖然沒有拿來做買賣賺取價差
不過圖利自己的情形還是存在,這樣應該怎麼主張自己的無罪呢?
另外,我比較不懂的是員工A,在這種情形下,他是否也會成為被告?
對了,歡迎樓上幾位同學來湊熱鬧
如果您對我的照片有興趣的話,就請多逛逛我的相簿吧
http://www.flickr.com/photos/8884105@N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