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愛拍照 wrote:定期定額適合多數人啊。我自己的方法當然不適合多數人。 少數人定期定額存到頭期款的我相信有一定風險管控能力但是多數人靠儲蓄跟家人協助拿到頭期款的這些人買房的風險承受度才高好嗎買股是被當韭菜的
hot635241 wrote:會講"超越大盤"這種話的人第一,你絕對不是務實的長期投資者第二,你玩的不是正和遊戲第三,在我眼中你是屬於投機者第四,你絕對沒有所謂的投資紀律 1. 你怎麼知道我不是?請問什麼叫務實的長期投資者?多久是長期?我有持股數十年的ETF,也有買了一天就賣掉的優先股。什麼叫務實?在投資這個領域,如果務虛是指賠錢,務實應該是指賺錢,那我還蠻務實的。2. 你自己猜的,實話實說我覺得這個你應該是猜錯的。我既不玩融資融券,也不玩期貨,當然也不買沒有賺錢的公司。3. 你要怎麼想,我可管不了你4. 什麼是投資紀律?你的定義是世界標準嗎?我覺得我很有投資紀律啊,我永遠歐印,不行嗎?
一鴛一 wrote:少數人定期定額存到頭期款的 你的觀察來自於那份研究報告?就算這是對的,也不代表什麼。相反的,更顯示出提倡這種理財觀念的重要性。如果有能力自己做的,為什麼要靠家人資助?家人資助了你,不就犧牲了他們嗎?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你的觀察來自於那份研(恕刪) 沒有研究報告用台灣股票證劵開戶人數跟儲蓄類型商業保險人數及金融開戶數來推,你不相信也沒關係,因為你說這不代表什麼家人贊助買房重要嗎咱不是在談買房跟買股因為風險承受度的問題實務上多數人只會把ETF當股票殺進殺出散戶轉手率有多少比例是長期持有,真的不多反倒是房子買了就放著四五年沒賣的很多
看海成花 wrote:老實講對於不動產增貸(恕刪) 以前有的老農兒子讀書超厲害一路讀到建中資優班要出國念碩士博士老爸賣地四百萬給他去美國讀碩士博士學成歸國之後成為教授,月薪十萬經過十幾年前老爸賣掉讓他出國念書那塊地看到掛牌子在出售,開價五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