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前言

  一月底的時候,台灣Wacom神秘的跟我說:「過完年,有新玩具要請你測試。」;身為長年的Wacom產品使用者和3C狂熱者,對於測試新產品自然興奮不已,簡直不下於被暗戀已久的美少女告白,恨不得當下衝去取貨,整個新年不分日夜都在惦記著這個「新玩具」。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終於,在二月初拿到了Wacom的最新力作──Wacom Intuos5!

  Intuos系列,是世界上最多電腦繪圖創作者和設計師使用的數位板,售價合理、性能優異、品質穩定,一直是Wacom的指標性產品。個人從1999年開始使用Intuos1進行電腦繪圖創作,中間逐步更換了2、3代板,幾乎是新產品剛上市就購買了;而4、5代因為擔任測試人,有幸能在產品公開之前就使用,真是身為創作者的幸福。Intuos經過了十數年的進化,也從早年充滿實用工業味道的樸實面板、經過三種色彩可挑選的版本,到了現今強調設計感、質感和觸感並進的造型,其進步不只規格,也不只有變美觀,而還有更深層的人體工學設計。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使用Intuos5 touch約五十天,也有了足夠的使用經驗和想法。

  那麼,就來看看新的Wacom Intuos5為創作者帶來什麼吧。

  硬體篇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Intuos5的外盒。採取簡潔的黑白設計。從外盒就能感覺出是較為進階、專業取向的產品。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Intuos5 “touch”,意味著Intuos5如同先前的bamboo touch一樣,加入了手指觸控功能,而也會發售沒有touch的版本。觸控功能,在bamboo touch時頗有爭議,因為其手指觸控不太靈敏,也讓人好奇,走專業路線的Intuos5,為什麼要把touch功能放進去呢?是否有所進步?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盒子下方的另一段文字,說明了具有多點觸控的感應。官方說法可以支援到十隻手指,不過,一般使用上,實在想不出十隻手指操作有怎樣的應用。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盒子後方,簡單的解說硬體,以及這次的產品分成Small、Middle、Large三種大小。Intuos5的產品線不包含XL特大號的尺寸,所以喜歡用大面板來午睡的使用者,可能得選擇四代了。這次使用的版本是M中型,大小適中最為普遍。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開箱。可以看出Wacom也走環保包裝設計,使用回收製成的瓦楞紙固定產品,雖然比較樸實,但也很實際,畢竟精美的盒子和繁複的包裝雖然能帶給人瞬間的驚喜,但終究還是得拿去回收的。中間黑色的紙卡單純就是一張紙,上面寫著「一切創作的起源」的多國語言標語,這句話和四代版本的標語相同,只是紙卡變小,衝擊力就少了點。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將上層打開,數位板就在這裡。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拿起數位板,下面收納著驅動光碟和軟體、說明書、USB線、壓力感應筆、筆座等配件都在這兒。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先看看筆座。這個筆座可以讓筆直插或橫放,打開以後,裡面有多種筆頭可替換,也有換筆頭的金屬鉗,這個設計和四代完全一樣,沒有任何更改。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核心硬體之一,壓力感應筆。這次感壓筆是2048階壓力感應、支援傾斜感應。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為了讓筆具有個性化,或是為了讓複數人使用相同數位板的工作室能夠區隔,旋下筆前端的護蓋即可更換四種顏色的色環。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在這張照片中,黑環是五代筆,紅環是四代筆。使用者一定會發現,五代的筆和四代似乎很像?無論外在或內在,兩代的壓力感應筆都是一模一樣的。其實這隻筆的設計,也確實很成熟了,我用四代筆兩年多,每天使用四到八小時的情況下,筆身的材質也沒有變質,但是像三代以前的筆,可能會因為長久的使用,使筆身的橡膠膨脹或軟化。筆沒有更換,雖然缺乏驚奇感,但也因此可以繼續使用四代的各種筆款,不需要購買新版本,例如圖右的噴槍筆就是四代沿用的。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再來看看這次附贈的光碟。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對於經濟能力有限的學生族群來說,數位板附贈的軟體也是一個不小的幫助,這次Intuos5附贈的軟體是:Adobe Photoshop Elements 10、Corel Painter Sketch Pad、Autodesk SketchBook、Express 2011,以及PhotoShop的外掛套件:Nik Color Efex Pro 3.0 WE6、Wacom Brushes 3.0,這些軟體陣容較無特殊之處,以往常的經驗來說,繪圖板剛發售的時候大概都是這些老班底,到一陣子以後,才會有新的搭配軟體方案吧。

  看完這層的東西,相信很多人會覺得…..包裝變簡約、筆和筆座和先前相同,附贈的軟體也差不多,那麼五代的變化到底在哪裡呢?接下來,數位板本體就是重點了。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接下來談到本次的主角Wacom Intuos5 touch,包了一層塑膠膜簡介其功能。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Intuos5的正面。左邊具有上四下四的快速鍵,左中為觸控環,整個板面中心則是壓力感應的區域。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Intuos5的背後,同樣簡潔,但可以發現有兩塊背蓋,似乎暗藏玄機?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外觀方面,Intuos5的正面板面,外圈為不反光的消光黑,摸起來有些類似橡膠,卻又很滑順,是一種低調卻細緻的觸感。創作者多半很重視筆記本的紙質觸感,也因此Wacom在這邊特別下了功夫,也較不沾指紋;我覺得比較起前幾代的較為高調的亮面或鏡面材質,消光黑是更沉穩而具價值感的,一摸即上癮。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所有的快速鍵都是全包覆的,不像先前的版本有縫隙,會卡灰塵,久了可能會像鍵盤底下居住了毛髮、死皮、螞蟻、餅乾屑、蟑螂腳……,也比較不容易因為打翻水而滲入故障。五代的這個改變,雖然無關規格提升,但很符合使用者習慣,當然,這不代表可以在數位板上吃大餐了。這些快速鍵的按壓感覺良好,有細微的回饋感和「啵」的細小聲音,喜歡捏氣泡墊者一定會滿足的。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中間的圓盤是觸控環,一樣是全部包覆,沒有細縫。快速鍵的上下排兩個鍵,有直線和粒狀突起,這就和電腦鍵盤的J和F有突起一樣,讓人在盲打的情況下,可以快速掌握位置;畫圖就和敲鍵盤一樣,熟練者九成九的時間都看著銀幕,這樣的突起確實十分重要,四代板快速鍵採用按鈕斜度不同的設計,但因為太細微,實在不好分辨,常需要低頭去看,無形中累積一些不適。我覺得intuos5這些改變,很小,但是重要,優秀的工業產品,不只是規格開得漂亮,更重要的是細節的設計。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數位板另外一端。陰刻了Wacom的商標;個人喜歡玩攝影器材,也是很在意機身或轉盤上的文字是印的還是陰刻的,雖然對實用沒有一點幫助,但陰刻的文字具有工藝精品的價值感,還好這個產品是大家買得起的。這次的USB插槽只有一個,在右側中間。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USB插槽旁邊,還有兩個類似開關的東西,這也是新設計。Intuos5有兩種連線方式,一種是傳統的USB連線,另一種則是無線連接。欲使用無線連接,則必須額外購買無線配件組。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這是無線配件組外盒。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組合包含了裝在數位板上的鋰離子充電電池,無線訊號發射器,以及裝在電腦上的無線訊號接收器。此配件組採用專用 2.4 GHz 無線射頻RF技術。此配件也同樣可用在Wacom的第三代BAMBOO數位板。感應距離最長約十公尺,USB充電六小時、在Wacom Intuos5 touch M上可使用約9小時,大致上就是使用一天充電一晚,而沒電的時候,接上USB線,同樣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充電。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將數位板背面的兩個背蓋打開,就是裝電池和無線訊號發射器的地方,為了攜帶外出時接收器遺失,也設計了收納接收器的凹槽。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同時裝入電池、訊號接收器、訊號發射器的樣子。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插入USB線,或是按下訊號開關,面板上的五個燈就會亮起來。板面繪畫區域的四個燈,標示了對應銀幕的範圍,很多設計師都喜歡在很暗的環境工作,這四個燈就很容易讓人在全黑的環境辨識。四代的數位板,設計了LED面板可以在快速鍵上顯示文字,相信很多人第一次看到時會驚呼一聲,但是,五代取消了這個設計,相信很多重度使用者也很清楚:事實上,使用過幾次以後,就完全不會看快速鍵上面的文字了。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Intuos5將板面上的文字顯示設計,挪到銀幕上了,Wacom稱此類似於戰鬥機的抬頭顯示器(HUD),就是將實際操作畫面和介面融合於一體,讓人不用再低頭看。手指輕觸快速鍵,銀幕一端便會顯示這些快速鍵所設定的功能,而手指移開,這個面板就會消失。這個功能也可以在數位板內容中關掉。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繪畫區域的設計也有所改變。以往的版本,繪畫區域的邊緣會有細縫,畫到邊緣很容易卡到這個細縫;Intuos5則改成擴張整個墊板的尺寸,雖然作業區域還是集中在中間,但上下左右都多出一片空間,就算大筆一揮,也不會卡到縫。另外,筆就算畫到標記區之外,在銀幕上游標仍然可以在畫面的邊緣移動,這個設計是為了讓人有充足的緩衝空間,較容易選到畫面上下左右邊緣的按鈕。

  這次的作畫區域墊板,質感和先前稍有不同,摸起來有些如同紙面的粗糙感,手感也是很不錯的。而touch版本也於此墊板手指觸控。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比較一下四代和五代的外型,會發現五代較寬,但是矮了一點,所以整體大小差不多。在重度使用下,我的四代板看來已經歷經風霜了。外型部分說明完,接下來開始討論上機實際操作的改變。

  操作篇

  使用環境:Windows 7 64位元版本,CPU為Intel Core i7 2600,RAM為DDR3 16G。

  Intuos系列的強大之處,除了壓力感應的性能以外,其中很大一部分是Wacom數位板內容的調整。不過根據我的調查,數位板買來灌完驅動程式以後,約有七成的使用者不會再開啟這個控制台,而是習慣性的拿起鍵盤來操作快速鍵,這真的很可惜。

  就像相機一樣。一台好的相機,買來以後只使用全自動功能,若使用者具有美感,應該也能拍出不錯的照片,但若能夠熟悉相機的所有選單設定和功能,就能因應各種不同的狀況,更增加拍攝效率。

  Intuos從三代開始,特別注重數位板上的快速鍵設計,所有的按鍵,都可以自己設定對應鍵盤上的哪顆鈕。舉例說,對常操作PHOTOSHOP的人而言,鍵盤上的[ 和 ],b和e,ctrl.+和ctrl.-,Ctrl.z和Ctrl.y,空白鍵和Alt都是敲擊頻率非常高的鍵,但這些鍵的距離長短不同,有些甚至要讓手指的兩指跨的很開,每次要按,得用眼角餘光去看一下,再移動手指去找尋按鍵,長久下來,浪費的時間就很多。事實上,鍵盤上的按鈕那麼多,對於繪圖軟體來說,會常用到的大約才十幾個,如果數位板上可以針對這十幾顆鈕做設定,且都放在一起符合人體工學,為什麼還要堅持使用鍵盤呢?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將快速鍵設置於數位板上,其實只是習慣問題,先找出自己常用的快速鍵,將其設置好以後,大約只需一兩天就能適應,如此一來,作畫不需低頭尋找快速鍵,比較符合人體工學,作畫空間也能簡化許多。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數位板內容的的功能第一頁設定:實體快速鍵的設定,在這邊可以設定八組,也對應複合鍵;而且,只要增加下方的「應用程式」,就可以針對不同的程式設定不同的快速鍵,例如painter一組、photoshop一組、CAD軟體又一組。初買板子的使用者,可別覺得一開始的預設鍵沒用就棄置它啊,請到這邊來設定吧。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功能的第二頁,觸控環,這邊可以設定四組,藉由中間的按鈕切換,建議設定成具有相反屬性的效果,例如筆刷的放大或縮小,或是圖面的左旋轉或右旋轉。預設有四組我覺得太多了,個人是設定為兩組,其他略過。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功能的第三頁輻射式選單,可以將一些常用、但點擊率沒有那麼高的功能設定在這邊,例如存檔、關閉等。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功能的最後一頁是使用無線連線時,電池的剩餘電量。右邊的條棒,是待機幾分鐘自動關閉電源達成省電模式,不知道為何上面顯示亂碼。向Wacom詢問的結果,回覆將在新版的驅動程式修正。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壓力感應筆的設定。除了最重要的筆尖以外,還有兩個按鍵、一個擦子共三個地方可以設定快速鍵。建議這邊可以設定成能和游標相輔助的快速鍵,例如空白鈕(移動畫布)和alt(選顏色)這類的。壓力感應筆這個部分,和前代完全相同。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接下來是Iintuos5 touch的特色之一:手指觸控功能。最基本的操作方式是,將面板當作筆記型電腦的手指觸控板。當手指和筆都放在數位板上時,以筆為優先,筆尖接近板面大約1.7公分以內,就會拿走主控權,這個距離,就作畫的提筆高度來說是挺高的,所以不致於發生畫圖時誤啟手指觸控的情況。

  Touch功能的第一頁是基本觸控功能,可調整指標移動的速度等。若將指標加速度提高,當手指滑過面板,就算移動的距離相同,以較快速度就可以移動較多的距離。單指觸控的表現非常滑順,沒什麼好挑剔的。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標準手勢,這邊主要設定雙指觸控時的效果,較有趣也複雜許多,Wacom很貼心的在右邊做了小動畫,當游標移過這些選項,就會告訴你這些功能是做什麼的。多指觸控的指令本身類似於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定下的不成文規則,例如雙指拉開會放大,雙指旋轉會旋轉畫布,雙指拖曳可以移動畫布或拉動捲軸。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指令輸入成功時,畫面中央會出現小LOGO,讓使用者確認指令輸入有沒有正確。

  個人實際上使用的心得,單指觸控時非常敏銳流暢,和筆電的觸控板無異,尺寸大上許多,正常不需要太精密操作的場合,例如上網,幾乎可取代滑鼠。多指操控的部分,大部分的軟體都有對應,在Windows7之下,一般場合如瀏覽網頁或圖片、使用word等,專業需求如使用PHOTOSHOP、Lightroom和Painter等,都會對應放大縮小。但是,受限於電腦本身的系統限制,畢竟PC目前還不是因應觸控而生,在放大縮小、拖曳或旋轉上,都無法達成無段縮放旋轉,看起來卡卡的,有時候縮太少有時候轉太多,較難一氣達成需求。

  再來,就是對於指令的判定問題,指令和指令之間,必須中斷才能接受改變。以智慧型手機來說,手指在銀幕上像兩指拖曳/兩指旋轉/兩指縮放,做這三個動作,手指只需改變滑動方式,無須離開面板,一氣呵成;但是,使用Intuos5 touch時,每兩個指令之間必須手指離開面板,否則會判定在同一指令狀態。這點或許卡在OS問題,目前難解。再者,最常用的兩指旋轉、縮放和拖曳,偶而會誤判,也就是想旋轉結果變成縮放,我覺得成熟的系統必須誤判率趨近於零,只要偶有誤判,就會讓人對於使用經驗大打折扣的。

  以智慧型手機的標準來看,Intuos5 touch在多指觸控這塊是「堪用」但仍難達到「滿意」,但隨著專為觸控銀幕而生的Windows 8即將到來,這點是否有所改變,值得期待和觀察。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再來看看Touch的第三頁:我的手勢。這邊設定三指以上的功能,因為可以自己設定怎樣的手勢對應什麼快速鍵,對作畫或作設計來說,就好像是把觸控面板當做自定快速鍵一樣,反而是比較實用的。例如我設定成三指按住不放,約一秒就會隱藏和顯示PHOTOSHOP的操作面板。四指向上揮,就能回到上一步,四指向下劃,就能恢復下一步。五指按住畫面,就能存檔。

  對於Touch功能,個人下一個簡短的結論:在多媒體運用或基本系統操作取代滑鼠上,是可用的,但在創作軟體上,輔助就相對低一些,但touch功能的有無,價差不大,使用者可以針對自己的使用習慣上做選擇。

結論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台灣Wacom在產品發表會上表示,Wacom的目標是達成更完美的人機互動界面,也就是,不只是「做專業繪圖板的廠商」。除了Intuos系列以專業形象幾乎成為數位板的代名詞以外,像平板電腦的感壓系統、或是ipad的電容筆,Wacom也做出很高的評價。我個人主要的PC使用Intuos作畫,筆記型電腦是Lenovo的X220T使用Wacom的感壓技術,使用的手機Samsung Galaxy NOTE也使用Wacom的感壓技術,後兩者的筆甚至可以交互使用。NOTE鎖定的族群,不只喜愛塗鴉的人,廣告中更是主打商務用途,有不少業務也使用它來快速記事。從十數年前提供專業電腦繪圖筆起家,到現在延伸到商務或多媒體運用,仍堅持以千年不變的「筆」做為主要的輸入工具,某方面來說還真是浪漫呢。

不只需要、更加想要-Wacom Intuos5 touch 數位繪圖板使用滿月心得
  上圖是於台灣Wacom Intuos5發表會現場上色,使用軟體ADOBE PHOTOSHOP CS5,上色時間約40分鐘。

  在二月,我拿Wacom Intuos 5 touch,將快速鍵調為Intuos4我習慣的組合,再研究一下觸控功能的設定,之後,就自然地繼續進行商業創作,沒有一點門檻。要說Intuos5在規格上有什麼驚人改變,大概是沒有,畢竟2048階現階段幾乎可說是感官上的極限了;但是,針對Intuos4使用者的意見,Intuos5在「人體工學」和「創作者的感性面」這兩塊,做了很多細節上的加強,更符合重度使用者的習慣。如果目前使用Intuos1、2、3代或是Bamboo的使用者,Intuos5是值得升級的一款。
  
  Intuos4的規格滿足實用面,Intuos5的貼心滿足感性面,讓人不只是「需要」,更加「想要」。

  簡評

  優點:
最佳的壓力感應技術
支援無線套件
完美的外觀和質感
加大的作畫區域
無縫的快速鍵
豐富的數位板設定
左右撇子皆可使用

  缺點:
畫筆規格和intuos4相比並無進化
多指觸控的流暢度仍不完善
對重度使用者而言,無線套件電力幾乎需要每天補充
附贈的軟體較無驚喜
Flickr https://www.flickr.com/photos/vofan/
寫的很棒的評論文章
只能安慰自己雖然目前還用不到這麼高階
心中還是要說: 好想要啊~~~
vofan 的開箱及心得真精采!

@o@ 個人而言覺得 6x9 繪圖板在上面畫的距離較長手會比較累 orz |||
所以只買到 4x6 的 intuos5 touch, 電力也比 m size 持久些 0.0
這代快捷鍵改善多了
第四代的實體按鍵太硬了 按一下午手就酸了
不過還是比較習慣第三代 按鍵配備比較有巧思

同意樓上
4x6真的實用 筆劃比較省
而且這代4x6規格不變
是很棒的選擇
樓主不是用Mac,
小弟也有拜一片,
觸控左右捲軸的操作方向與Mac的觸控版捲軸方向剛好相反。
向原廠反應了好幾個月,更新驅動程式也沒有改善這個問題><
我 Intuos 4 用了約兩年,很不錯,但是我想買 Banboo Fun Pen, 不知樓主試用過嗎? 我想知道他的靈敏度及順暢度如何,是否值得入手?

jameslanx wrote:
我 Intuos 4 用了約兩年,很不錯,但是我想買 Banboo Fun Pen, 不知樓主試用過嗎? 我想知道他的靈敏度及順暢度如何,是否值得入手?


我 Intuos 4 用了約兩年,很不錯,但是我最近還買了 Bamboo Fun Pen & Touch, 猜想樓主沒試用過? 他的靈敏度及順暢度跟Intuos4不是同一個等級的,用慣Intuos4的應該很難習慣Bamboo的手感


chai283 wrote:
我 Intuos 4 用了約兩年,很不錯,但是我最近還買了 Bamboo Fun Pen & Touch, 猜想樓主沒試用過? 他的靈敏度及順暢度跟Intuos4不是同一個等級的,用慣Intuos4的應該很難習慣Bamboo的手感


我沒試用過,每次去光華它都關了。規格上來看,它的解析度只有 Intuos 的一半,Bamboo 您用起來是否沒那麼順暢,感覺一格一格的跳? 我是覺得用手指代替筆來操作可能比較輕鬆,所以想試看看,價格也比較平易近人。
jameslanx wrote:
它的解析度只有 Intuos 的一半,Bamboo 您用起來是否沒那麼順暢,感覺一格一格的跳? 我是覺得用手指代替筆來操作可能比較輕鬆,所以想試看看,價格也比較平易近人。

很順暢 不會一格一格的跳
用手指沒感壓 完全不建議
價格不是重點 重點是價值
我寧願用Bamboo的兩倍價來買Intuos
因為有那個價值
剛入手了Intuos5 Touch,想請問各位,Intuos 5有否貼膜賣呢,如沒有,可否用4的去替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