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強肌肉與肌耐力:
規律不間斷的慢跑可增強激勵與肌耐力,而激勵與肌耐力是我們平時維持工作與應付緊急應變能力,慢跑是最佳選擇之一。
2.增進心肺功能:
持之以恆的慢跑將會使心臟收縮之血液輸出量增加、降低安靜心跳率、降低血壓,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含量,提昇身體的作業能力。
3.代謝排毒:
規律的運動可讓體內的新陳代謝加快,延緩身體機能老化的速度,並可將體內的毒素等多餘物質,藉由汗水及尿液排出體外。
4.減輕心理壓力:
處於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若無排除緊張情緒、精神及心理壓力,將永遠居於劣勢。適度的慢跑將可減輕心理負擔,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
5.提高生活品質:
健康是一切的基礎,生活品質提升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健康的身體,而規律的慢跑活動是促進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
--------------------------------------------------------------------------------
慢跑須知
從事慢跑運動,需注意下列幾點:
1.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患有高血壓、心臟疾病、氣喘等疾病者,應盡量減少從事慢跑運動。跑步期間若身體發生不適現象,應立即停止跑步,休息後身體仍不舒服者,應前往醫院作進一步治療。
2.要循序漸進:
剛開始慢跑要視自己的體能狀況,從一千公尺開始慢慢增加距離,千萬不要吃超過自己體能的限度,否則不僅對身體沒有益處,反而更傷身罷了。再者,慢跑過程中要適度的調整呼吸和休息,呼吸的調整對體力是有莫大的助益,更可增加自己的心肺功能。而適當的休息可調節體力,放鬆心情,切莫求快,免得欲速則不達。
3.暖身要足夠:
暖身的目的是為了要避免運動傷害,既然為了健康來慢跑,若忽略了事前的暖身而導致運動傷害,那就失去慢跑的意義了。適度的暖身可幫肌肉伸展,讓關節活動一下,讓自己隨時保持在預備的狀態中。暖身不僅是預防運動傷害更是保護我們的身體。
4.選擇適當的場地:
慢跑可說是最方便的運動,它不需要球具,也可以單獨來作,也沒有其他運動的種種限制,但這並不表示任何地方都可以當作慢跑的場所。慢跑的場所最好是寬敞無障礙的地方,譬如學校的操場或是運動場,這都是理想的地點。當然我們也會看到運動選手們在馬路上慢跑,但為了安全著想,還是在適宜的場所慢跑是最好的。
5.裝備要齊全:
合適的裝備能達到保護的作用。首先,要選擇吸汗透氣良好的服裝,透氣良好的衣服可幫我們把熱氣快速的排出。其次是選擇慢跑專用的運動鞋,不僅會保護您的雙腳,也會幫您吸收跑步中所產生的震力,避免作用力停留在身上,而延長跑步的時間。除了服裝和運動鞋外,若您之前曾經有運動傷害的毛病,護具也不可或缺,例如:護膝、護踝、護脕等。它可達到保護並減輕傷害及減低疼痛的功能。
結語
上述已說明慢跑的種種好處,俗語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要如何印證這些好處就必須自己身體力行。慢跑並非一蹴可及,必須日積月累才能達到效果的運動,若只是五分鐘的熱度或是抱著虎頭蛇尾的態度來運動,則無法體會慢跑所帶給我們的好處。唯有持之以恆,才能收聚沙成塔、積腋成裘之效。
自行車是一個CLOSE CHAIN 的運動,跑步是OPEN CHAIN 。
騎車時,前脛肌、四頭肌只做向心收縮, 跑步時,腳跟觸地後,前脛肌、四頭肌會有短暫的離心收縮,來吸收地面的衝擊。我自己的感覺,是有點像煞車,這在跑下坡或TRAIL時最明顯,你會覺得膝蓋上方被很用力拉住。
以往我有試過跑步後騎車,及騎車後跑步,總是覺得,騎車-跑步比起跑步-騎車來的順,難怪三鐵要這樣做。我也發現,跑完一次10公里,會對第二天騎車有影響,連續跑下來,就會好一些。若只是騎車,兩星期才跑步一次,影響越明顯。這些現象,有可能是動作模式的問題,也可能是離心收縮的問題。
如果你的骨盆越後傾,那整個人的重心會往後,當你腳往前跑時,重心可還拖在後面,一直覺得腳往前跑,下肢的位置,感覺比較往前,以鐘擺而言,可能只在5-8點中間活動,我自覺這樣煞車力道變重,膝蓋下彎明顯,膝蓋與脛前壓力越大,步伐也小。
當可以把骨盆前傾,屁股往後坐,這時覺得下肢活動的位置,會往後移,以鐘擺而言,大概是八到四點鐘方向,比較沒有膝蓋頂住或緊繃的感覺,較感受不到明顯的煞車,腳底比腳像是圓弧一樣滾過地面,重心上下跳動也小,步伐也會變大,狀況好的時候,我可以感受到強烈的大臀肌收縮的推進。如果可以做到這一點,似乎跑步與騎車的連結會比較容易,比較不會因跑步而影響到騎車。
http://www.facebook.com/liu0295
很多喜歡騎車的朋友都知道, 看來很相似的跑步及自行車運動, 實際上卻是有十萬八千里的差別! 即然如此, 幹麻推薦大家不騎車改換跑步, 這樣對自行車訓練有任何幫助嗎? 實際上是沒太大加分的!!(請不要揍我) 大多的職業自行車選手, 搭配跑步訓練的真是少之又少, 前提是他們是”職業”的自行車選手, 目前國內喜歡騎自行車運動的朋友們, 大多以健康休閒為主, 既然所做的運動是以健康為目的話, 搭配跑步運動, 是可以更完整的活動到全身的肌群, 也因如此, 才建議平日以自行車運動為主車友們, 也可以換個口味試試看跑步的樂趣.
肌肉運用大不同
自行車騎的快, 跑步不一定有好成績, 反之得到的答案也是相同的, 全球車友都認識美國知名環法賽冠軍車手Lance Armstrong 2006年第一次參加紐約ING馬拉松, 雖然有完成比賽, 但他那一次成績是2小時59分36秒, 排名是第868名, 與第一名男選手2小時9分57秒整整慢了約50分鐘, 所以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即使是全世界最會騎車的人, 一下自行車用雙腳跑步馬上就不一樣,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肌群訓練的差別; 自行車主要是運用到大腿前側及臀大肌, 跑步則是運用到全面性的下半身肌群, 尤其小腿肌是非常重要的部位, 雖然過度的跑步運動可能造成的運動傷害與衝擊力是遠高於自行車運動, 但適當的相互配合, 不但可以讓腿部肌肉能達到更完整的發展並加強肌肉的素質, 還可以有助於預防骨骼疏鬆及局部雕塑體態等優點, 對於長期坐辦公室的上班族, 或者愛美的女性都是不錯的運動方式喔!
協調運動麻A通
其實自行車的踩踏運動, 肌肉協調方式類似向後跑步的動作, 所以在進行鐵人三項比賽由自行車項目轉為跑步時, 全身肌肉就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新的肌肉運動方向及運動節奏, 也因為如此, 大家可以藉由不同的運動, 讓自己的肌肉除了適應腳踏車的騎乘動作以外, 也可以透過跑步來練習不同的肌肉協調度, 就像小寶寶剛學習走路, 一開始常因為不協調而常常跌倒, 但慢慢透過不同運動的更換與練習, 除了可以增強全身肢體的協調性, 更有助於保持身體的靈活度與控制度, 簡單的來說, 就是讓自己騎車反應更快, 降低發生跌倒摔車的意外機會!
跑步方便性更沒話說
就算砸了大錢的自行車重量輕的不得了, 老實說比起方便性, 跟跑步還是沒得比, 例如連續下個幾天的雨, 整天呆在家中都快發霉了, 平時常騎車的話還真想出去動一動, 但騎車實在不方便, 也不捨得用酸雨洗車, 那不如就套件風衣出去跑步, 跑累了想去吃點小吃, 也不用煩惱車子該鎖在哪, 或者擔心被哪個好奇寶寶摸東摸西, 這個冬天如果真的被陰雨的壞天氣悶壞了, 建議你跟隨小弟的腳步, 暫時換掉卡鞋, 換上慢跑鞋出去操場跑跑步吧!
不管是自行車還是跑步, 適量的運動對健康都是相當有幫助的, 除非是職業選手有一定的訓練需求, 其實不用執著在單項的運動項目上, 藉由參與不同的運動種類, 除了可以訓練到不同部位, 也可以讓全身的肌肉強度達到一個更好的平衡, 其實這才是最健康的體態(Baby Fitting), 而且好吃的主菜吃久了, 還是會膩, 不如適時換點配菜點綴你的運動生活, 當跑過幾次步再回去騎自行車, 真的更能讓自騎車的滋味更加倍喔!
http://www.facebook.com/liu0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