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屢創新低, 車市已經趴在地上, 房市雖跌但是目前看來還撐著.
個人覺得其中關聯性是滿奧妙的, 值得有興趣的人來討論一下.

故意po在這個板是因為小弟想買房子.
房市是火車頭工業 房市的成交量也代表著當時國內的景氣

有了房子才考慮買車子 才考慮用閒錢投資股票 這是大部份人的思考邏輯

最近政府將發布 M1A M1B兩種先行指標 分別代表股市動能和民間消費的意願及能力

以下是兩種指標的定義 :

M1A:為狹義的貨幣供給額,代表資金週轉能力,指存款貨幣機構以外持有通貨、活期及支票存款,這部分資金民間流動性最強,也最能代表股票市場交易活絡的情形。

M1A=貨幣機構以外各部門持有通貨+支存+活存

M1B:也是狹義的貨幣供給額,是除了 M 1 A 的各項流動性資金外,再加上金融機構中的活期性儲蓄存款資金,這部分資金變動性最大,政府部門一向將此視為民間經濟性

金融交易活絡的重要指標,也是行政院經建會在計算景氣領先指標時,最主要的貨幣指標。

M1B=M1A+活儲


以目前房市的狀況來說 我覺得可以再等等 因為先行指標目前都走低 只是建商死撐著罷了~
EOS 40D + 17-55 F2.8 IS USM + TOKINA 12-24 F4 DX
股市賺錢買屋置產→多買車位→買進口車
股市賠錢賣屋求現→缺少車位→賣中古車
馬賽克0445 wrote:
房市是火車頭工業 房...(恕刪)


抱歉,你說的剛好相反,股市是景氣的先行指標,當股市不好的話那麼代表著景氣出現問題,就開始會往下擴及,所以說法上房市是最後反應景氣的指標,建議參考之前房市大多頭跟股市的高點差距,大約會差六個月左右,也就是說房市比股市慢見高點也慢見低點,所以目前推測房市正在往低點前進的途中,且才剛剛開始~
樓上大大說得很好, 當不景氣時, 一般人會縮減消費, 於是乎車市就遭殃了.
又不景氣狀況下投資容易賠錢, 於是乎股市就遭殃了.

房子價格通常遠大於一般人的消費和投資金額, 雖然房子有一定的保值功能, 但是不景氣會讓買家在花大筆銀子前先觀望, 而賣家覺得房子總是賣得出去(繼續撐?), 於是乎房市修正的速度慢於車市和股市, 若要恢復也是車市和股市會先恢復(先行指標?), 之後才是房市的復甦.

現在房市的狀況, 或許可以形容為初跌段, 等到大家都撐不住的時候就恐怖了.

所以眾多無殼蝸牛覺得不解, 為何房價仍然高高在上?
或許不是不報, 而是時候未到吧!
chance wrote:
抱歉,你說的剛好相反,股市是景氣的先行指標,當股市不好的話那麼代表著景氣出現問題,就開始會往下擴及,所以說法上房市是最後反應景氣的指標,建議參考之前房市大多頭跟股市的高點差距,大約會差六個月左右,也就是說房市比股市慢見高點也慢見低點,所以目前推測房市正在往低點前進的途中,且才剛剛開始~


您的說法是對的 股市的確是反映未來景氣的指標

我說的火車頭工業一詞是以國內經濟活動例如製造業 服務業...等等的先頭部隊 但房市的上下波動反應的確是落後於股市的反應的 這一點我贊成

其實我之前的發言並沒有提到到底股市房市熟先熟後的問題 或許我那句有關於大部份人思考邏輯的那句話誤導了您吧!
EOS 40D + 17-55 F2.8 IS USM + TOKINA 12-24 F4 DX
除了台北市精華地段之外
目前全台灣的房價已不合理

因為台灣國民所得10年來停滯
比較一下10年前大學畢業的起薪
和現在的起薪就看得出來
所以房子的低點還沒到
現在只是初跌段而已
cherub911 wrote:
因為台灣國民所得10年來停滯
比較一下10年前大學畢業的起薪
和現在的起薪就看得出來
所以房子的低點還沒到
現在只是初跌段而已


補充一下:
行政院主計處昨天公布今(2008)年一到五月上班族平均薪資水準(加計福利津貼、加班費、工作獎金)為50,197元,平均經常性薪資為37,066元,扣除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3.66%因素後,實質薪資46,492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047元);實質平均月薪也只剩下34,330元(比去年同期減少703元),分別比去年同期負成長2.20%、負2.01%,雙雙創下1980年調查執行以來最大減幅,今(2008)年恐陷入民國92、94、95年外,史上第4次「實質減薪年」。


<實質薪資負成長,政府不應無作為>

http://www.npf.org.tw/Image/1.bmp
<圖一、歷年經常性薪資金額>

http://www.npf.org.tw/Image/2.bmp
<圖二、消費者物價與經常性薪資年增率之比較>


主要國家平均每人GDP(美元)



目前處於房市的初跌段

看來大家幾乎都是這樣的看法 最近也常看房仲網的物件 跌勢是感覺得出來的

既然這樣 就等一下再出手吧!
EOS 40D + 17-55 F2.8 IS USM + TOKINA 12-24 F4 DX
今天中午,同事在討論生男生女的差異

有人還抱著養兒防老的關念

但想想現在年輕人出社會賺的跟我們剛出社會時沒兩樣

但物價卻高出幾倍

以後的年輕人拿什麼來買房子,拿什麼來孝敬上一代

今天中午新聞也講到少子化讓國小都收不滿學生

光台北市就一百多所國小招不足學生

有的還只剩當初規化的1/4就讀

當一個市場沒人買得起 又沒有需求量

不知這個市場要用什麼東西來支撐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