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無共識是發展必然.
階級就是靠這樣產生
經濟.文化或權勢相貌能力階級...公不公平是自己選有利的來解讀
我的中國經驗是-要做生意的就別做朋友
反之...能做朋友的中國人-就甭做生意
尤其是上海.
當然.能來置產的不是去搶中低價老舊住宅的那些
所以一般人不用擔心高價豪宅泡沫化的原因是-奢侈品本不是必需品
自己努力讓生命更有價值就很行了
我不擔心中國人有無文化或水準如何差-他們也慢慢進步啦
再說-台灣社會文明呢...反省自己環境
台灣也早已不是文藝時期溫和恭謙的時代了吧!
我在中國住的時候比上海人還嗆
總要有武器麻
我在台灣可以很輕鬆愜意自在-這也是台灣的魅力
但這種放鬆卻漸漸失去戰鬥力
BookSilver wrote:
昨天朋友介紹全中國最大的國旅旅行社總經理給我認識,年紀目測應該頂多40初頭,這就是中國大陸跟台灣的不同點之一,中國因為卡了一個文革,所以整個國家的人力資源出現了十年的斷層,很多20幾歲的年輕人,上面沒有老人在那邊卡著,所以很年輕的時候便有機會扛下重任,領導數百、數千人的企業。但相對的,能夠扛下這些重任,並且存活下來的,本身當然也必須有幾把刷子。能力夠再加上時勢造英雄,這些年輕人很快的就成為中國社會的中堅精英,當然他們的視野和思維也常常走在時代的前頭。
當我們聊到上海的房價,他說了一句相當令我震撼的話。他說:「上海的房價根本沒有泡沫!」他補充說,其他的城市他不敢講,但他肯定上海的房價絕對不是泡沫。因為上海是東方世界、是華人世界的金字塔頂端代表,全世界最有錢的華人、全中國最有錢的商人,都會想要來上海投資或置產。而有錢到某種程度以上的人,思考的根本不是「投報率」這些鬼東西,他們也根本不在乎什麼「資本利得」或是「現金流」。他們要的只是「我們公司在上海有旗艦店」或是「我在上海有套豪宅」。簡單的說,對,就是炫耀、滿足虛榮心。
他再補充,上海的房子不是民生必需品、也不是商品,而是奢侈品。既然是奢侈品,你就不能用什麼房價
這篇文章好像沒有重點,好吧,我想辦法硬扯幾個:
1.這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沒能跟上世界改變腳步的人,就只能不斷向下沉淪。
2.年輕人絕對不能再用台灣的角度去看世界了,要學著用世界的角度來看台灣。
3.「對台灣莫名的憧憬」這是一個優勢、也是一個商機,但肯定不會持久。
台鹽的海洋鹼性離子水 (850 ml)
台灣的全家一瓶賣29元台幣
大陸的全家一瓶賣12.6元人民幣
同意特殊地段的房地產是奢移品
但把這標準無限上綱到全台灣房地產,閣下有沒有半點sense?
少鬼扯卵淡了~
台灣房地產如果沒有泡沫,房地產貸款總額不會短短幾年飆3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