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螢幕要何時才能達到視網模螢幕 300PPI

公式 PPI=(X^2+Y^2)^0.5/D

X=螢幕高度解析度
Y=螢幕長度解析度
D=螢幕對角線尺寸


5吋FHD手機 解析度1920*1080 PPI=(1920^2+1080^2)^0.5/5=440PPI

電腦螢幕24吋1080P FHD PPI=(1920^2+1080^2)^0.5/24=84PPI

如果是24吋的4K電腦螢幕3840*2160解析度

PPI=(3840^2+2180^2)^0.5/24=183PPI

如果是8K螢幕 7680*4360解析度24吋 PPI=367

那那約要LTPS面板才能作到

價格會多天價............

可是隨著LTPOS 和IGZO兩種面板在大尺寸良率提升

相信大約4-5年後會逐漸平價化到電腦螢幕 或是電視上

而平板電腦夏普已經有技術能量產7吋和8.9吋的LTPS

LTPS特性是電子遷移率高(透光率高)又省電又能作高PPI的用在手機上

的一種低溫多晶矽面板

abc003 wrote:
公式 PPI=(X^...(恕刪)


唉....視網膜是跟你看的距離有直接相關
不是所有 300PPI 都是視網膜
懂嗎?

去看看 ipad retina 的螢幕規格
多學點吧
視網膜螢幕的定義還包含了使用距離

距離越遠所需的ppi值越低
講簡單點,在螢幕的正常使用距下下只要光點得等同尺寸在80微米以下就分辨不出相鄰點

因此電腦螢幕不需要達到300ppi才能稱之為視網膜螢幕

以27"的2560x1440的2k螢幕為例,雖然只有109ppi值,但在28"的一般使用距離下已達到視網膜螢幕需求的89%

更大的螢幕(比如說50")在72"使用距離下甚至只需要大約50ppi就已經可稱之為視網膜螢幕了
用你這方法算, 你也去要求一下目前主流的 42~50" 電視螢幕吧, 我好期待喔......

abc003 wrote:
公式 PPI=(X^...(恕刪)
abc003 wrote:
公式 PPI=(X^...(恕刪)
300PPI的視網膜標準是所謂一般看印刷書本距離的像素大小
蘋果所倡導Retina Display還包含距離在內計算 才會不同距離有不同PPI的標準

一樣用書本表示距離的影響
用超近的距離看書(5公分) 文字變大 只會看到頁面其中一小區塊 頭要不停擺動或是移動書本
用更遠的距離看書(100公分) 字變小到看不清楚 想靠近看清楚文字

適當的使用距離對應適當的解析度
而不是把不同距離閱覽的裝置都要上300PPI標準


只是這還是沒給樓主答案
看電視時的距離 要多少PPI才算視網膜螢幕?
看誰去拿出蘋果那個公式算出答案給樓主了
                              彈幕濃!

skiiks wrote:
300PPI的視網膜...(恕刪)


問題是是FHD的1080P電視和電腦

我很明顯看的出顆粒

電視更誇張 顆粒很大

電腦螢幕上要距離50公分以上我才看不到顆粒

所以都有提升空間
視網膜解析的確跟距離有關,但是人也不一定都維持固定距離觀賞,有時候也需要靠近觀賞。

abc003 wrote:
問題是是FHD的10...(恕刪)


應該是你的訊源非原生1080p出現的升頻馬賽克斑
或者是台灣的HD訊源雖然有1080i,但普遍流量都不足,這種狀況下也會有馬賽克斑

或者你當兵時是特等射手
如果一台24吋電腦螢幕妳有五萬元的預算購買就沒有問題

真要做4K2K的moniter技術是有的
只是價格你是否願意承擔呢?
如果開版大個人的視網膜解析度比較高
視力可以達到4.0
那距離就不是問題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