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大的分享,讓遠在台灣的我們又學到了平常學不到的知識....

期待未來有更多的分享,留個紀錄先~~並奉上
超棒的房子!
謝謝分享耶!
toshinari wrote:
大家好小弟又來分享日...(恕刪)

toshinari wrote:
大家好小弟又來分享日...(恕刪)



恭喜~

真的很不簡單~!!

"Happiness only real when shared."
dgg wrote:
「太棒了 很棒的分享...(恕刪)


請爬完文喔
換算的大大,已經把匯率,物價水平和日本人的收入都衡量進去了....(日本人收入台灣三倍)

這意思大概可以算是,一個日本人在在日本當地工作辛苦存了5500w日幣
等效於一個台灣人在台灣爆肝存了550w日幣的意思....
(當然日本人工作可能也是有爆肝,不過人家爆肝可以在東京都買到全新臨近精華區的透天)
請問為什麼東京人口那麼多,

但大家還是都能住透天?

反觀比較郊區的地方才會看到有很多戶的住家大樓?

這是小弟上星期去日本玩的疑問…

很讚的分享
toshinari wrote:
大家好小弟又來分享日...(恕刪)
外觀讚! 玄關也很漂亮啊!!

廚房流理檯那樣看出去的感覺也很不錯!!

感謝大大的開箱文分享了~

dvs1104 wrote:
恭喜開版大!!小弟先...(恕刪)


nice

只是日本的衛浴設計都好小

真的不習慣
好分享滿分奉上!

看了以後更加覺得...台灣這些炒房炒地和坐視不管的真的有夠____
台灣驗車法規全世界最無理

f814030 wrote:
請問為什麼東京人口那麼多,
但大家還是都能住透天?
反觀比較郊區的地方才會看到有很多戶的住家大樓?
這是小弟上星期去日本玩的疑問

房子蓋高蓋低,主要是因為容積率與建蔽率的緣故。台灣給的容積普遍來說比日本高,而且建蔽率普遍來說比日本低。

房屋的建築形態,主要受限於當地政府在整片區域第一次建築時,都市計畫對該建地的管制。

比如說一塊建地30坪,台灣的住宅區可能是給容積率200%,建蔽率50%,那就要蓋四樓半才能把容積率用完。
如果說是日本的一些住宅區,可能是給容積率160%、建蔽率80%,那蓋兩樓半就可以把容積率用完了。

東京郊區的團地比較多,是因為要容納大量戰後嬰兒潮的成家需求,在1960年開始蓋了一大堆團地,配合郊區新市鎮的發展。由於比較晚蓋,所以建地的設計也比較像台灣的規範,追求低建蔽率,多一些法定空地當綠地。至於已經開發的市區,當初的設計是低容積高建蔽,本來就蓋滿一戶建了,要他們拆掉都更可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東京對都更的獎勵容積遠遠超過台北好幾倍,可是還是很困難,但是也不是都沒有,比如說淺草那一帶就改建得差不多了,傳統低矮一戶建已經很稀少。

其實傳統的日式一戶建的社區,巷弄狹小會車困難,比台灣的巷子窄多了,而且房子蓋得很滿,走路很有壓迫感。台灣是因為家家戶戶都違建把院子蓋起來,巷子又亂停車佔用路霸,若好好管理其實環境不會輸日本。但是台灣人水準太差,再好的設計都是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