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住沒差?]買房子根本不是住不住的問題!!而是一個風險問題!!

換個角度看如果樓主現有1000萬現金.
每年投資固定有60萬收入.(穩賺的)

那樓主會買房還是再繼續投資呢?
sofiamimi wrote:
看空或看漲
並不影響個人的選擇
因為買東西
是在於個人需求與可負擔金額
還是有其他理由造成他們不買嗎???


簡單的說,就是如同開版和一些無異議附和的人的想法
明明猜不準何時高點何時低點,卻使用確信的語氣認為現在絕對是高點,而且對自己是否能準確抓準低點一事毫無考量,認定如果「相對高點」買,與「相對低點」會(在心理上)虧掉一台高級房車的錢


連2008剛金融海嘯發生時,都還有包含張教授在內的一堆人認定當時還是「相對高點」,「還會再跌」了
你覺得抱著樓主一般想法的人,當時明明有足夠的能力,能不被風聲迷惑、正確地選擇進場嗎?
但如果你根本沒有能力負擔
或是跟樓主列出的條件一樣

就是說假設2008年的房價是800萬
為何我要等他更便宜
就是因為我根本還沒有能力負擔
無法承擔買貴的風險
而不是我覺得他會更便宜~

有些人在說
還好以前我買了~現在看起來真欣慰~
這是因為其實你是有能力貸款買的
或許代價是你覺得犧牲也無所謂的時間、健康等等

對於有錢人來說
樓主的想法會被視為"窮人的想法"

但窮人當然要有窮人的想法啊
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啊!
生命是自己的,要怎麼去過這一生是自己要選擇的!

這樣才不會被有錢人再度利用~

EmperorLord wrote:
簡單的說,就是如同開...(恕刪)

就是獨立 wrote:
有以下情況,大大可以...(恕刪)



很認同原PO的想法,但問題就在於沒人知道什麼時候風險最低??
大家都說現在房價很貴,但是你怎麼知道之後會不會更貴???

1.目前趨勢--高貸款負擔
看完這整串再去內政部查了貸款負擔率(%) ,
發現"覺得自住沒差的人"應該都買了...

附資料給大家參考,可怕的貸款負擔率
北市房貸佔家庭月所得47.6%、新北35.6%,還是大家都賺那麼多???

年度
季別 北市 新北 桃竹
101Q4 47.60 35.60 27.60
101Q3 51.40 41.50 32.60
101Q2 46.10 37.60 29.40
101Q1 45.10 37.80 28.60
100Q4 47.80 38.50 31.80
100Q3 46.60 39.80 30.80
100Q2 40.40 38.70 30.60
100Q1 43.00 34.90 22.80



難怪隨便跟同事聊,1個月房貸要3萬多(敝公司是傳產不是什麼電子、資訊公司)
以新北平均數35.6%來說,回推付3萬多的房貸,應該是雙薪家庭月入9萬左右
9萬-3萬=6萬 若還要養小孩的話,根本存不了什麼錢耶

(住宅需求動向調查中以購置住宅者問卷為主,假設一般利率以20年、優惠利率以貸款期限本利平均攤還,
並固定利率在目前水準,設算出購屋者平均每月應有之房貸支出,在除以家庭月所得,得到房貸佔家庭月所得比。)
sofiamimi wrote:
但如果你根本沒有能力負擔
或是跟樓主列出的條件一樣


--
1.6、7年級生
2.年薪150以下
3.有家庭壓力(父母、老婆或孩子)
4.買房子需要貸款15~20年
--

我直說,這條件到現在也還買的起「板橋」30坪,約30年屋齡的房子(非浮洲,離捷運站1km)
更何況2008年

而且此文作者的對象族群應該不是「準備不足」的族群,他有說他只是要讓人在下手前好好考慮「機會成本」

能力還不足的當然連「機會」都不具備…
只要你需要付房貸,房價絕對是考量重點之一。
因為錢是從自己口袋掏出去的。

我會建議朋友存夠自備款,考慮好貸款會不會造成生活壓力,然後再去決定要不要買房
但是我絕對不跟朋友說『再等一等』or 『現在趕快買』

每個人有自己買房的原因,不一定跟別人一樣
自己想清楚要怎麼花錢就好了!買不買房自己決定,根本不需要聽別人指示。
幾百萬幾千萬的錢,如果還要聽別人指示 --> 不如去神明求數字簽六合彩好了

當然啦!有些人認為自己高瞻遠矚,很愛當先知。

這世界的先知很多
不過真正有辦法遺留千古的『先知』,目前大多躺在地底下...

PS: 我說的先知是 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卜·本·哈希姆
aerlice0122 wrote:

很不爽的是 房東都會試圖用您的錢去繳 房貸

所以 房客應該也很重要

房客應該享有更多的權益

所以多多使用房東吧

有問題,不用客氣,晚上十二點電話就把他打下去

林晨三點馬桶壞,再打一次

也算合理

畢竟房東不付出努力,哪能有收穫

對吧
...(恕刪)


房東就是比房客敢買房子,比房客願接受風險,就是覺得有客戶群,才值得買來出租,房東付出的是風險承擔。

sofiamimi wrote:
但如果你根本沒有能力負擔
或是跟樓主列出的條件一樣

就是說假設2008年的房價是800萬
為何我要等他更便宜
就是因為我根本還沒有能力負擔
無法承擔買貴的風險
而不是我覺得他會更便宜~


沒錯~能不能負擔才是一切的重點!
台北市的房價就算了,台北市其實一直都很高;
但這幾年瘋狂補漲起來的新北.....
看了主計處統計才發現~原來新北的一般家庭收入,竟然是比新竹桃園還低的!

現在新北的房價,對一般在新北的授薪家庭來說~要領著比桃園、新竹還要低的年所得,
確要支付比新竹、桃園還高2~3倍的居住成本(房貸)。


家庭平均每戶全年經常性收入-
新北市 1,169,467
臺北市 1,622,997
桃園縣 1,207,249
新竹縣 1,277,032
新竹市 1,497,813
=================================
=================================
家庭平均每戶消費性支出
新北市 732,308
臺北市 955,562
桃園縣 738,655
新竹縣 762,638
新竹市 906,263
==================================
買得起的房子 不等於 你想要買的房子

很多老一輩的也在說
哪個30年破公寓也可以買啊~
哪邊郊區也不貴啊~
但問題
住30年的房子風險是地震垮掉,轉手怕賣不掉,屋況太糟住起來不爽!
住郊區的代價是,早早起床準備通勤,生活機能比台中、高雄還差,甚至台北郊區也不是很便宜喔~

而且買台北15坪的鳥籠的錢都可以換中南部40坪新大樓了!

這個概念就可以解釋
為何我要等待機會、並且持續賺錢存款,讓錢滾錢!而不是一大負債!

當然選擇是代價
任何選擇都有風險

所以我也考慮進去
房子愈來愈貴怎麼辦?

我看到的是我這輩子要獲得的是什麼
而不是我失去了一間"房子"



EmperorLord wrote:
--1.6、7年級生...(恕刪)

台灣社會太善良了

房東付出的應該不只是房屋折價風險

應該還包括房客的權益

包括穩定的水電、網路、第四台、良好居住品質、鄰居的吵雜音等

我只能說未來房東會越來越難當 因為租屋客跑了 人散了 錢也散了

準備當房東的可想清楚了


章魚燒老爹 wrote:
房東就是比房客敢買房...(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