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設比飆高民眾怒 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沒電梯上樓用飛的嗎

人民對黨而言是多餘的人嗎?

執政心態這樣好嗎?
建議以後大樓水塔、機房、樓梯、電梯、中庭、游泳池、通道這些全部切出來賣,買家就可以坐地收過路費,入場費、租金,使用者付費沒有爭議
穆椿松:新大樓的公設比為何居高不下?

在一次偶然的餐敘中,一位企業家夫人與我提起很多先進國家買房只買室內的坪數,為何台灣買房要買那麼多的公設?若只買室內坪數,房價會不會便宜一點呢?

閒聊中,我跟這位企業家夫人從兩個面向談起,第一個面向是台灣房地產的登記制度是沿續日據時代的制度,土地與房屋採分別登記且房屋是從實登記,簡單地說,就是有多少面積就登記多少,要登記到滴水線

第二個面向是,為什麼現在大樓公設比會愈來愈高呢?

把時間回推到20幾年前,早期公寓梯間的寬度沒規定,兩戶人家一打開大門都快撞在一起了,為了有更舒適的居住空間,修改建築法令把門廳梯間的寬度從很窄的空間改為2米寬

第二,防災安全考量下,樓梯及電梯的排煙空間不能共用,需設置獨立的排煙室,而在一次火災中發現若唯一的逃生梯著火,會造成住戶逃生困難。因此,政府開始修訂法令明文規定,8樓以上強制要做兩支逃生梯

第三,地下室防空避難設施兼做停車需求,停車需求大量的增加,地下室往往需挖到B4及B5才夠住戶使用,這些改變都使得公共設施的面積不斷增加

公設比,是指所有建築物完整的登記,包括一樓梯廳、各樓層梯廳、逃生消防、地下室、水電供應空間、健身房及交誼廳等公共設施總和,除以每戶面積,這也是公設比為何從早期的20%至25%已提高到現今30%至33%

企業家夫人提到房子100坪,售價1,000萬元,售價10萬元/坪,公設面積35坪,室內面積只有65坪,房屋售價應該是65坪X10萬元/坪=650萬元、而不是1,000萬元!其實,建築物價格是成本效益加上合理利潤,若用室內面積65坪計算,其售價約16萬元/坪才是合理。

===> 我的天...... 這位企業家夫人真的只能當夫人,不能當企業家

現今政府對房地產登記是有明文規定,內政部在買賣制式合約書中要求,對每一戶的室內面積、陽台及公設面積,甚至車位面積都必須清楚記載,要求分別計價以達到透明化的目標。所以,不管是以售坪還是室內坪數來計價,房屋總價仍是1,000萬元,用售坪算每坪單價10萬元,用室內坪算每坪單價16萬元。

當然,房地產應該如何登記沒有絕對的對錯,台灣既有住宅已有840萬戶並採用原來的登記模式,若貿然修改法令,本來房地買賣雙方對售價及計價恐有不同的認知,容易造成市場交易的混亂及社會的不安,銀行的估價也要認同,否則也是困擾

未來,房地產登記制會變成什麼模式?我想,這是可以討論的,前提是政府、建商與民眾三方要有共識,如果都想往室內實際坪數登記,多餘的空間應如何登記載明,應作討論並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社會有共識再來修也不遲。

~~~分隔線分隔線分隔線~~~~
新成屋,簽約前要問資料要看現場,預售屋則資料更要要求,建商合約書審閱期要認真看,不懂就去要資料,一切都看白紙黑字寫的較保險。
以下是內政部實價登錄,分母自己選,什麼實坪虛坪都很清楚
hpvs19 wrote:
回頭一看,真的是慶幸當年聽老婆的建議

買了距捷運站5分鐘的華夏,雖然沒有氣派的 大廳、健身房、游泳池...

至少公設只有 19%,三年後周邊公設都30%起跳


往前看 人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了

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
dancingra wrote:
穆椿松:新大樓的公設(恕刪)

這是實價登錄
賣房網站都沒有
甚至連車位都加進去當分母 製造低單價假象
ripyu.tw wrote:
這是實價登錄
賣房網站都沒有
甚至連車位都加進去當分母 製造低單價假象


不想問資料,自己粗估一下:人家要是講 50 坪房型,公設比 35%,50*0.65=32.5 (室內坪)。想龜毛一點,就去要資料,最簡單的就是要一張合比例的室內平面圖,再問個挑高,差不多就可以算很準了。會算會看的人,根本不會太在意什麼實虛坪。

而不會算的人,我覺得法定要求建設公佈實坪在廣告文宣沒什麼問題,愛怎麼算單價就各自去算便是。不管單價怎麼算,那只是心裏一種比較衡量不同案子物件的方法「之一」,但總價就是那麼回事。

至於什麼叫合理的公設比,也許高小姐有她的看法,聽她說看看便是。她也不過中華民國的一位公民,我們大家都是中華民國的一位公民,大家都可以講。
dancingra wrote:
穆椿松:新大樓的公設(恕刪)


人就是刁,自己買房不做功課,要別人幫您把關

自由市場那麼多選擇,硬要挑一個不喜歡的來批,是自作孽嗎?

要統一限制公設比,乾脆請建築師設計公版設計圖,大家都蓋一樣的房子算了!

真正要重懲的是虛偽不實的資訊,用詐術欺瞞購屋者。


自己買房子花多少錢,室內可用實坪多少自己最清楚,多少代價換來多少享受。難道看到公設比才驚覺自己受騙買太貴嗎?

一堆巨嬰
dancingra wrote:

不想問資料,自己粗估一下:人家要是講 50 坪房型,公設比 35%,50*0.65=32.5 (室內坪)。想龜毛一點,就去要資料,最簡單的就是要一張合比例的室內平面圖,再問個挑高,差不多就可以算很準了。會算會看的人,根本不會太在意什麼實虛坪。

而不會算的人,我覺得法定要求建設公佈實坪在廣告文宣沒什麼問題,愛怎麼算單價就各自去算便是。不管單價怎麼算,那只是心裏一種比較衡量不同案子物件的方法「之一」,但總價就是那麼回事。

至於什麼叫合理的公設比,也許高小姐有她的看法,聽她說看看便是。她也不過中華民國的一位公民,我們大家都是中華民國的一位公民,大家都可以講。


那麼麻煩幹嘛 只接規範用 可用坪數計價就好了啊

公設管你要多要少 90%也行

直接講明了我1坪就是 100W

買麵包也是一樣 誰會跟你分內部陷料比例

我一個麵包 就是賣你100 嫌貴買50的

買房我就是用來住的 買麵包我就是用來吃的

故意混淆為了什麼 心裡沒數嗎?

有種就像設備 授權計價阿

我不用健身房 不用游泳池 不搭電梯 這部分設施就 不要給我計算在房價內
一個區域的平均房價是100萬/坪,
要怎麼在這區域賺更多的錢, 就需要公設比了!

房屋坪數30坪, 沒有公設比就是3000萬,

公設比30%, 實際坪數21坪, 建商多賺了900萬,

公設比50%, 實際坪數15坪, 建商多賺了1500萬,

公設賺錢輕鬆, 難怪瘋狂灌水!
其實一般小民,要的是個溫暖舒適的家(空間)

至於 豪華大廳、游泳池、健身房、視聽室、閱覽室、公共廚房...

都不及一個"停車位"來的重要!!

我家附近有棟大樓,一個梯間四戶人家
長廊空間可以停下"三台CRV",一般小民的你,覺得 你需要嗎?



現在建商只會蓋 豪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