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次開箱的產品是「ROG Falchion 65% 無線電競機械鍵盤」
產品本身於20年7月曝光,並於去年底正式開賣在台灣通路上市
而60%、65%這類鍵盤一直屬於小眾型產品
除本身有特別愛好或興趣,基本不太在玩家之間有所流行
鑑於這兩年間,玩家開始關心「滑鼠操作空間的延伸、桌面的無線環境」
方開始有廠商為這類型的玩家留心設計出相關類型產品
「ROG Falchion」的售價為4590,以電競鍵盤產品來說並不在中等售價區間
打從產品上市前本身就有持續在觀望
時至近期換換病發,決定入手了解整體功能性與使用感受
此文將針對個人使用「60%、65%」這類電競鍵盤感受主觀分析
並留下文章紀錄提供對於有「無線需求、小尺寸鍵盤」的使用者參考

▲
紅底線綴飾搭配黑底,正面標示品名與產品外觀
背面則針對產品特點以及基本規格加以標示
大致是「ROG」這幾年電競周邊產品的包裝外觀習慣
其「ROG Falchion 65% 無線電競機械鍵盤」詳細規格如下:
鍵位:65%鍵盤,共計68鍵、搭配左側互動觸控板、全鍵PBT鍵帽
鍵軸體:Cherry MX RGB,產品本身提供紅、茶、青三種軸體類型
連線模式:有線USB-Type A to USB Type-C編織線 / 無線 RF 2.4GHz
RGB:全鍵獨立燈光、搭配Armoury Crate / Aura Creator
尺寸、重量:305 x 101 x 38.5 mm / 520g 不包含線材重量
電源:快充支援、電壓5v、額定輸入電流900mA
功能:FN鍵搭配、6組記憶體、即時巨集錄製、燈效調整、多媒體控制
規格:N-Key Rollover、Anti-Ghosting、全鍵自定義

▲
「ROG Falchion」內容物則包含如下:
鍵盤本體、鍵盤保護蓋、無線接收器、編織連結線、接收器延長轉接頭
說明書、保證書、以及ROG信仰貼紙一組
其主要特色保護蓋的部分會在文中詳述
以「ROG Falchion」單價突破4K的鍵盤產品
如當代NV30系旗艦級顯示卡,基本都有標配「PCB信仰尺、銘牌卡」
「ROG Falchion」沒有較為精緻的信仰文宣算是有些可惜
但其紅黑配色的內盒裝質感依舊優秀

▲
「ROG Falchion」在開箱上的優點大概是不用接線就有燈效
而65%、60%鍵盤主訴為體積小、不占空間
然而會選擇「65%、60%」又以「電競鍵盤」為代表的使用者
其一是專司FPS射擊遊戲類型玩家,需要更為寬闊的滑鼠操作空間
其二是本身就偏愛小尺寸類型的鍵盤使用者
其三如我,什麼都想玩看看,想體驗各種不同類型功能取向的臭宅


▲
「ROG Falchion」配置為懸浮式鍵軸
或稱為「孤島式鍵軸」是本人在挑選鍵盤時的首要條件之一
其優點在於整理清潔時較為方便、同時灰塵雜物等也較不容易接觸到電路板
而「ROG Falchion」本身有兩段腳架
提供給不同高度需求的使用者選擇
就本人觀察到60%、65%鍵盤的明顯現象中,為維持鍵盤的便攜性
上述外觀尺寸的鍵盤基本上都不會標配「手托」
而在各類小尺寸鍵盤的使用經驗中,因著沒有手托的緣故
本身發現其最主要的使用感想是整體鍵位「偏高」
較容易造成手腕、手指必須維持抬起在偏高的角度,長期下來就容易疲累
但「ROG」本身提供了一個挺用心的設計如下,對此予以認同

▲
較靠前者為「ROG Falchion」的PBT鍵帽高度
而後者為100%鍵盤的鍵帽常見的OEM高度
「ROG Falchion」的整體鍵帽高度規劃略矮於一般鍵帽的高度設計
其結論是在使用時,手腕與手指的抬幅高度可略為降低
長期使用下來相當有效的減少手腕的疲勞程度
這部份是我認為「ROG」蠻用心在模擬使用者過程的一個環節
同時我也幾乎沒看到其他品牌的60%、65%鍵帽高度有這樣的設計模式
經幾次實際測試連續使用近一小時的文字輸入或鍵盤敲擊
確實相較其他小尺寸正常鍵帽高度的鍵盤產品所造成的手腕疲勞程度輕微許多
大膽的預測也許在不久的未來,矮鍵帽、鍵軸的相關產品會逐漸問世
不只可以減少對於「手托」的需求
長期來看對於廠商鍵帽生產的成本也有所減少

▲
多數的玩家、使用者認知「60%佈局的鍵盤」較為不適合在文書處理上使用
而我認為這是正確的感受,其最主要原因在於「60%佈局的鍵盤」並無上下左右鍵
在台灣仍有多數使用者習慣使用「微軟注音」或稱「新注音」輸入法
其「60%佈局的鍵盤」最先遇到的窘境就是選字不便
即便有配置「FN鍵」功能的方向鍵仍代表需要「兩根指頭」方能完成選字
造成選字動作相對複雜,從而影響文字輸入的效率
也許在歐美國家或其他語言鍵盤輸入法為較低的概率使用方向鍵
但針對多數台灣的使用者習慣來說,方向鍵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而「ROG Falchion」本身強調的「65% 無線電競機械鍵盤」
保留了獨立的方向鍵及部分功能鍵如「Page UP/Down、Delete與Insert key」
若問「ROG Falchion」對於文書處理能否與「100%配置鍵盤」互有往來
我的結論是可行,並且也有機會的

▲
「ROG Falchion」的右側鍵盤配置
扣除原始輸入鍵外,小鍵盤大多都會有「FN鍵」的功能搭配
如同多數的「小尺寸鍵盤」維持著上排數字列附帶「F1至F12」的功能
按下「FN鍵及數字鍵則可對應其功能,如同FN鍵加數字鍵5等同F5功能」
「Q、W、E、R、T、Y、U」搭配「FN鍵」為多媒體控制快捷鍵
包含播放、暫停、前後切換、靜音、降低提高音量等
「Caps Lock、A、S、D、F、G、H」搭配「FN鍵」則對應為6組使用者設定檔
其中「FN鍵+H鍵」為預設設定檔
如果不慎弄亂了先前的設定,也可使用「FN鍵+Caps鍵」重置該設定檔
避免造成因錯誤操作致使「ROG Falchion」無法輸入關鍵字元的窘境
「FN鍵」加上「TAB鍵、WIN鍵、左ALT鍵」則對應以下功能
「TAB鍵為側邊觸控板鎖定、WIN鍵為WIN鍵鎖定、左ALT為巨集錄製」

▲
「ROG Falchion」右側的「FN鍵」搭配快捷功能也同樣豐富
其上下鍵、左右鍵對應鍵盤燈效控制,上下調整亮度;左右調整模式
「FN鍵+P鍵」則為Print Screen螢幕截圖鍵
「FN鍵+右CTRL鍵」為選單功能鍵
「Ins、Del、PgUp、PgDn」則分別對應如下
「FN鍵鎖定、捲動鍵鎖定、Home鍵、End鍵」
然而現實層面來說
一定會有人提問「Insert鍵、Scroll Lock鍵」根本完全用不到阿?
我個人認為完全沒錯,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太有人用到這兩項功能
所以接下來的問題則是「那兩顆鍵留著有什麼意義?」
這就回歸我本人在鍵盤產品挑選的必要條件功能「全鍵自定義」功能
這部份會在文後提到
有興趣的人可以稍微Google一下「Scroll Lock鍵」的發展歷史
相信多數人的鍵盤上都有上述兩顆鍵,但可能未曾明白其功能與用途

▲
「ROG Falchion」本身有實體的電源開關鍵
若使用者在無線使用時可因應個人需求選擇關閉電源省電
最右側的凹槽則為RF 2.4GHz接收器的收納槽
附帶磁吸功能確保接收器安穩收納於溝槽中,不因移動時脫落遺失
算是相當貼心的設計
不諱言本人較為偏愛「ROG」系列的相關產品
其主因是在許多的「小細節」設計規劃上多有不為人知的心思與細膩
說的白話些,像是磁吸式的無線接收器收納槽
即便在各大品牌中的旗艦級無線產品也稱不上常見
又或是其「USB Type-C」的插槽
如有興趣可以現在就找出家中的「USB Type C」連結介面
在我多數3C產品中,這些小地方,心細如「ROG」的設計配置水準並不常見


▲
「ROG Falchion」的背面
設計上採取斜面不單調的樣式
右側有清晰可見的拋光「ROG Logo」
左側則以拋光條紋搭配磨砂表面襯托其質感
上方兩側的支架、以及「ROG Falchion」四邊的腳墊均為防滑材質
約略兩年來的改變,從前代表性的「瑪雅紋路」逐漸式微
現今的「ROG」產品多以斜面條紋的設計取而代之
產品外觀相對俐落大方,但早期複雜的瑪雅紋工藝感也已不復見

▲
本次開箱「ROG Falchion」選用的軸體為Cherry MX RGB Brown
也就是玩家所熟知的「茶軸」
Cherry鍵軸一直為本人機械鍵盤首選的軸體品牌
有淵源的歷史,以及來自象徵工藝水準巔峰領域的德國
我個人相當建議任何尚未入手,但計畫入手機械鍵盤的使用者
都應該嘗試Cherry軸體作為第一把機械鍵盤
在台灣的使用者能廣泛接觸到的Cherry軸體,以青、紅、茶、銀軸為主流
簡易的用手感來區分上述四種軸體,又可分成「段落軸、線性軸」
線性軸的代表為紅、銀軸
意即鍵盤按壓時手感為「直上直下」的線性手感,兩者觸發克數皆為45克
其中銀軸擁有最短的觸發鍵程為1.2mm,籠統可以將其判斷為「反應最快的軸體」
而段落軸則以茶軸、青軸作為代表
顧名思義是軸體按壓時會有「段落感」,其原理是軸體在初始設計時的不同
特點是使用者可以清楚確認鍵軸按壓時的回饋
然而「青軸」還有個別稱是「有聲軸」因為非常吵,個人不甚喜愛所以不談
「茶軸」被我看作為「青軸、紅軸」的綜合體
擁有明確的按壓段落感,觸發鍵程2mm克數45克與紅軸相同,遠比青軸來的安靜
換言之於我的感受是在文書處理、或是遊戲使用上都有不錯的適應性
軸體種類繁多,不同的軸體代表著鍵盤給予不同的回饋感
因此相當建議有意嘗試機械軸的使用者於購入前先行測試
經過現場試打的感受確認後入手才能清楚明白自己喜歡怎樣的按壓感受
本人也大概的將個人用途習慣的配合軸體提供參考
軸體的部分全為Cherry軸,且以較為容易入手的類型為主
純FPS射擊遊戲,反應速度為首要條件者:銀軸、紅軸、靜音紅軸
多棲類型遊戲與文書,主以提升遊戲或打字反饋感受:茶軸
極致追求敲擊鍵盤時的反饋,不管他人耳朵疲勞轟炸:青軸
除寫文時的大量文書處理,個人習慣選用靜音紅軸
日常遊戲與使用主以茶軸、銀軸兩者依心情選擇
我個人的私心是希望「靜音紅軸」可以更廣泛流通在未來鍵盤產品中
然而於我而言,Cherry軸並非完全沒有缺點
個人認為的缺點是對於RGB燈效因為置於軸體外殼內
故亮度會稍微被打折扣,近年不少電競大廠開始推廣「自有軸」
其大多針對RGB的亮度顯示做了蠻大的改善
但無論如何,本人習慣是追求長期穩定的水準,因此Cherry軸仍為首選

▲
長鍵如「空白鍵、Shift鍵、Enter鍵」等
其配置方式為「龍豆搭配平衡桿」
而現今的機械鍵盤長鍵多為「衛星軸」居多
平衡桿加上龍豆外露的設計在使用者有拆卸需求時務必特別留意
如果用蠻力直接拆除,大多會造成平衡桿變形
或是平衡桿卡榫受損的情形,因此建議拆除方式為
將長鍵上抬後用鑷子或夾具將「龍豆與平衡桿」分離後再取下長鍵
但不得不說,長鍵的整體調校不錯
手感適中,按壓不偏軟,但拆卸上仍需使用者小心謹慎
個人整體認為外露平衡桿的設計有些過時,且不易維護
興許未來對於衛星軸、假軸的採用會更加廣泛


▲
「ROG Falchion」鍵盤相當大的一個特色為測邊的觸控面板
此面板用途相當廣泛,並且在設計上也相當精緻
日常檢視時可以當作「ROG Falchion」的待電量指示燈
同時也可以上下滑動作為音量調整的快捷操作
若上述功能均不常使用,也可將其看坐上、中、下三顆獨立按鍵
自行定義其理想功能,這也同樣受惠於「全鍵自定義」的效果中
且上下兩端分別有「大寫鎖定指示燈、WIN鍵鎖定指示燈」,鎖定時顯示白色
如果擔心不慎誤觸面板,該面板也可以透過「FN鍵+TAB鍵」鎖定使用
「ROG Falchion」的觸碰面板同樣可以搭配鍵盤本體燈效執行
其表面以柔光罩的材質外觀,整體RGB不顯得突兀,且相當優雅
類似硬體為「G.Skill 芝奇幻光戟」RAM的柔光類型
是我個人特別偏愛的RGB燈效展示效果
對於「ROG Falchion」的觸控面板整體個人給予相當高度的評價
有隨時能檢視剩餘電量的方便性,也能依照個人需求調整其輸出效果
我個人給予相當的好評




▲
「ROG Falchion」的另一特色是提供了一片保護蓋
其材質主要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也就是我們俗稱的「PC材質」
用途有兩種,在「ROG Falchion」不使用時當作防塵蓋直接蓋上
或是於使用鍵盤時將其放置其中
無論內外側均有防滑材質,內部則以「ROG」標誌填充
均可確保「ROG Falchion」於使用過程中穩固不隨意移動的環境
其保護蓋雖是PC材質,但本體上很用心的做出了金屬髮絲紋
這是我個人對於鍵盤比較在意的一個細節
大多數市售的「65%、60%電競鍵盤」為追求小體積,便攜輕量性
都有「塑料感偏重」的情形,更甚者其外觀水準已與完整尺寸鍵盤相去甚遠
然而「ROG Falchion」在外觀上展現的追求上仍不失其水準
再者是本人雖然接觸的鍵盤種類繁多
各大廠品牌,包含品牌旗艦級水準價位的電競、文書鍵盤不下15把
但有「保護蓋」形式配件的電競鍵盤基本上是寥寥無幾
保護的功能暫定其次,本人使用經驗上最主要的是「防塵、防波濺」的情形
全尺寸鍵盤我會找尋合適的「鍵帽防護膜」
然而類似60%、65%這類配置的鍵盤在市面上大多無法找到通用產品
也不如同「主流型號電競鍵盤」會有廠商特意開模製造
「ROG Falchion」的保護蓋不僅兼顧防塵防潑的特性
同時在外觀上也有優秀的水準,此為個人讚許相當有特色的配件之一

▲
我個人有意願入手「ROG Falchion」的其中一個理由是「鍵帽材質」
如果有看過本人發表的開箱紀錄,大致就會明白
我的電腦機殼材質必須為「鋁合金」,更甚者為「鋁鎂合金」為基本
我的鍵盤鍵帽一定要「PBT」材質,如果不能為PBT則該鍵盤不在願望清單內
相信大多數玩家也清楚
「PBT鍵帽」對於「ABS鍵帽」來說,具有更長久的耐用性
也就是俗稱「不易打油」的情形,基本上使用者即便幾乎不流手汗
仍舊會分泌油脂等,於敲擊鍵盤時附著於鍵帽上
久經汗水、油脂的磨耗便形成「打油」的情形,於「ABS鍵帽」更嚴重
本人對於「ABS鍵帽」使用初期光滑、細緻的質感並不以為然
依照本人的文書處理需求量而言,不需三個月就可以打廢一組「ABS鍵帽」
再者是「ROG Falchion」本身的65%佈局設計
因為其部分鍵位、鍵帽尺寸為特規,不容易於市面上找到合適的對應鍵帽
即便找到也發生同本人於文中提過「鍵帽偏高」造成手腕疲勞的情形
故「ROG Falchion」本身標配的「PBT鍵帽」對我而言是絕對必要的條件
唯一較為可惜的大概是我本人的失誤
因著習慣盲打輸入許久,我個人相當偏愛「英刻鍵帽」的鍵盤
在購入「ROG Falchion」時不慎忘記而購入了「中刻版本」
雖說「注音」標示也偏小,但也沒有二色形成的RGB透光效果
這大概是我本人對於購入「ROG Falchion」至今最為遺憾的部分
但整體而言「ROG Falchion」標配「PBT鍵帽」是相當正確的選擇
我個人期許未來「全世界電競品牌鍵盤」將非入門級鍵盤配置「PBT鍵帽」

▲
線材的部分一直都有些懶得拿來寫
外觀基本設定很漂亮,該有的刻印沒少,編織線外觀也沒少
而最主要的是「ROG Falchion」為「雙模」鍵盤
其無線2.4GHz傳輸的品質已然成熟穩定,同時待機或是續航力都有不錯的表現
「ROG Falchion」本身內建4,000mAh的鋰電池
官方表示在不開啟RGB燈效的前提下能有「450小時續航力」
然而就本人的習慣而言擁有RGB燈效的產品不可能關燈
因此也實測了幾段時間大致得到以下數據
燈光亮度設定最高、全鍵彩虹燈效、保持開啟包含每日使用平均10小時左右
大約可以撐到第4天才會有低電量通知顯示
意即燈效全開的條件下無線使用最少也有超過「30小時的續航力」
鍵盤在燈效全開、2.4GHz連線前提下有此續航力個人認為相當優異
如有快充需求則為充電30分鐘,可於關閉燈效前提下連續使用32小時
另外雖然滑鼠「三模」幾近成為旗艦標準,也就是「有線、無線、藍芽」模式
但「藍芽」始終不太屬於我個人的使用偏好
就認知來說「藍芽」屬於低功率發射、短距離訊號,同時也較容易受訊號干擾
因此「ROG Falchion」無藍芽配對功能,對我來說也相對「省去了沒意義的連線模式」


▲
「ROG Falchion」在「65%鍵盤」的設計來說,整體評價相對出眾
表面配置有一塊切削細緻的磨砂鋁板
無論是質感上或是整體鍵盤的敲擊感上保持穩定優秀
截至目前以主打「無線、電競」的品牌機械鍵盤而言
「ROG Falchion」的整體配置擁有集大成的成熟設計以及創新感
我會定義「ROG Falchion」為「真實經過各方面優化的65%無線電競機械鍵盤」

▲
而「ROG」相關產品的驅動程式則是「Armoury Crate」
坦白說是有那麼些懶得介紹,主要是個人介紹過太多次
每每接觸一個「華碩的新產品」都要重寫一次
「Armoury Crate」在初期時偶爾會發生大大小小的Bug
曾經我也不太喜歡常駐「Armoury Crate」
但以本質來討論該軟體,其進步與功能性算是不斷的再增加的
其主要多以燈效控制、軟硬體更新、電競週邊配件的詳細調整為主


▲
按鍵頁面就涉及了本人對於「電競鍵盤」最為重視的「全鍵自定義」功能
如果是以比讀書還認真的態度閱讀我這篇開箱的話
應會在前段留意到本人的鍵盤基本上不會使用到「Insert鍵」
然而「全鍵自定義」在此時就能以使用者個人的需求更改其按鍵
舉例來說,本人的「Insert鍵」會設定成「F5鍵」瀏覽網頁時的重新整理功能
進行遊戲時大多會將「Win鍵」設定成該遊戲的「地圖瀏覽鍵」
文書處理時「右ALT、右CTRL」則為預設輸入文字的部分樣本
而「ROG Falchion」共有6組設定檔
針對「遊戲、文書、影音編輯、巨集、甚至實況遊戲」時都能有不同的控制設定
我常常在爬文時留意到有使用者認為「小鍵盤不適用文書處理」
雖然這樣回覆可能比較直白
但我認為擁有「全鍵自定義」功能的鍵盤並不完全存在這種感受
至少這樣講,本文編輯至目前大約「6000字」
全程靠「ROG Falchion」編輯寫文,相較100%鍵盤的效率並無太大差異
但「65%對比60%鍵盤針對有無方向鍵」的選字效率來說仍有相當大的落差
反而因為「ROG Falchion」本身不占空間
寫文必備的菸灰缸跟咖啡可以放的離我近一些
即便是「65%」的電競鍵盤,透過「全鍵自定義」同樣能設定到得心應手
對於「OOO很難用這類預設刻版印象的感想」
在我看來比較接近「自己敲擊力道沒控制好就甩鍋銀軸容易誤觸」的使用心得
然而可改進的項目並不是沒有
舉例來說,例如「FN鍵」並不在巨集錄製的可記錄範圍內
個人認為這個部分應當作出改善更新,才能以更直覺多元的方式操作

▲
燈光控制的部分也有陸續的增加與更新
包含基本的燈效設定一應具全,如彩虹燈效也有了多種方向供選擇
以及燈效的粗細差別滿足各種使用者的需求
希望更甚有更特別專屬於自己的燈效展示
同樣可以下載「AURA Creator」針對每顆按鍵,或是區域性的圈選出獨立燈效
基本上是喜歡疊幾層燈效全隨個人喜好
同時也有按壓反饋等效果
但經本人幾次使用後主觀感受軟體介面不夠直覺,並操作繁瑣
選取範圍不夠方便,且還需經使用者控制時間軸等
以上我個人認為是軟體操作便捷度上的嚴重缺失
雖已透過「AURA Creator」做出獨一無二的展示燈效
但對於該軟體總體使用觀感評價不佳,因此不做任何操作紀錄
「AURA Creator」本質上來說相當的強大,有極高度的發展性與自訂性
還望華碩對此應用程式做出「大幅度」的更新改善
以證明本人並沒有看走眼認知該軟體的極佳可塑性

▲
電量控制的頁面則簡潔明瞭
包含顯示當下剩餘電量
可控制當電量低於設定百分比時改以特定燈光提示使用者
又或於鍵盤閒置未使用後依照設定時間進入睡眠模式
同時在省電模式下也可以選擇關掉鍵盤燈效
或是降低亮度等方式用以增加「ROG Falchion」續航力









▲
「ROG Falchion 65% 無線電競機械鍵盤」
全鍵自定義的豐富多功能,穩定優秀的Cherry機械軸
佈局65%的緊緻外觀,無線拘束的桌面空間,雙模連線的優秀便攜性
標配完整全套的「PBT鍵帽」、額外觸碰面板的延展功能性
外觀設計極佳的防塵保護蓋,各種細心的小細節做工
以及即便習慣使用「微軟注音」也不會有選字障礙困擾的65%方向鍵
「ROG Falchion」在65%佈局鍵盤發展近乎成熟
每個人都會有幾把適合自己,並且敲起來樂此不疲的鍵盤
然而你心中那把理想的電競鍵盤又會是何者?
如果想將剛治療完成的「換換病」再次傳染給我,請不吝勇於嘗試
21/05/19,記錄就此告一段落,感謝你的閱讀
我是MLA,我的桌面因「ROG Falchion」顯得無比乾淨,就像我的存款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