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事件反向思考,買方法律責任問題?

正文之前我想先聲明一下
1.以下狀況皆為假設,如果有雷同純屬巧合
2.本人對法律並無深入研究,此文是希望能得到專業人士的正確解答
3.本文也沒有討戰的意思,如果說有什麼目的的話,大概是要提醒大家注意法律問題

前陣子報紙上有兩個新聞
其一內容是有個人去提款機領錢,發現提款機故障,領一千給兩千
於是他就狂領了一整晚上,後來被告侵占罪
其二也是有人去領款,作業人員疏失在轉帳時多填了一個零
這人發現了就領走所有的潛逃出國,之後他被通緝

所以我假設一個狀況
如果今天DELL的購物網站是採用自動下單出貨系統(也就是一旦下單後,物流系統就開始運作,就算發現有錯也沒辦法阻止出貨)
A工作人員在更新網站時標錯了價,就像昨晚一樣,所有價格低的不可思議
甲在逛網時發現了,於是就立刻買了一台,然後上網PO文,通知大家今晚DELL狂打折
乙看到了文後,立刻上DELL網站看到價錢,知道這一定是標錯價(乙從事相關工作,熟知價錢),買了三台後告知老闆丙
而丙一聽到消息就立刻上網刷卡,定了1000台,隔幾天後甲乙丙三人也都收到貨了
甲的機器留下來自用,乙送了一台給別人,丙把機器價錢加倍賣了出去賺了一大筆

而後DELL不堪損失,決定控告四人
我想請問的是A,甲,乙,丙四人是否有違法
有的話會是觸犯什麼法條呢?
DELL的控告是否能成立呢?
如果您對我的照片有興趣的話,就請多逛逛我的相簿吧 http://www.flickr.com/photos/8884105@N05/
樓主想太多了....
DELL 沒有辦法告任何人的...

還有, 你舉的例子和這個事情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
1Ds2+400D+1n+28-70mmF2.8L+70-200mmF2.8LISII+58AF-2=手拉傷.

shou5025 wrote:
正文之前我想先聲明一...(恕刪)


奇怪的論點.......

demonderrick wrote:
樓主想太多了.......(恕刪)


我們要告倒Dell也很難~在你按下他們的條款同意是你已經輸了.
demonderrick wrote:
樓主想太多了....
DELL 沒有辦法告任何人的...

還有, 你舉的例子和這個事情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恕刪)

您說的沒錯,我說的的確是兩碼子事,實際上DELL是沒辦法控告任何人的
因為目前沒有任何人因為這件事得到利益,DELL也沒有出貨受到損失
我一開始就說了,這只是個假設
目的是為了討論法律問題,歡迎您提出您的觀點
如果只是要湊熱鬧也無所謂就是了,反正看過笑笑總比整天不爽好多了

如果您對我的照片有興趣的話,就請多逛逛我的相簿吧 http://www.flickr.com/photos/8884105@N05/
shou5025 wrote:
正文之前我想先聲明一...(恕刪)


老實說 我支持樓主的論點
希望DELL能對"丙"提出法律控告 感覺是意圖並蓄意利用賣方業務過失進行不法獲利 應該是可以控告的贏

至於 甲 乙 則應另行告知 收取差價 或者退還相關買方款項
我個人覺得都無法提告吧....

甲:看到官網在賣便宜的東西,不定難道去外面光華或燦坤買貴的嗎?而且交易中沒有使用不法程式來使

其拿到便宜的價格

乙:同上,而且都已經銀貨兩訖了,不能管乙把貨物做怎樣的處理吧?

丙:我有錢用正常管道購得數百臺電腦,在轉賣或怎樣的都無關了吧?(除非他轉賣時有不法的行為)但應該

不是算計這便宜的這一次買賣而是對後面轉賣有影響廠商權益部分做提告

a:裡面頂多最雖的人就是他了吧....可能要跑路了吧0.0(賠錢到死)



我個人也是沒有法律常識~
但如果我站在DELL的立場來看待這件事情的話~

我絕對不會告任何人~
並且會賠償所有下訂的消費者~
當然賠償可能只是消費者下訂的費用乘以二~

原因無他~
現在應該有很多人在等著看DELL的應變能力~
以台灣的市場來說~
消費者為大的觀念讓消基會發揚光大~
所以得罪了消費者~
透過網路和媒體的力量~
DELL的聲譽可能會瞬間毀滅~

就像當初VOLVO為了減少成本~
取消防爆衝機制~
導致使用者爆衝~
VOLVO則堅持是使用者的問題~
當然會爆衝也是使用者操作不當~
但因為VOLVO的處理不當~
造呈現在VOLVO的車賣的比當年差很多~形象都毀了~

這是小弟的一點拙見~
相信有人贊同也會有人不贊同~
感謝各位看完這完全不專業的思想~呵呵~
慘了~

真的慘了

各位法官們~以後,你們敢去臨時的出現的路邊攤買1件10元的東西嗎?

全都低於市價啊~

買低於市價難道不就是人民的期待嗎?
難道,法官們 對於每個商品的價格都有內定價???
只要買家買進低於自由心證的內定價,就代表買賣有問題????
不是市場機制在決定嗎?
很明顯的,這樣低的價格,讓很多民眾心動了~

相同的商品一個20000元,一個2000元
各位大大,聰明的你,會買哪個?
買回去當裝飾品都爽~

這不是已經很明顯


一個願賣,一個願買~不就是這麼簡單~

再網站上打個價格,事後不認帳~
不就很簡單~誇大不實麻~

敢標出價格,居然不敢賣???
公司的失誤,跟消費者什麼關係??
公司不檢討,流程有沒有問題?有沒有審核?誰該負責?
你家公司員工,出包,跟消費者什麼關係??
購物網站不就最重要的3流?
難道,到頭來,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完全沒有約束力?
這不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
那麼,下次上購物網站,都跑完構物流程了,也來個銷單好了~
因為看錯價格了~"~

換言之
有個不知情的民眾
看到某大購物網站賣一個商品要10000元
民眾也下單了,金流也都跑完了,在商品寄來家前
發現,原來其他商店都賣1000元...
請問,該怎麼半??

懂不懂行情,真的有這麼重要?
法律我很外行,也非法律人員
但是,我只知道,有多少人懂房價?
那麼,房價買高了,事後,是不是也可以要求撤銷???


扛起你的社會責任!dell



我自己沒有買~不用幫我查了~
半夜一推同業的密我搶購~"~
不過,真的有心動到
為了不讓大家混淆,我再聲明一下,這只是假設狀況的討論,跟這次發生的事件不同。
雖然這次想告DELL的人肯定無法如願,不過也不會買方因為這件事被告,以下狀況都是假設的。

目的只是討論法律問題,因為法律就是道德的底限
既然很多人都不大在意道德問題,那至少認識一下法律,才不會讓自己吃虧
ahwen219 wrote:
老實說 我支持樓主的...(恕刪)

感謝您參與討論,內行的人就看得到門道
我想應該也是這樣,因為丙的意圖就是利用他人的錯誤來圖利,很明顯就是違法

不過甲和乙這邊我覺得有點問題的是
甲如果能證明他只是單純的認為網站是在做促銷,所以買了一台的話
在契約已經成立買賣也完成的情況下,DELL有權力要求甲退還物品或是補差價嗎?

而乙的情況是他身為產業相關人員理當熟知價格,雖然沒有拿來做買賣賺取價差
不過圖利自己的情形還是存在,這樣應該怎麼主張自己的無罪呢?

另外,我比較不懂的是員工A,在這種情形下,他是否也會成為被告?


對了,歡迎樓上幾位同學來湊熱鬧
如果您對我的照片有興趣的話,就請多逛逛我的相簿吧 http://www.flickr.com/photos/8884105@N05/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