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設比飆高民眾怒 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沒電梯上樓用飛的嗎

dancingra wrote:
不想問資料,自己粗估(恕刪)


每一間都要自己算就很難拿來物件擺在一起排序..
不知道有哪個賣房網站有出用實坪單價排序的.
公設車位通通攙和在一起,
算個2,3間出來比就已經累了.
HP10 wrote:
如果你待過不動產開發業,你就不會這樣說了
土地成本、營建成本、管銷成本、預期利潤就是那些數字
總價2000萬的房子,實坪制後總價還是2000萬

內行的就知道,房屋每坪單價就是 (成本+利潤)/可售坪數
可售坪數,管你公設、陽台、雨遮計不計價。相同大小房子,算出來總價都是一樣!
至於公設比,必要公設在消防法規越來越嚴格下,自然越來越高,但相對安全。
想要低公設比,就買舊公寓大樓,公設比就目然低,但相對安全性就會低一些。
必要公設以外的額外公設,那是市場機制,沒有會議廳、健身房....等額外公設會比較好賣,建商自然投其所好!
強制降低公設比?
不要這些額外公設的人,市場真的也有得買。為什麼一定剝奪想要有會議廳、健身房、市內游泳池消費者的權利?
有那汽車可以開進電梯上樓的豪宅,是有錢人家的事。限制有錢人跟你一樣汽車停地下停車場或停馬路幹嘛?
gn00378095 wrote:
虛坪:
40 坪,單價 50 萬,總價 2,000 萬
公設比 35%,主+陽 26 坪
VS
實坪制:
主+陽 26 坪,總價 2,000 萬,單價 77 萬


差在我一眼 就知道我可用坪數 一坪多少錢

我也知道 整個公園就是我的後花園

我他O就想知道

我可使用的坪數總共需要一坪多少錢

直接說出來會死嗎?
賣二手屋 還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房屋坪數計停車位坪數一起計價賣

在我買現住戶之前,仲介帶我去看一間38坪的房子
進入屋內一看客廳,我就嚇到了,客廳比我前住的公寓(29坪)還小!!
他的客廳小到,沙發起身 按著茶几桌就可以去按前方電視按鈕
回家一查,才知道他把權狀坪數30+車位坪數8坪含進去算
當下真的被上了一課!

後來發現捷運周邊,舊屋與新蓋 差不到3萬,我就乾脆買新蓋的了
果斷點下去 wrote:
差在我一眼 就知道我(恕刪)


所有權狀上面公設幾坪、私有幾坪是一清二楚的
果斷點下去 wrote:
沒差啊 那就實坪阿(恕刪)


價錢高低也是買家要承擔的 怕貴就不要買 怕賣不出去就開價合理一點
nacestudio wrote:
所有權狀上面公設幾坪(恕刪)


如果變普遍現象

怎麼標示有差嗎?
一堆一直在用建築、消防等法規洗風向的,
還真的挺搞笑的,
啥雙逃生梯、大電梯、水箱啦,
如果光法規規定的這些就能佔到3X%以上,
那這室內實際坪數得有多小?
是鴿子籠?
目前的高公設比都是被一些看似華麗的設施給佔用去了,
像是迎賓大廳、圖書室、游泳池、KTV、撞球間之類的,
若把這些扣掉,
公設比有辦法到30%嗎?

本魯認為公設說穿了就是這間房子所附帶、附加的,
像樓梯、電梯、水箱雖為公設,
卻是房子所需的基礎設施,
沒有這些設施,
房子根本就沒有價值,
更別說那些可有可無的虛榮設施了,
只能算是房子的「附加價值」,
也就是說沒有這些虛榮設施,
並不影響這個房子原有的功能,
所以要計入販售時的計價坪數?

賣個房子有至於要這麼複雜嘛!?
建商整個蓋完後,
各類成本與合理利潤計算完畢後,
假設各戶大小、坪數皆相同,
就直接除以總戶數,
每一戶多少坪賣多少錢這樣就好,
消費者看了自然就會去想,
為何相同室內坪數,
有的建案貴、有的建案便宜,
就會自己去探究是否有不同的附加價值,
而如此也可促使建商去審慎考量,
每個建案的地段與客群對象等因素,
是否要蓋這麼多的虛榮公設,
也期望建商能去重新思考居住的定義為何?
能在跟居住更相關的基礎設施上多下工夫。
師承髦瀝洨唬郎,絕技: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花語錄真是太棒了...
原來一個大樓要有電梯...
公設要達5成才行能有...
換句話說...
1,2,3樓的只要願意用走的...
就可以不用公設了...
不然我又不用飛的回家...
幹嘛要買公設...
太偉大了...
為市井小民開一條省錢之路...
luluchen1622 wrote:
人就是刁,自己買房不(恕刪)


別傻了~~有誰真的不知道自己買到什麼坪數

討論登記方法,從頭到尾就是假議題(只有一堆沒路用的網民討論很爽),沒有意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