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車的飲食法 分類:
繼上回技巧篇之後,這次我要介紹的是關於騎車的飲食,想要騎車不抽筋,想要騎車有體力,內容提供大家參考!!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為主要的能量來源,提供騎車所需的熱量.由於肌肉及肝臟所儲存的碳水化合物有限,大約1600~1800卡. 若長時間未補充能量,大腦血液中的血糖將過低導致體力遇到撞牆期.


簡單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乳糖)分子結構較為單存,較為容易被人體吸收代謝.為運動中的肌肉提供大量能量,而且升糖指數較高.話雖如此,但是劣質的簡單碳水化合物如汽水/含糖果汁應少攝取.


複合碳水化合物(稻米/穀類/豆類及其他食品)通常代謝較慢,升糖指數也較低.即便如此,一般複合且高纖的碳水化合物比簡單化合物健康.


故當血糖較低或撞牆時,可選擇簡單碳水化合物. 而想長期維持體力,則可選擇復合碳水化合物.


水分: 水分與食物一樣重要.然而光喝水是不夠的,必須適時補充鈉離子,否則不但容易抽筋嚴重者還會導致低血鈉症,有生命危險.


蛋白質: 雖然蛋白質並非重要能量來源,但對於修補肌肉及組織扮演著重要角色.此外還能促進生長並調節生理機能.


以上介紹完了各類食物對於身體機能的貢獻,以下則是關於長程百里比賽的飲食法:

享受出發前的晚餐: 長程騎行的前一天晚餐要吃很多,以補充體力,讓肌肉儲存肝糖.多攝取碳水化合物,麵食/蔬菜/麵包/全麥食品及水果等


早餐一定要吃: 長程騎車每公里會消耗25卡熱量,故早餐很重要.


邊騎邊吃: 大約每騎30分鐘就該攝取20克碳水化合物,例如半條能量棒/半條香蕉.


水分: 上路的前一天至少要喝8大杯水,否則騎到80公里時,體能將大幅下滑. 騎乘當天也要多喝水,大約每15分鐘就要喝幾大口(約110 ml) 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 另外,比賽前一小時就要先補充約500ml的水或運動飲料. 最後,事後的補充水分也極為重要.
http://www.facebook.com/liu0295
文章關鍵字

老人家510511 wrote:
騎車的飲食法 分類:...(恕刪)


老大很用心的為大家提供健康騎乘資訊;勞心勞力

團員們要多上來閱讀

個人發現---我們大南投01惡魔團在(騎乘飲水)這一項要多留意
因為大多是騎乘過程飲水不足
-----會導致//電解質不足//血液過於濃稠//腎臟負擔過大及損傷//易熱傷害等等等等不良影響
林醫師 wrote:
老大很用心的為大家提...(恕刪)


林醫師

老頭子也只是拋磚引玉

類似車友的健康預防及飲食等

煩勞您有空

也協助提供臨床上專業建議!!

以嘉惠廣大車友!!

謝謝!!
http://www.facebook.com/liu0295
老大很用心的為大家提供健康騎乘資訊;勞心勞力團員們要多上來閱讀


文中林醫師提到「易熱傷害」,想請教林醫師所謂「易熱傷害」的徵兆有那些

最近騎自行車太久返家後會感覺體溫高很多相當不適,這是不是也屬於熱傷害的徵兆應該如何預防
南投阿聰 wrote:
老大很用心的為大家提...(恕刪)


剛好網路找到這篇!!

先參考!!

臨床再請林醫師補充.潤飾!!


高溫-小心熱傷害傷妳身

天氣炎熱最近氣溫頻創新高,許多人走在街上,被悶熱的空氣逼的快要喘不過氣,醫師特別呼籲,這樣的溫度下,應謹防熱傷害發生~

人體本身會藉由許多不同的方法(新陳代謝、對流、傳導、流汗蒸發等)來提高或降低體溫,因應外在環境的溫度變化。夏天的高溫會使我們的體溫上升,此時表皮的血管會擴張以便能經由對流與傳導作用來散熱,另外也會藉由排汗方式將體熱排出。但若是時間的曝曬於烈日下,或是處在濕熱密閉又不透風的地方,很容易會造成體內溫度調節功能失效,進而引發體溫過高的現象,造成熱傷害。

熱傷害種類很多,按其嚴重程度,由輕而重依序為:熱水腫、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及熱中暑五大項。

<熱傷害-熱水腫>
*原因:高熱造成水和鹽分大量流失,人體的調節機制會抑制鹽分的排除,進而盡量保留水分於體內,而造成熱水腫。

*症狀:足部和踝部會有腫脹的現象,女性發生熱水腫的機會比男生高。

*處理:熱水腫只需休息,不需要進一步的處理。一旦身體對於外界溫度能夠再調整過來,則病況便會消失。

<熱傷害-熱暈厥>
*原因:在高溫下活動,加上站立太久或突然的姿勢改變,造成姿勢性低血壓使腦部血流供應不足而造成暈厥的現象,也常見於洗三溫暖或泡湯時。發生的原因主要是高溫下體液大量流失及皮下血管擴張,高溫下體液大量流失,靜脈血液回流減少,引發交感神經活力喪失,迷走神經活動旺盛,血管張力不足,血壓下降,腦部血流供應不足而造成暈厥的現象。

*症狀:心跳變慢、臉色蒼白、盜汗、暈厥、噁心、有時會有腹痛現象。

*處理:必須注意脈搏、心跳及呼吸狀況是否穩定。避免呼吸道被嘔吐物或舌頭阻塞,設法抬高下肢、冷卻皮膚來增加靜脈回流,甚至可以用痛刺激來加速恢復交感神經活力。若呼吸道暢通,病人通常在陰涼環境下平躺後,迅速恢復意識,無須送醫院治療。

<熱傷害-熱痙攣>
*原因:在高溫潮濕的環境中運動或工作時,大量流汗及鈉離子流失,加上大量攝取無鈉水,沒有補充適當的鹽份,導致體內電解質不平衡,造成肌肉突然且無法自主的抽搐,常發生於小腿、大腿、腹部。

*症狀:一旦抽筋發生在腹壁肌肉,疼痛起來如同急性腹痛,若發生在四肢,肌肉摸起來會像硬塊般。症狀有頭痛、噁心、皮膚濕冷、臉色蒼白但體溫正常。

*處理:在陰涼環境休息,以水分的補充為第一優先,補充電解質時,可飲用運動飲料或含鹽水份等來改善。慢慢伸展痙攣部份,勿按摩痙攣的肌肉,因為按摩可能增加疼痛。如果抽筋症狀沒有改善,則要送醫處理。高溫活動前及活動中,補充含鹽分運動飲料,可以預防熱痙攣。
http://www.facebook.com/liu0295




這對我最有幫助的 , 我現在都不喝可樂了^^
老人家510511 wrote:
剛好網路找到這篇!!...(恕刪)


up!!

有興趣的車友

可另存

可做為居家行旅間的參考!!!
http://www.facebook.com/liu0295
因為上火, 牙齦腫, 腮腺炎, 熱水腫...
為了準備上武嶺大拜拜, 我決定用清淡飲食退火氣...

沒想到吃了三天的...
青菜&水果 ... 外加
雞蛋&豆腐 ... 喝
無糖桂格大燕麥 ...

...雖然火氣還有點, 但
腦袋瓜更清醒
注意力更集中

本來以為清淡飲食退火會讓我小小洩氣一下, 沒想到反而更有精神
天道酬勤, 地道酬善, 人道酬誠.

南投阿聰 wrote:
老大很用心的為大家提...(恕刪)


熱傷害----顧名思義//就是人體經由活動及代謝所產生的過多熱能無法排出所造成的傷害

除了在烈日下易發生之外
再悶熱濕氣重的環境也易發生(包函室內)

最初期的---自覺徵兆大約有

臉部發燙//無汗//口乾舌燥//頭暈恍神//呼吸喘促
一但出現以上的不適感---------請立即休息捕水
勿逞強
林醫師 wrote:
熱傷害----顧名思...(恕刪)


經林醫師一指點

老頭子終於明白了!!!

上回花蓮240k到大港口殘念時!!

就是這樣

臉部發燙//無汗//口乾舌燥//頭暈恍神

還好沒有硬撐!!!

謝謝林醫師

http://www.facebook.com/liu0295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