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K wrote:
別傻了~~有誰真的不(恕刪)
會嗎?
https://news.591.com.tw/news/4379
怎樣?
練笑話是一種藝術 wrote:
重點就來啦,
買方怎麼知道 "社區公設總價格" 數字為多少?
然後以這個價格,再去除以100 (假設100間坪數都一樣大)
才是每一戶要負擔的錢.
買方得到的資訊, 只有一個"公設佔比" 的比率而己..
建商跟房仲業平常說的是:
1. 建物每一間樓層都不一樣,方位也不一樣,所以價格也不一樣,高低樓層每坪差個幾萬塊很正常的!
事實是,高樓層35%的公設部分跟低樓層35%的公設有不一樣嗎?
沒,所以自由市場讓你每坪多付個幾萬去攤那公設成本,聽起來是不是很有趣。建商爽不爽? 當然爽!
酸民旁邊附和: 公設建築材料、工錢、裝潢不要錢嗎?
有腦會思考的正常人: 他娘的,公設還有分樓層跟方位的差價哩?
2. 同社區大坪數物件坪價比小坪數坪價低,很合理阿,大坪數總價高少人買當然便宜一點啊!
事實是,大坪數多攤公設部分,尤其是大公的部分(小公的部分可以說走道其他小坪數四戶用,你大坪數兩戶用,當然攤多一點),大坪數的住戶自由市場有錢愛攤公設很好是吧?
酸民旁邊附和: 大公你大坪數使用的部分當然跟其他人一模一樣,不然你去買小坪數阿。
有腦會思考的正常人: 他娘的,大公部分是不能平均分攤嗎?
平常公平正義口號講多了,真的以為自己是公平正義的那一方。連檢討都不想花心思。
對,就是在說你,花大部長。
kantinger wrote:
如果變普遍現象
怎麼標示有差嗎?
當然有差啊
全球僅剩中國、香港、台灣的房產交易採公設計價,其餘國家的買賣價格僅限室內使用面積;海外置產買家不必負擔公設的房價,但仍須支付管理費用以供維護,意即「公設建商化」。
也就是說 別國的不管公設有沒有灌水進去
都是直接跟客戶說 你買幾坪就是可用幾坪 一坪就是多少
台灣是這樣 你買幾坪 只有70% 可以自己用 其他你需要跟其他人共用
但是商家都會告訴你 你買的是100坪
也就是台灣買100坪 跟 國外買100坪 就是不同的東西
台灣100坪(實用70坪) 比 國外100坪(實用100坪)
標示起來 粉飾太平好用
喔對了忘了台灣專家 都是比爛 不比好的
照國外標示看看阿 台灣房價所得比 有沒有跟少子化一樣 世界第一?

























































































